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土星環傾盆大雨 每秒傾瀉1萬公斤

點擊國家太空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卡西尼”號的觀測數據進一步揭示了土星環的複雜一面。天文學家發現土星環每秒向土星傾斜1萬公斤凍結物質,包括水、甲烷和氨,數量是此前預計的10倍。這一發現將重新定義我們對行星環形成的認知,對太陽系運轉機制的了解也將發生革命性變化。

土星是太陽系的第二大行星,一系列星環環繞赤道。科學家發現星環每秒向這顆氣態巨行星傾瀉1萬公斤凍結物質

根據美國宇航局“卡西尼”號飛船的觀測數據,科學家發現土星環每秒向這顆氣態巨行星傾瀉1萬公斤凍結物質,數量是此前預計的10倍。“卡西尼”號的觀測揭示了土星環這一標誌性特徵的複雜一面。2017年9月,這艘飛船墜落土星大氣層。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將重新定義我們對行星環形成的認知,同時讓我們對太陽系運轉機制的了解發生革命性變化。

研究論文主執筆人、“卡西尼”號離子和中性粒子質譜儀(INMS)項目首席研究員亨特?維特指出:“事實證明,土星環不僅會下雨,而且還是傾盆大雨。”研究小組發現土星環由水、甲烷、氨、二氧化碳、分子態氮和一氧化碳構成。

2013年7月19日,“卡西尼”號拍下了這幅土星靚照,箭頭所指的淡藍小點就是我們的地球。此時,地球距土星14.4億公里

維特表示:“雖然INMS在設計上用於研究氣體,但我們也能對星環內的顆粒進行測量,因為它們高速撞擊‘卡西尼’號並發生汽化。水冰以及新發現的有機化合物以超出此前預計的速度從星環墜落,每秒的墜落物質多達1萬公斤。”

在土星大氣層和星環之間發現的化合物種類讓研究人員感到吃驚。研究論文合著者凱利·米勒表示:“與預計的一樣,分子氫在土星大氣中的比重最大。星環的‘降雨’包含大量水以及丁烷和丙烷等分子。烤架或者野營爐使用的便是這些化學物質。”研究論文刊登在《科學》雜誌上。

“卡西尼”號的觀測揭示了土星環的複雜一面,幫助科學家了解它們的構成。研究小組發現土星環由水、甲烷、氨、二氧化碳、分子態氮和一氧化碳構成

“卡西尼”號任務持續了20年之久,其中在土星系統逗留了13年。隨著燃料的耗盡,宇航局決定利用“卡西尼”號最後的繞軌分析土星上層大氣層並掠過內側星環邊緣。在最後的22次繞軌中,“卡西尼”號利用所攜設備對土星上層大氣層的構成進行測量,同時分析大氣成分與來自星環的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

完成這些任務後,“卡西尼”號墜落土星,最終在濃密的大氣層中燃燒殆盡。米勒表示:“在最後的冒險中,‘卡西尼’號潛入土星環和土星大氣層之間的未知領域。基於以往的研究,科學家認為水會以雨的形式從星環墜落土星大氣層。為此,‘卡西尼’號讓無線電天線充當一把傘,保護自己免遭碎片侵襲。”米勒就職於德克薩斯州的西南研究院。

地球並不是唯一一顆上演極光秀的行星。2010年,“卡西尼”號拍下了這幅土星南極照,允許科學家第一次對土星極光進行研究

“卡西尼”號的移動速度極快,讓這種分析成為可能。但與此同時,這也讓數據的解讀工作複雜化。分子和顆粒會被“卡西尼”號撞得粉碎,INMS探測到的有機化合物可能是碎片。觀測結果顯示土星D環富於變化,各區域會隨著時間推移發生改變。

研究論文第二作者麗貝卡·佩裡曼表示:“INMS是‘卡西尼’號任務末尾最後用於收集數據的儀器之一,獲取這些觀測數據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量物質墜落能夠對星環的演化產生重要影響,例如C環的物質不斷補充附近的D環。”

當土星及其星環從背後照亮時,科學家能夠看到從另一側無法捕捉的星環細節。此外,他們還發現了此前未曾見到的顏色差異

研究人員表示墜落的物質可能改變土星大氣層的碳和氧含量。研究論文合著者、堪薩斯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托馬斯·克拉文斯表示:“這是我們發現的太陽系運轉機制的一個新要素。有兩件事情讓我感到吃驚。第一個是,來自星環的物質的化學複雜性。我們一度認為星環幾乎完全由水構成。第二件事情是,墜落物質的數量遠遠超過此前預計。從星環墜落土星大氣層的物質數量和種類都讓我感到吃驚。”

