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精美靈動,栩栩如生:西周早期曾國墓出土玉器

湖北隨州葉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的考古發現,榮獲了2011年度中國十大考古發現。2011年、201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聯合對墓地進行了兩次考古發掘,共揭露面積8700平方米,出土青銅、陶、玉、原始青瓷等器物2100件(套)。其中包括有部分玉器資料。葉家山出土玉器大多應該是屬於組佩的組成部分,以下將對葉家山出土的部分玉器進行分門別類的逐件介紹。

仿生造型

玉蟬

葉家山出土玉蟬的數量不多,但形製區別較大,都是西周早期的作品。

圖1

尖尾玉蟬(M27:121-7)

長4.5、寬1.5、厚0.6厘米。青玉溫潤,雕琢精美。兩翼較長呈扇形,尾圓末尖,緊貼蟬身。中脊內凹,有線條裝飾。蟬尾部凸出,斜尖狀。底面橫向刻有數道淺槽,而喙呈倒尖形。(圖1)

圖2

圓尾玉蟬(M65:156)

長3.5、寬1.9、厚0.5厘米。青玉,較為溫潤。有沁蝕。二件,形狀大小相同,一件沁蝕嚴重。蟬體寬短,器身邊緣呈波形。頸部以兩道凸棱表現。蟬尾部渾圓。在頸部及近尾部鑽有小圓孔。(圖2)

玉魚

玉魚是商周時期最為常見的器形。葉家山也出土有較多的玉魚。

圖3

扁體長形魚(2 M1:27、28)

殘長7.15、寬1.2、厚0.4厘米。扁體長形,魚頭呈弧邊扇形,尖嘴張開,圓形大眼。頭與身之間以線條區分,界線明顯。魚尾細長,尾端上下略展呈尖狀。(圖3)

圖4

扁體短寬玉魚(M65:137-1A M65:137-1B )

長5.9、寬2、厚2厘米。青玉質,沁蝕嚴重,呈灰褐色。兩件,形狀大小相同。魚頭怪異,斜狀大嘴,嘴下旁有小圓孔。尾翼呈扇形。這種玉魚的頭嘴造型與出土的部分鳳鳥的頭嘴造型非常相似。(圖4)

人獸(禽)合體造型

半人半獸(禽),或半獸半禽是商周時期玉器中常見的器物。

圖5

人首鳥身玉佩(M27:120-3)

長7、寬3厘米、厚0.5厘米。青玉,扁平體。造型為立狀的人首鳥身。資料發表時稱之為人龍形玉佩,有失準確。言人首而更像猴首。頭頂上有S形小龍為角。鳥身明顯,渦雲紋形羽翅向後伸展,翅下似還有尾翼。這種人首鳥身的玉器在商周時期較為常見,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圖5)

圖6

獸首鳥身玉佩(M2:42)

長9.7、寬3、厚0.4厘米。扁平體,立狀獸首鳥身造型。頭頂之上有雙菌狀多齒立角,柱體上刻有桃形雲紋。該器在資料發表時,被稱之為“龍形玉璜”顯然有錯。其一,器型與璜相距太遠;其二,造型與龍形也相差太大。誤讀的實在太不應該。這種造型的玉器在商周時期也較為常見。(圖6)

圖7

鳥首人身形玉璜(M27:120-19)

長10.6、寬2.9、厚0.4厘米。青玉,質較溫潤,色澤明亮,局部有沁蝕。扁平體,造型為一站立的擬人鳳鳥,其身下肢及足似為人體。長喙鉤形,扁首,大圓眼。頭頂斜刃刀形,刀體上刻有曲折的線條形,似為冠。(圖7)

禮儀玉器

禮儀玉器的種類包括有玉琮、璧、環、璜、戈、柄型器等。

圖8

玉琮(M28:67 )

高3、邊長4.6、孔徑3.7厘米。青玉,有光澤。局部有褐色沁蝕斑點。內圓外方,矮射平口。素面無紋。(圖8)

圖9

有領玉璧 (M28:56)

直徑19.8、孔徑6.2、厚2.5厘米。禮儀用玉,形體較大,時代可能更早,是屬商代晚期的典型器物,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江西新乾大洋洲商代墓中有出土。該器玉質較差,表明呈花褐色,局部泛青,沁為白、紅、黃雜混花色。璧孔中有明顯的對鑽錯位痕,孔邊起凸領,凸領較為規整。七道凸弦紋。在較寬的五道凹弦紋中又有細線條的凸弦紋填充,形成了陰陽相合的形態,將簡單的凹凸弦紋演繹成為令人眼花繚亂的複雜格局。(圖9)。

圖10

小孔薄體璧(M2:43)

直徑3.9-4、孔徑0.4、厚0.2厘米。形體極小極薄。小孔寬肉。素面。為組佩之組件。(圖10)

圖11

玉璧(M65:150)

外徑6.8、內徑3、厚0.28-0.4厘米。青玉,沁蝕較嚴重。扁體圓形,外側較為粗糙。(圖11)

原文作者:院文清 余喬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5年8月刊《西周早期曾國墓出土玉器擷英》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