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用足用好還花錢少,這才是教育資訊化的正道

隨著教育資訊化建設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農村學校實現了寬頻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好了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

但是,受管理理念和教師水準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地區和學校的教育資訊化應用效果並不理想。

瀘州市納溪區屬於深丘向低山過渡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薄弱。但是,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積極探索教育資訊化發展的新路徑。

一方面以較小的投入逐步實現資訊化設備的全覆蓋,補齊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短板,使得全區教育走上資訊化的“高速路”。

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教育資訊化在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品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同步課堂”的靈感最先來源於企業的影片會議系統。

納溪區白節小學有3個校點,原校長仲蒙輝經常在3個校點之間來回奔波,每次在路上耗費了太多時間。2015年,仲蒙輝首先引進了影片會議系統,以節約開會時間,提高辦公效率。

嘗到了甜頭,白節小學花了4萬元購置了一套影片直播系統,讓中心校的優質課程同步直播到2所村小。

但他們很快就發現,直播課程雖然能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單向共享,卻不能與村小課堂進行雙向的實時互動。

通過與技術人員的反覆溝通,供應商根據學校的需求,雙向實時互動的目標終於實現了。中心校的老師在主播課堂上課,遠端的村小老師成為助教,負責組織孩子與中心校主播課堂的孩子一起上課。主教老師可以在主播課堂上和其他遠端學校的孩子進行實時互動。

再後來,從“一對一”的同步課堂,逐步演變成“一對多”的同步課堂。在主播課堂,老師可以和其他多所遠端學校進行互動;在遠端課堂,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的主播課堂。

這樣,納溪區“區域化同步課堂”系統應運而生,把全區的學校編織進同一個網絡平台。全套系統由MCU、高清硬體終端、後台導播軟體、無線麥克風、桌面攝影頭、終端軟體等組成,整合了原有的多媒體設備、“班班通”、數字資源接收終端等,實現了資源整合、平台共融,極大地降低了系統的建設費用。

依托“區域化同步課堂”,不但實現了同步教學,同時還延伸出了同步教研、同步培訓、同步會議。

同步教學:讓邊遠村小的學生共享優質資源

“孩子們,誰能模擬春風‘沙沙’的聲音?”

一個孩子拿起課桌上的礦泉水瓶子(裡面裝著一些沙子)在半空中搖晃幾下。果然,一陣“沙沙”的響聲從瓶子裡發出,並在整間教室遊走。

“那春水‘嘩啦啦’的聲音呢?”

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拍起了手,此起彼伏的掌聲就像山上剛消融的春水流下來的聲音。

這堂音樂課名為《春天舉行音樂會》,由瀘州市納溪區護國岩小學的音樂老師袁月秋執教。通過“區域化同步課堂”,高橋村小和護國岩小學的孩子們正在同步上音樂課,實現了中心校和對點村小的同步教學。

自從有了“城裡老師”來上美術、音樂課,高橋村小的孩子們,學習興趣更濃了,上課更愛積極地發言了。無論村小還是中心校,為了爭得在其他同學面前的表現機會,孩子們會更加認真地預習、聽講和思考;通過班與班的比拚,也增強了班級凝聚力。

袁月秋說:“以前一堂課只為一個班的學生上。現在,不僅要照顧面前的學生,還要考慮遠端的學情,課堂模式、教學方法均需要變得更加開放、更加靈活、更加大氣。”

納溪區教育局原局長楊文政說:“以前村小的音樂、美術、英語課能夠開齊都難說,更不要奢望村小有專職老師能夠開好這些課。現在好了,花錢少、收益好,村小和中心校能夠享受同樣優質的教學資源。”

英語、美術、音樂等課程與中心校的學生同一老師、同一課堂、同一進度,邊遠村小和薄弱學校的學生與城區孩子一起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教育公平得到真正體現。

同步教研:讓城鄉教師的思想在空中碰撞

山區學校的校點分散,組織教研活動不僅費時、費錢、費力,效果還不理想。

為此,納溪區利用“區域化同步課堂”系統,在區教育培訓中心設立網絡研修平台。將全區教師編人網絡研修室,建立教師網絡研修室44個,並在各學區設立分室,在各校設立研修小組,每月在平台上互動教研。

此外,在同步教學的同時,也是一次同步教研活動。““同步教學’進行前,中心校和村小的老師要根據具體的學生情況商討;進行中,需要兩方老師密切配合;課後,兩位老師還要反思、討論改進方法,相當於隨堂教研。”納溪區東升學校校長黃遷燕說。

現在,聽課的不僅有近端和遠端的學生,還有各校教師,每堂課都相當於“公開課”。因此,主播教師的每堂課都必須精心設計、充分準備、認真組織,責任感更強,壓力更大,成長也就更快了。遠端教師在組織本班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同時,也在聽課學習,借鑒主播教師的教學方法,總結別人的經驗,提升自己的水準。

護國岩小學的美術教師遊心說:“村小的老師在同步教學中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很多之前沒有想到的教學方法,在我們進行同步教學的時候就碰撞出來了。”

同步培訓:讓教師足不出校獲得專家指導

納溪區現有教職工2747人。據教育局初略統計,每年能有機會外出培訓的教師不足300人次。如果請區外知名專家作專題培訓,每次參加的人數也非常有限。

為了給教師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納溪區充分利用“區域化同步課堂”系統開展同步培訓,邀請各地知名教育專家,對全區教師開展專題培訓。專家在主會場講,教師在各自學校聽。教師足不出校就能獲得專家指導,節約了時間和金錢成本,增加了教師受訓機會,加快了教師專業成長。

以護國岩小學為例,該校14個校點,建成“區域化同步課堂”系統隻用了13萬元。系統建成後,200餘名教師每年節約的交通費、會務費、培訓費就達10萬餘元。

該校原校長黃河說:“系統建成後,我校一年就收回了成本,第二年就進入了‘盈利’階段。

同步會議:讓會議精神準確傳達到每個人

納溪區學校點多、面廣,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指令往往是逐級傳達,經過教育局、中心校、校點負責人、教師等眾多環節,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物力,有時還會出現越傳越簡單、越傳越走樣現象。

納溪區上馬小學有6個校點,距中心校15公里以上的校點就有3個。每月開一次校點工作例會都很難;現在,實行周一影片碰頭會。不到一節課時間,中心校就把本周工作重點傳達到每個校點,各個校點的工作情況也能及時地上報到中心校,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除了教師開會,學校還把同步會議運用於家長會。護國岩小學副校長羅建平說:“以前開家長會,大家在一間會議室裡擠作一團,鬧哄哄的,都聽不見學校長官說了些啥,效果很不好。現在,家長坐在自己孩子的教室裡,很好地解決了場地空間有限的問題。”

撰文丨彭之梅

編輯丨彭之梅

校對丨李益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