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孫儷這部破紀錄新劇,用房子扎了我們的心

據說現在的國劇都是看糖分的。

一部新劇夠不夠火熱,就看有多少網友在裡面找到了想要的糖。也無妨。不加點糖,日子不是太苦了。

不過最近有部國劇畫風有些清奇。

不忙著發糖,抓緊時間解決中國人和房子有關的那些事兒。

觀眾愛看不?東方衛視、北京衛視雙台收視率破2,綜合收視率創近三年國內電視劇開播收視新記錄。全網播放量,已經破六億。

打開評論區,觀眾們全都在對號入座:故事戳人心房裡面去了,腳踏實地立足現實,一點不懸浮。

再看演職員表,陣容厲害了。

兩年沒拍戲、六年沒拍都市劇的孫儷+羅晉,娘娘接戲有多“穩狠準”,大家知道的。背後,一定有狠人。

果然,編劇六六。

十二年前,六六的一部《蝸居》大火,十二年後,《蝸居》女主海清一家的住房問題,終於被孫儷解決了。

順便,解決了國產行業劇的懸浮病。又順便,完成了一場對中國社會和人心的記錄。

終於有一部國劇,透過那光鮮亮麗的現實濾鏡,戳中世俗生活的瑣碎和磨人心智,狠狠戳中國人的心房了。

孫儷出山,終於演出了一個現實的大女主

以往的職場劇裡,有太多各行各業女精英、女主編、女高管,主角永遠妝容精致、豪車名牌、住精裝修。

還沒等進入專業領域,就已在浪漫滿屋中飛離人間。

孫儷一出場呢?再不見一塵不染的超大坪樣板房,只有獨自一人扛著一堆路人口中的大路貨,千里而來。

叫房似錦,自己住的房,卻是“凶宅”。

看得出,六六一出手,就找回了《蝸居》生活化、接地氣的底子。

而串聯起全劇主線的核心女主夠真,圍繞她發生的一切才可能接上社會現實的地氣。真,先看造型。

上海中介店長,怎麽穿?短發、黑西裝、白襯衣,掛著工牌,一雙鞋穿到破。

隨身攜帶筆電、充電寶、計算機、名片夾、專業指南針、測距儀,以及薄荷糖——談工作前要先吃一片,避免口氣。

上起班來,吃飯爭分奪秒。

早上包子豆漿看材料。

深夜加班,麵包就水敲鍵盤。

全都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中介形象。刻意樸素?因為孫儷調研中學到了女中介第一法則:絕不能比客戶美。

這些可知可感的生活細節,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捕捉小人物在現實職場摸爬滾打的千姿百態。

和屢屢被搬上螢幕的職業相比,房產中介對觀眾而言,有點模糊。

但萬變不離其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即便是在這間上海小小的門市裡,都能看到好幾類典型的職場人士。

羅晉飾演的業內公認老洋房銷售專家,是性格隨性、和下屬們打成一片的老好人店長,外號“徐姑姑”。

常把自己的單,分給王自健飾演的油滑精明但業務能力一流的王子健;

老油條謝亭豐,前腳因為為客戶找的房子少了一個儲物間,被客戶給拒了還陪笑臉,背後一句“鈔票這麽少,要求還那麽多”,彈幕上滿滿都是“仿佛看到面對客戶的自己”。

還有店裡的“吉祥物”、兩年沒成交一單的朱閃閃。

性格各異、能力參差。

原本在徐姑姑的領(縱)導(容)下,快快樂樂齊創業績低迷門市。

房似錦這“鯰魚”一來,頓時炸開。

到崗第一天,女主就給所有同事一個下馬威。

抓紀律、抓業績、趕出門。

被佛系領導慣壞的員工,哪受得了這個,立馬“抱團”,明槍暗箭給新店長小鞋穿。

但現實哪這麽簡單?永遠內有乾坤。

很多觀眾提出來了,雙店長,不現實。

的確不現實,因為房似錦表面上從總部空降這個分店實施雙店長制度,和以前的店長徐文昌共同管理。實際上,是公司副總派她來繳槍再殺。

這就是全部?還不是。

提前劇透一句,在公司老總眼裡,表面看,賣房不厲害的徐文昌,可絕對不是棄子,而是寶藏,甚至,想成立一個分部,由他負責。

說白了, “雙店長”是幌子,背後,是一場職場升級大考驗。

這樣的職場刺激,有沒有令人感同身受?

