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真羨慕倫敦人,坐個地鐵沒信號沒網

發布高溫預警以來,老藝術家已經宅家快一個月了。

說實話不是怕高溫,好歹也曾久經“烤”驗,是火爐城市土生土長的人。

但戴著口罩行走在炎炎烈日之下,今年還是頭一遭。口罩和夏天有多不配,捂緊口鼻去蒸一回桑拿就都明白了。

口罩越戴越緊,出門一趟全靠地鐵冷氣續命的老藝術家每念及此,對地鐵沒有空調的倫敦人民之敬佩,就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前不久,英國天氣局稱英國正遭遇今年入夏後的首波高溫氣象。

在戶外氣溫直逼38攝氏度的情況下,擁擠的倫敦地鐵中央線,車廂內溫度突破40大關可以說是分分鐘的事。

然而真實的倫敦地鐵,卻沒有被高溫逼成人間煉獄。

在種種突破想象的極端乘車環境裡,你所看到的,是這座城市特有的安靜和孤獨。

活在中世紀的倫敦地鐵乘客

不同於日本地鐵全員冷漠的壓抑克制,倫敦地鐵的安靜,時常透出一股文藝複興時期的浪漫氣質。

如果你曾看過一組名為“來自中世紀地鐵乘客”的照片,就能對此有所感受:

圍著綠色天鵝絨頭巾專注閱讀的老太太,戴著耳機閉眼享受音樂的栗色長髮少女,抱著牛皮公文包閉眼小憩的上班族,一臉虔誠望著車頂陷入沉思的學生黨…

△安靜看書的乘客/unsplash

在人潮擁擠的通勤高峰期,這些沉浸在自我世界之中、宛如被按下了靜音鍵的乘客們,讓倫敦地鐵蒙上了一層古典主義的柔光。

創作了這組照片的攝影師Matt Crabtree,也曾這樣描述他所親歷的倫敦地鐵:

“我四周的許多乘客,看上去就像是從卡拉瓦喬或者維米爾等畫家的畫作中走出來的人物。他們常常讓我產生錯覺,仿佛我身處的不是每日載客量逾300萬人次的現代地鐵,而是一輛開往中世紀的時光列車。

△倫敦地鐵的畫風,帶著一股複古味兒/unsplash

乘坐地鐵時的倫敦人民有多渴望安靜、嫌棄交談呢?

曾經有一位夢想著改變世界的美國小哥,自掏腰包製作了一堆印有Tube chat(地鐵聊)字樣的胸章,呼籲倫敦人民放棄英國式冷漠在乘車時彼此多說說話。

他的胸章和“不聊天枉為人”的生活態度徹底激怒了英國民眾,倫敦人民在推特上紛紛詐屍,主動發言教他做人。

“劃重點,這是一個996社畜寧願等下一班地鐵,也要避免和朋友同乘交談的城市。”

比起說話,倫敦人似乎更愛讀書看報。如果要票選全世界最有氛圍的閱讀聖地,倫敦地鐵必須要有姓名。

△有書看,還聊什麽天/unsplash

還記得2016年風靡北上廣的地鐵丟書活動嗎?要知道,倫敦可是這場活動發源地。早在被艾瑪·沃特森帶火之前,倫敦就已經存在著一個名為Books On The Underground的公益組織,專注於地鐵圖書漂流事業五百年了。

而這個活動的發起者Hollie Belton,不過是一個熱愛閱讀的普通上班族。

當她發現倫敦地鐵的很多乘客都愛看書時,對他人手裡讀物的好奇心一閃而過。想知道別人正在看什麽的她,決定做第一個分享者,讓手裡的書在地鐵裡流動起來。

△在地鐵上讓書“流動”起來,真是個大膽的想法/unsplash

除了丟書大作戰,BBC也常在地鐵挑選讀者,邀他們分享書單:有《權力的遊戲》等熱門小說,也有《人性的弱點》等成功學經典讀物;有講述婚外戀的冷門小說,也有專注圖雷特症患者的小眾讀物…

△月台上閱讀的大媽/unsplash

在倫敦地鐵上,遇到人手捧《莊子》也不奇怪。倫敦歐維爾地鐵月台的牆壁上那塊提供服務信息的小白板上,每天都會工作人員用馬克筆抄寫名言金句與人分享。

早在16年前,這塊白板上寫下了第一句話——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must begin with a single step。

翻譯過來便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車站客服部經理Anthony Gentles說,《道德經》最他喜歡的書,正是其中的這句話給了他每日金句分享的靈感:“地鐵站不應該是乏味無趣的地方。”

沒耐心讀書,倫敦地鐵還會提供更適合碎片時間閱讀的報紙讓你選擇。

在早晨車站大堂的報箱裡,你可以找到集合了國際資訊、社會新聞、娛樂八卦和商超折扣於一身的《地鐵報》;而下午四點的地鐵站口,還有擁有兩百多年歷史之久、中產階級最愛的《倫敦標準晚報》分發。

△倫敦地鐵中分發的報紙/unsplash

這兩份報紙,都是免費向乘客提供的,甚至在車座靠背後面或者手扶電梯旁邊,你還能撿到別人不想帶走的舊報紙,唯一的小遺憾,便是報紙上的數獨遊戲可能已經被人做完了。

坐最破的車,才能讀最野的書

以上,或許能熬出一鍋諸如“閱讀讓不列顛人比其他民族更優秀”的雞湯文。但事實是,倫敦人在地鐵上看書,其實更像是一種沒有選擇的選擇。

英國天空電視台曾就“乘坐地鐵時你會幹嘛”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比起玩離線手機遊戲,大多數人更偏愛讀書或者看報紙。

而如果在網絡信號還不錯的情況下,瀏覽推特或臉書等社交平台、收發電子郵件和看視頻則成了大家普遍會做的三件事。

所以說,“外國人看書中國人玩手機”這種洗腦包也該適可而止了。倫敦人民舞不起來的關鍵,難道不是因為地鐵信號太差?

