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洗牙的幾大謊言 你被騙了多少?

洗牙是拿什麼洗呢?聽說洗牙之後牙齒會變單薄,牙縫變大;聽說洗牙之後牙齒容易鬆動,脫落;聽說洗牙很痛?那些聽說的謠言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呢?且待口腔科專家來一一解釋。

聽說其一:洗牙會把牙齒的保護層洗掉!

洗牙只是去除牙齒表面的牙結石,並不會破壞牙齒的正常結構,更不會洗掉牙齒的「保護層」。「洗牙」只是口語中一種通俗的說法,專業說法為潔治,可分為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

現在絕大多數的洗牙都是利用超聲波高頻振動來去除牙齒表面的牙結石,簡單理解,就是不屬於牙齒結構的外來牙結石,經受不住超聲波的震動,從吸附牢固的牙齒上面剝落了下來。而牙齒是人體最為堅固的組織,其堅硬的程度超乎想像,絕不會受到超聲波的破壞,超聲震蕩僅在牙齒的表面產生細微的摩擦痕,可能使牙齒變得有些粗糙,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在洗牙後進行牙齒表面拋光的原因,牙面光潔術可以使牙齒更加平滑,減少術後菌斑的聚集。

聽說其二:洗牙會把牙齒洗松!不信你看!

洗牙造成患者感官上的牙齒鬆動現象,僅存在於重度牙周炎患者中。有人說:「我的牙齒本來挺牢固的,去做了個洗牙,本想著會使牙齒變的更好,卻發現洗牙後就鬆動了,現在都不能吃硬的東西!」謠言就這樣傳開了。為什麼本來牢固的牙齒在潔牙後鬆動?重度牙周炎患者,在洗牙前,牙齒被大量的牙結石包繞,暫時性地組成了牙周夾板,使得本來就鬆動的牙齒暫時得到了固定,顯得不鬆動。但牙結石就是大量細菌的集合體,它的存在使得根面牙槽骨進一步吸收,更加降低了保留牙齒的可能性,使得牙周炎越來越嚴重。而要阻止細菌繼續侵蝕牙槽骨,唯一的辦法就是首先要去除細菌的載體——牙結石。

對於重度牙周炎且結石量多的患者,去除牙結石,就意味著去除了病理性的固定牙齒的載體,使得牙齒顯得更為鬆動。其實,這些牙齒本身因為牙槽骨的吸收,已經造成了鬆動,搖搖欲墜了。即使不清除牙結石,早晚也都會鬆動,甚至更為鬆動。這時候的代價就是牙齒下面的牙槽骨更少了,這給以後做假牙造成了困難,使製作的假牙使用效果不佳。而去除了牙結石,牙齒短期內顯得鬆動,但經過以後的序列治療,一些牙齒還是會逐漸恢復到牢固的狀態的。牙周炎越嚴重,洗牙後的各種不適感就會越重,因此,我們提倡牙周病以預防為主,定期洗牙會避免這種情況的產生。

聽說其三:洗牙會把牙縫給洗大了!

為什麼有的人覺得洗完牙後牙縫變大了呢?因為洗牙前,我們的牙縫裡塞滿了牙結石,堵塞了正常的牙縫,牙結石越多,壓迫牙齦越厲害,使得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洗完牙後,牙結石被去除了,短期內牙齦沒有恢復到正常的高度,使得患者潔治前後的感覺反差很大。另外,牙周炎的患者牙齦萎縮,牙槽骨高度降低,無法恢復到正常的高度,這是患者沒有及時去除牙結石的後遺症,因此,儘早徹底去除牙結石非常重要。

剛剛洗完牙齒,有牙縫增大的感覺是正常的,過幾天,牙齦會有一定程度的恢復,使得牙縫顯得不這麼大。當然,這種恢復是有限的,由於牙槽骨嚴重吸收造成的牙縫增大是牙周炎的後遺症之一,所以,很難完全恢復。

聽說其四:洗牙後牙齒變薄,冷熱都不能吃了!

很多患者洗牙後會覺得自己吃冷和熱的東西牙齒都會很酸,繼而懷疑自己的牙齒給洗薄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牙結石包繞於牙面與牙根周圍,尤其是包繞牙根的牙結石被去除後,使得牙根暴露於外界,對冷和熱的刺激相對敏感。洗完牙冷熱酸痛的癥狀我們稱之為牙齒的「過敏」,然而這只是暫時的,一般需要一段時間自行恢復,嚴重者建議使用脫敏牙膏,或由醫生進行藥物的脫敏即可恢復。

?聽說其五:洗牙太頻繁會將牙齒洗壞。

每一次洗牙,其目的都是不一樣的。牙周炎患者比例非常高。就診時,專業的牙周醫生往往會建議牙周炎的患者首先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即齦上潔治、齦下刮治、調等等治療,目的是去除牙齦上部及牙齦深層的牙結石,一般需要進行多次治療,每周一次。一些患者聽到一周要洗一次牙,會有驚訝的表情,認為每周洗一次太過頻繁,會把牙齒洗壞掉。

其實,牙結石分為齦上牙結石和齦下牙結石,其部位不同,結構略有差異,很難被一次性去除。同樣被患者叫做洗牙,但對於專業醫生來說,每一次治療都是不同的。牙周基礎的洗牙,是從淺到深逐漸深入的治療,環環緊扣,逐漸完成牙結石儘可能被徹底清除的目的,消除牙齦的炎症,達到牙周炎症的基本控制。等到這個療程結束後,比較輕微的牙周炎患者,就可以通過定期洗牙(一般半年一次)來維護牙周穩定。而牙周炎比較嚴重的患者,往往要通過進一步的牙周手術治療來達到牙周炎的控制。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