土星B環的邊緣,裡面的某些結構高達2.5公里,形成針狀陰影。這些獨特結構究竟由何種因素所致,科學家尚不十分清楚

克拉文斯指出研究小組一度認為土星環幾乎完全由水構成,發現其它化合物讓他們感到非常意外。他說:“令我們感到吃驚的是,質譜儀發現了甲烷。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同樣出人意料的是,我們還發現了一些二氧化碳。我們一度認為星環完全由水構成。事實證明,土星的內側星環被嚴重‘汙染’,水冰中摻雜著各種有機物質。”

5顆土星衛星。從左至右分別是土衛十“雅努斯”、個頭很小的土衛十七“潘多拉”、明亮而多冰的土衛二“恩克多拉斯”、部分被遮住的土衛一“米瑪斯”以及處在前景的土衛五“利亞”

土星最內側的星環——D環是向土星傾瀉物質的主要“元凶”。“卡西尼”號質譜儀的觀測數據顯示,來自D環的大量化學物質墜入土星上層大氣層。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D環的旋轉速度遠超土星大氣層。克拉文斯說:“我們發現了這個過程,但並不十分清楚其中的機制。我們發現這些物質——包括一些揮發油——改變了赤道地區的土星上層大氣層;顆粒和塵埃受到‘汙染’。”

這幅照片帶有一點科幻色彩,3顆土星衛星幻化成“月牙”——土衛六“泰坦”、土衛五“利亞”和土衛一“米瑪斯”——形成令人難忘的景象

克拉文斯指出研究發現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太陽系、其它恆星系統和系外行星的運轉機制,同時也提出了一系列新問題。他說:“這些發現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行星的星環如何形成。某些行星有星環,某些沒有。星環的壽命多長?如何獲得補充?土星是否存在一個沒有星環的時期?星環的構成如何演化?星環內的物質是否是太陽系形成過程的殘余?它們的歷史能否追溯到太陽之前的原始星雲?這個星雲的塌陷最終形成了太陽和行星。”

土星北極的永久性風暴,猶如一朵驚豔的玫瑰花。“玫瑰風暴”的風眼寬2000公里,雲速可達到每秒150米。照片攝於2012年11月27日,是“卡西尼”號拍攝的首批土星北極照片之一

研究人員指出由於星環以遠超預計的速度驅逐物質,專家們認為星環的壽命可能比預計的短。克拉文斯說:“我們發現星環驅逐物質的速度至少是此前預計的10倍。如果不能獲得補充,星環不可能長久存在。這就像一個出現破洞的水桶。木星星環之所以如此纖細,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星環如潮水一樣時漲時落。在某個時期,它們逐漸走向乾涸,直至新物質湧入。”

藝術概念圖,“卡西尼”號正對土星進行觀測

“卡西尼”號於1997年從佛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經過7年的飛行抵達土星系統,隨後環繞土星13年。2000年,“卡西尼”號用了6個月時間研究木星,2004抵達土星。在對土星進行觀測時,它發現了6顆新衛星、星環內高聳的三維結構以及一場持續近一年之久的巨型風暴。

2004年12月13日,“卡西尼”號第一次飛掠土衛六“泰坦”和土衛四“狄俄涅”。12月24日,歐航局向土衛六派遣“惠更斯”探測器,研究大氣層和地表構成,最後發現了由甲烷和乙烷構成的烴湖。2008年,“卡西尼”號完成探索土星系統的主任務,開始執行擴展任務——卡西尼晝夜平分時任務。

“卡西尼”號不僅研究土星,同時還對眾多土星衛星進行觀測並拍攝大量精彩照片。這幅照片拍攝於2009年11月1日,展示了土衛二“恩克拉多斯”和土衛十七“潘多拉”

2010年,“卡西尼”號開始第二項任務——卡西尼至點任務。2011年12月,“卡西尼”號獲取解析度最高的土衛二“恩克拉多斯”影像。2012年12月,它對金星凌日進行追蹤,測試觀測系外行星的可能性。2013年3月,“卡西尼”號最後一次掠過土衛五“利亞”,測量其內部結構和引力拖拽。

2005年,“卡西尼”號近距離掠過土衛七“許珀裡翁”,捕捉這顆形狀不規則衛星的身影,同時獲取怪異地表的細節特徵。土衛七的地表好似海綿,原因仍是不解之謎

2013年7月,“卡西尼”號拍攝土星背光照,對星環進行細致觀測,同時還拍攝了一幅地球照片。2017年4月,“卡西尼”號與土衛六上演最親密接觸,而後書寫“最終篇章”,9月15日結束自己的使命。

倫敦大學學院穆勒太空科學實驗室行星科學組負責人安德魯·科特斯表示:“‘卡西尼’號任務改變了我們對地外如何孕育生命的認知。火星、土衛二、木衛二和土衛六都可能孕育出生命。我們徹底改寫了有關土星的教科書。”

文章來源:漫步宇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