△沒有信號,一切完蛋

倫敦地鐵網絡全長逾四百多公里,其中市區線路基本是地下穿行。

在其他城市,進入地鐵後手機信號可能會變差,而在倫敦,如果有人電話不通信息不回,別著急,他可能只是上了地鐵。

在這裡,失聯是很常見的事,畢竟倫敦的所有地鐵隧道裡,都沒有網絡覆蓋。

△倫敦的地鐵隧道較為老舊,沒信號是常有的事/pexels

加上繁複的地鐵線路和換乘花樣百出的月台,不想迷失於倫敦,就得在進入地下前做好功課。企圖臨時依靠手機地圖來查詢路線,僅存在於少部分月台裡的微弱信號可能會讓你陷入絕望。

而時間終於到了2020年,根據倫敦交通局的承諾,倫敦人民即將喜提“在地鐵上任何一處撥打電話並上網”的通訊自由。

可在官方敲鑼打鼓奔走相告地鐵將於不久覆蓋4G網絡的推特評論區,熱評第一的卻是倫敦人民一臉冷漠的回應:勞您先把空調裝上吧。

比無線網絡更不堪的是,誕生於一百多年前的空調,如今的倫敦地鐵也僅有40%的車輛擁有。近年來,倫敦地鐵幾乎每年夏天都會有乘客被熱暈,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因車廂溫度過高而熱到暈厥的乘客數量也在逐年增長。

夏天在倫敦坐地鐵,可真不是開玩笑。如果是第一次乘坐,倫敦本地人將會貼心地獻上忠告:

“請隨身攜帶一瓶水,當氣溫過高時,您可以用它先把自己砸死。”

因為地鐵運行年份太久,本該涼風習習的隧道裡,隔熱粘土層因吸收了太多列車運行時所產生的熱量,幾乎失去了吸熱功能。這導致在20世紀初平均溫度僅為14攝氏度的隧道,如今部分位置可達30攝氏度。

△倫敦的地鐵站,一看就是老車站了/pexels

加上車輛運行和車廂內乘客活動的熱能釋放,夏天乘車體感35攝氏度+可謂常事,諷刺的是,這比歐盟規定運輸牲畜時不能超過30攝氏度的車廂溫度還要高出不少。

所以說,在倫敦坐地鐵,可真是人不如豬系列。

△吹著國內地鐵空調的朋友們,你們就知足吧/@32號娶你_美圖攝影·圖蟲創意

對此,地鐵官方也有自己的見解與安排:我們已經意識到了車廂過熱的問題,製冷系統的空調車預計將於2030年和大家見面。

面對如此跨越時間長河的畫餅,倫敦人民表現出了一貫的紳士精神:“多謝你們的改善計劃。2030年的夏天,我尚未出生的娃正在愉快過著暑假,而我可能已經開著飛行車上下班了。”

倫敦地鐵,遇見愛情的地方

和世間所有城市的地鐵一樣,倫敦地鐵有高冷的A面,就自然會有奇趣逗比的B面。

在一月初某個風雨交加的冬日,身裹棉襖的你走進倫敦地鐵,可千萬別被車廂裡白花花的大腿所嚇到,這不過是英國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地鐵無褲日”。

脫掉外褲隻穿內褲坐地鐵,以古板著稱的英國人同樣也會複刻美國人的瘋狂。

這裡有戴著各類頭套身著奇裝異服、不露真容的乘客;也有席地而睡毫無偶像包袱的瞌睡蟲;

△順手在車廂開個live

明文規定嚴禁飲酒的車廂,在通宵運營的午夜會默契地成為醉漢專列;人與人之間看似漠不關心毫無交談,卻又存在tube crush這類偷拍地鐵帥哥的分享社群,人們在此不加遮掩地表達著對陌生人的愛慕…

孤獨又悶騷的倫敦人,也渴望在這裡遇見愛情。

畢竟這是一趟底色就與愛情有關的地鐵。月台提示音Mind the gap(小心月台與車廂縫隙)由真人錄製,在使用了四十餘年之久後,很多月台的系統升級都已經將其替換成了新的配音,只有泰晤士河旁的Embankment站還保留了原聲。

這吸引著一位女士每天前來打卡,持續十三年風雨無阻,為的就是在邁進車廂的那一刻,聽一聽那個她熟悉的聲音——Mind the Gap,錄製這段提示音的,正是她已故的丈夫、配音演員Oswald Laurence。

△短片《Mind The Gap》,就是根據這一故事改編的

矢志不渝的絕戀難尋,但一見傾心的速食戀愛還是易得的。在倫敦地鐵,你不僅可以為別人的愛情流淚,還可以為自己的愛情創造機會。

不知道是哪位天使大姐,開發了一款名為Find Your Commuter的交友APP,平台會根據你的進出站時間和乘坐線路,為你匹配同乘人員。輕點手指劃一劃,說不定就能找到剛剛站在對面那個讓你心動的小哥哥。

△在倫敦地鐵,說不定還能偶遇愛情?/unsplash

而這,讓每一個走進倫敦地鐵的人,都像走進了一場愛情小說的開篇裡。

你想坐倫敦地鐵嗎?

箋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