受命而來的女主,面對老油條的前倨後恭,暗中刁難,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賣出最奇葩戶型的跑道房、當著全公司人面撂狠話“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

看出來沒,女主一上場,面對的就是一堆人間真實。

狼性領導vs佛系領導。誰也說服不了誰。

男主勸房似錦別太激進,打破了內部平衡。

另一邊反懟:業績提不上來,大家其樂融融有什麽用?

兩種工作態度的對峙?但又相互影響。

第六集裡,家庭困難的樓山關將一到任就賣出兩套房的女主視作榜樣,主動喊房似錦為“師父”,而上班途中被徐文昌口中小樓的故事打動的女主,主動給他帶來早餐, 在這時候,觀眾心裡其實都會有「冰塊融化了一角」的微妙感受。

職場現實,“人心”才是根本。

終於有一部國劇,拍出了中國人的現實

中介,賣的是房子,實際遇到的是各色人等的人生。

比如,從《蝸居》趕來給六六助陣的海清一家的買房故事。

有觀眾彈幕提問:夫妻都博士畢業、一個醫生一個工程師,一家五口擠在60㎡房子裡,東西多到落腳都沒地兒,現實嗎?

可立馬有網民算了筆账:夫妻年總收入按50萬算,要生活要育兒,剛有二胎,還要在上海換套像樣點的房子,哪有那麽容易?

這,才是現實。

越這樣越挑:資金有限,但我要朝南、要學區、要配置、要高層、要儲物間。

中介:要不您降低一點條件?

海清:要不你換個客戶?

房產中介,其實就像是一個小型“現實魔幻場”。

賣房呢?更現實。

女主要賣給她的,就是壓了十年的“跑道房”,怎麽賣?直接跑到醫院堵人。

不討喜,但在中介行業最真實。

人堵到了,房子怎賣?對症下藥。

首先,穩準狠下手改造。

有網友說,怎麽女主一番詩和遠方就把難搞的二胎媽媽吃住了?

錯, 女主是研究了客戶的所有難搞背後的需求,針對性改造,全部滿足,甚至讓原本不透氣的房間bug,變成自有小天地的閣樓,龍已經畫好了。

等客戶進一步發現有一大到可以看到美麗星空的窗,詩和遠方的詩句不過是最後的點睛。

再會看海清角色挺著大肚子躲在廁所工作,猛一抬頭,看著頭頂那排內衣內褲時悵然若失的眼神,這決定,真的奇怪?

買房者賭上一個家庭的半輩子的積蓄,就是為了買房?還有人生。

那麽賣房子,何嘗不是在幫客戶尋找合適自己的人生。

再來一個帶有現實意味的案例。

來上海打拚了幾十年的老嚴夫婦。每天起早貪黑,一個個包子掙出來的畢生積蓄,就為了給兒子買間婚房,跟兒子住在一起。

徐文昌建議不用全款,既能防通脹、又能把買房的責任轉移一部分給年輕人,但房似錦堅決讓老嚴兩口子以全款購房簽了買賣協議。

戲劇性的場面來了——在簽約當天,兒子突然提出要房本上寫上未過門的兒媳婦的名字。

啊啊啊,看到這裡真的好氣。房子是老兩口賣幾十萬個包子全款買的,和年輕小夫妻沒半毛錢關係,現在橫插一杠還理直氣壯?這什麽神奇子女?

但,這也是現實。

正如哲學家列斐伏爾所言,“空間裡彌散著各種社會關係,它不僅被各種社會關係所支持,同時也生產著社會關係和被社會關係生產”。在中國,道德、親情,統統都在房子面前遭遇考驗。

房產證加不加兒媳婦的名字?從劇集播出後網上話題的討論熱度看,這不僅是老嚴夫婦的困境,也是中國式家庭困境。沒有標準答案,只有現實人生。

遇到難題的只有客戶?

