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習近平的心願

【編者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曾不止一次引用這首詩來表達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時刻將人民冷暖記掛在心頭,是他情到深處、自然而然的一種思想流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從讓梁家河的“鄉親們飽餐一頓肉”到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幾十年時光荏苒,習近平的民生情、群眾情、公仆情始終真實而親切。他為改善人民生活夙興夜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盡心竭力。他同時也為中國人民機甲狂潮出來的創造偉力喝彩,為新時代的追夢人自豪點讚。

適逢春天裡人民的盛會即將召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特別推出系列時政產品《一枝一葉總關情》,與網友一同感受習近平對人民如春日般溫暖的領袖情懷。

廣袤的陝北大地上,有一座名叫梁家河的小山村。

這裡曾經黃土飛揚、積年苦旱,村民生活極端貧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少年習近平與梁家河的村民們同甘共苦,朝夕相處了整整七年。

彼時,習近平最大的心願,“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今後能夠經常吃肉”。

幾十年過去了,昔日梁家河的年輕後生已經成長為13億中國人的人民領袖,中國大地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鬥轉星移,初心不變。習近平的心願與當年一脈相承,依然飽含深情。

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經常吃上肉

“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在習近平的扶貧方法論中,“看真貧”擺在第一位。

十幾歲時,習近平就在梁家河見到了極端貧困。那個年紀,正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貧困的切膚之痛加上父輩的言傳身教,習近平很快融入了這片黃土地。

“我很期盼的一件事是什麽呢,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今後能夠經常吃肉。”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樸素願望,成為習近平帶領人民“擺脫貧困”志向的起點。

河北正定,“高產窮縣”的苦日子習近平歷歷在目,他忘不了那些和豬圈建在一起的“連茅廁”。擔任總書記以後,他多次要求推行“廁所革命”,將公共服務建設向農村傾斜、向老少邊窮地區傾斜。

福建寧德,習近平用不到兩年時間基本走遍所有鄉鎮。他喝過百姓親手遞上的清涼湯,在廊橋上開過座談會。他看到過“連家船”“茅草屋”,下決心不能讓老百姓再漂泊下去。

在福建任省委副書記期間,習近平為推動“閩寧合作”來到寧夏考察。在“苦瘠甲天下”的寧夏西海固,他被老百姓生活的困難程度深深震撼:“我到的一戶人家,那真是家徒四壁,找不到什麽值錢的東西,只看到窯洞頂上吊了一根繩,拴著一捆發菜,在當時那就算比較值錢的了。”習近平囑咐幫扶幹部:“一定要靜下心來,耐得住寂寞,把東部的經驗帶過來,把西部的精神帶回去。”

199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習近平所著的《擺脫貧困》一書。福建省委原書記、老革命家項南同志為這本書作序時寫道:“一個擔任重要職務的年輕幹部,對改變本地區的落後面貌有什麽抱負、有什麽想法、有什麽作風,關係著這個地區整個工作的成敗。”

這句話在今天看來依舊充滿力量。當年的“年輕幹部”如今已掌舵“中國號”巨輪,他用扎實肯乾的工作作風、立志擺脫貧困的擔當抱負,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一個又一個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心願。

到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看一看”

2018年2月11日清晨,習近平乘車沿著307省道向大涼山深處的四川省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駛去。70多公里的盤山公路坡陡彎急,足足走了近2個小時。

到村子後,習近平沿著一段上坡路,深一腳淺一腳地來到一戶人家,他彎腰穿過低矮的院門,見到了村民吉好也求一家。習近平關切地掀開床褥、摸摸被子,看看夠不夠厚實;抬頭看看掛在房梁上的臘肉,詢問家裡的吃穿怎麽樣。

此次大涼山之行,了卻了習近平的一樁心願:2017年,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向來自涼山州的代表了解彝區脫貧攻堅進展情況。隨後說:“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我絕大多數去過了,還沒有走到的呂梁和涼山會盡快去。”

2011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印發,將六盤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列為扶貧攻堅主戰場。

習近平走遍了這14個地區,訪真貧、扶真貧,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商定了許多致富良策、留下了許多暖心瞬間,用腳步踏出了中國扶貧故事的最深印記。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來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在這裡,他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明確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風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沒有變化”,不僅要自身實現脫貧,還要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脫貧經驗。

2015年6月,習近平考察貴州省遵義市遵義縣花茂村。他在院子裡與鄉親們拉起家常:“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

2016年2月2日,正是春節前夕,萬家團圓時,習近平來到位於羅霄山區的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他同村民們一起打糍粑,寄托了“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過越甜”的美好心願。他向鄉親們承諾:“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詩經》雲:“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這句話承載著中國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對美好生活最樸素的追求與嚮往。

改革開放四十餘年來,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十八大報告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到十九大報告中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的概念在時代變遷中逐漸成為現實。

2015年習近平再次回到曾經出發的小山村。此時的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鄉親們住上了磚瓦房,用上了互聯網,老人們享有基本養老,村民們有醫療保險,孩子們可以接受良好教育,當然吃肉已經不成問題”。

在習近平心中,“全面小康”僅獲得一個衣食溫飽的“及格分”遠遠不夠,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是他“上不封頂”的永恆目標。

2012年11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2017年10月,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說:“我們要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為了人民的期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路披荊斬棘、攻堅克難,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2018年全國又有125個貧困縣通過驗收脫貧,1000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1300萬人在城鎮找到了工作,解決棚戶區問題的住房開工了580萬套;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社會大局保持長期穩定,中國成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節能減排取得重大進展,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

“我堅信,中國人民生活一定會一年更比一年好。”

言為心聲,發而為願。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70華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關鍵一年,站在令人心潮澎湃的歷史節點,面對人民群眾最嚮往的目標,讓我們一起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為了我們共同的心願繼續奮鬥!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文字、圖片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