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毛大慶:人口紅利消失 中小城市將0增長甚至負增長

  作者:毛大慶,原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優客工場創始人

  近年來,人口紅利枯竭對中國經濟發展影響的話題越來越熱。從數據上看,中國的人口紅利確實在下降,而基於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下的中國經濟,必將受到影響。站在當前的時間視窗上分析中國的人口問題,具有非常明確的現實意義。我們可以從人口結構性變化的角度解釋中國經濟增長的原因,同時預測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

  人口結構的變化、經濟模式和新技術的創新,又會產生“新的人口紅利”,可能孕育出新的發展機會和發展模式,並可能產生更加巨大的經濟發展動力。同時,與人口結構有密切關係的房地產行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

  傳統人口紅利呈下降趨勢

  數據顯示,中國人口數量從1949年的5.4億快速增長到2015年的13.7億,根據聯合國人口署的預測,中國人口在2030年將達到14.5億的峰值,隨後開始下降。

  目前,中國主流人群處在39-54歲之間,為主要勞動年齡人口,這一群體決定了目前及未來中國經濟結構的各項主要特徵。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以後,中國主流勞動力人群將開始到達退休年齡並逐步退出勞動力市場。

  中國人口總和生育率的下降一定程度上符合人口再生產規律。隨著收入水準上升,人口自然增長率先升後降呈倒“U”型,由此可見到達頂點之後就是人口的減少。

  按照我國統計數據來看,2014年60歲以上人口佔比14.4%,64歲以上佔9.1%,分別比2000年提高4.4、2.3個百分點。國際標準,老齡化社會的界定是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7%。按照此標準,中國於2001年進入老齡化社會。

  從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來看,年齡的15-59歲、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在2012、2016年第一次出現下降,意味著傳統意義上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按照之前中國勞動力60歲退休制度,2012年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開始下降,標誌著中國人口紅利開始消失。

  由於我國近幾十年的勞動密集型經濟模式,以低人力成本為優勢。傳統人口紅利減少,會導致勞動力短缺現象增加,提升企業用工成本;隨著勞動力從農業向非農產業轉移速度減緩,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抑製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的速度。

  如果按照現在人口增長率,預計未來15年,特別是2021~2030年,我國人口發展將步入關鍵轉折期。既面臨諸多問題和潛在風險挑戰,同時繼續存在勞動力總量充裕、仍處於人口紅利期等有利條件,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動作用,仍有較大的回旋太空。

  傳統人口紅利下降激發“新人口紅利”發展

  傳統的人口紅利下降不完全等於人口紅利消失。這意味著人口結構或勞動力結構的變化,依靠勞動力“數量”的發展將越來越轉向為依托勞動力“品質”的發展。

  因此,在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下降和結構老化的趨勢下,切實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全面提升勞動力品質,努力挖掘各年齡段人口潛能,將成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人力資本支撐的關鍵,傳統的人口紅利將逐步轉變為人才紅利。

  首先,要提高新增勞動力供給品質。加快完善國民教育體系,2020年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進一步提升。

  其次,提高現有勞動力供給品質。比如提升農村勞動力就業能力,構建有效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加快推動傳統農民成為新型職業農民。

  此外,當前我國發展正面臨著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的繁重任務。相比之前主要受人口、資源、資本等傳統生產要素拉動的工業化進程,各行各業的技術技能及創新型人才,正在成為驅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

  基於中國人口的現狀,我國應加大人力資本方面的投資,從教育和培訓環節實現人力資本與產業結構的更好結合,促進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時,著力消除勞動力流動的各種制度障礙,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挖掘勞動力供給潛能。另一方面,國家鼓勵創新,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充分釋放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

  人口紅利的下降對房地產的影響

  人口結構變化對城市的影響表現在流入流出差的數據上。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只有少數的特大城市、超一線城市能夠持續獲得人口的流入,而大多數中小城市人口將出現零增長甚至負增長。一些小型城市可能會出現淨流出。

  人口是發展的基礎,沒有人口基礎,新設立區域的配套設施很難完善,在這個城市中的人會變得更加不願意去到這樣的地方,而原來已經去到這個地方的人會更加傾向於回到城市中心。當一個城市的人口開始回歸,我們會發現城市的發展會在某一個地方停下來,這時會形成城市邊界。

  隨著城鎮住房飽和度的臨近,置業人群達到峰值,房地產發展方式不再可能只是通過增量擴張的方式發展。此時需要更多的從存量運營角度挖掘新的需求。

  一方面,需要調整已開發的用地和已建設的房屋用地規劃、建設規劃,重新發現它的新的價值。

  另一方面,如何將功能布局進行重新調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是為調整北京太空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發展新太空的需要,也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模式的需要而提出的。

  從數據統計看,人口紅利消失帶來了發展的挑戰,同時創造出一些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必須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實行一系列的包括教育制度、人才制度、創新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等等改革,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盡快向創新經濟轉變。房地產市場對於存量市場的挖掘和創新模式的探索,也成為破解人口紅利枯竭問題的重要方向。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陳永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