男主徐文昌,自己是中介,為買房和老婆假離婚,結果一回家就發現老婆出軌的場面。

老婆還說出了雷人金句“我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更雷人的是——“要不,你也在外面找一個,但我會心痛”。

網民哈哈哈哈之間,又忍不住脊背發涼,真要是自己遇到類似的假離婚買房,真能保證,類似的困局不落到自己頭上?

很明顯,圍繞著一家房產中介的故事背後,暗含的是二胎家庭、職場女人、置換房、夫妻關係與財產問題等一系列現實問題,還有業主立規矩刁難中介等當代職場潛規則現實。

故事背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各有各的苦衷。

但仔細想想,其實也都不是那麽扯不清說不明的大事,買房故事的雞毛蒜皮、喜怒哀樂背後,還是廣大買房者質樸又充滿現實的人生。

中國人為什麽要安家?總算拍明白了

雖然故事才剛開始,但《安家》的優點已經很明顯了。

首先是接地氣。

好口碑的日劇原版,買版權,是對版權的尊重,但編劇六六執筆本土化創作,才是關鍵。真要孫儷像日劇女主北川景子那樣用漫畫式演繹來演,多少觀眾能接受,真不一定。

一向擅長捕捉社會話題的六六和九枚玉,花了十個月時間扎在北京、上海、安徽、武漢多地中介門市裡找案例寫劇本。

接上地氣了嗎?就說一個細節,注意到置物櫃上屬於每個角色的貼紙裝飾,

以及整個辦公室各區域的擺設布置沒?

真正的用心,未必在於大,而見於細。

另一個關鍵,當然是孫儷,孫儷也不是開玩笑的,拍攝前去房產中介公司,跟著大家開早會,學習銷售技巧和知識,從中介傭金的意義、買賣房需要的資料、首次貸款的優惠政策等等賣房的一切,統統學明白,演清楚,整部劇,簡直就是一本生動易懂的買賣房專業手冊。

細節上下功夫了,第二個優點呼之欲出——真實。

不懸浮、不賣慘。沒有抓馬,沒有撕逼,沒有狗血。

國產行業劇為什麽懸浮,為什麽拍不出現實?說白了,對行業一知半解,沒底,只有編故事。

有底了怎麽拍?把這行業裡藏著的中國人的酸甜苦辣拍出來,就是共鳴。

比如女主,很多觀眾發現,好像,不怎麽完美。

但國產劇的完美女主還少嗎?房似錦才28歲,肯定有不周全的時候,而職業女性、精英女性,本該是多樣化的。

所以當她接到家裡的催債電話被索要100萬,孫儷純靠眼神和動作就可以切換角色情緒,從平日裡的獨立堅強,到委屈巴巴地向上司借錢的毫無還手之力。但恰恰是這角色鮮活動人的加分點。

因為這就是我們普通人的人間真實。

但,令我對劇集刮目相看的,還是最關鍵的一點——現實題材劇,永遠需要尋找和觀眾現實中的共鳴。

《安家》最大的共鳴點在哪?當然是中國人最大的焦慮——買房。

還有什麽比買房,更貼近中國國情,更有廣泛共鳴感的,更像我們自己的故事。

在中國,很多家庭要舉全家之力,花上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積蓄去換一套房子,而買對買錯一套房,兩個平行線上的家庭家底能拉開兩個檔次。

房,關乎結婚+養老,傾注著給孩子好教育好未來的希望,承載著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所以《安家》拍的是房產中介,卻又不僅僅是房產中介。而是古往今來,中國人最深的執念之一:房子。

所以為什麽劇集最後改名《安家》?因為賣房子的人不僅是賣房子,而是幫買房的人們——安家。

買房,買的從來不止是房,是家。

賣方不僅是賣房,他們是現實記錄者。

能把這層深意拍出來,國產現實題材行業劇的2020無疑開了個好頭。

希望我們的國產劇創作者也努力加油,因為一部好的作品,也像是在一個特定的時段裡,給觀眾的內心安一個家,能讓人的內心,更加篤定。

明白了這一點,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國產劇都像“安家”一樣拍劇,觀眾怎麽會不被戳中心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