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圓桌討論四:科技賦能金融新挑戰

  新浪財經訊 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8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於8月23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未來銀行之路:固本與攻堅”。

  在“科技賦能金融新挑戰”圓桌討論中,中國工商銀行網絡金融部專家(副總經理級)趙猛、中國民生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兼直銷銀行事業部副總裁羅勇、華夏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鍾樓鶴、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雲支付中心總經理助理郭曉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大數據產品總監樊令、同盾科技副總裁李偉東出席圓桌並展開了精彩的討論。

趙猛:沒有銀行提供基礎就沒有中國的互聯網金融

羅勇:不以新經濟為基礎的創新很容易變成泡沫

鍾樓鶴:“二八定律”在金融科技發展中需要改變

郭曉東:金融科技創新應該提升效率和風險防控能力

樊令:城商行農商行可以疊加醫療教育相關事業服務

李偉東:大數據和智能風控市場規模2022年突破一千億

  以下為圓桌討論文字實錄: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各位回到2018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我是下午論壇的主持人,北京電視台財經頻道主持人張偉,在這裡歡迎各位。本場討論的主題是“科技賦能金融新挑戰”,首先要感謝主辦方,新浪財經以及本場論壇的合作部門,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為我們提供這麽好的交流平台,也感謝本次會議全程合作夥伴融創中國,特大約作夥伴瀘州老窖·國窖1573對於本次論壇的大力支持。本場討論有各大銀行網絡金融部、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的長官、金融機構的專業人士共同參與討論,我在這兒也希望專家討論能碰撞出非常精彩的思想火花。

  接下來請允許我為大家隆重介紹,出席本場會議的演講嘉賓分別是:

  中國工商銀行網絡金融部專家趙猛

  中國民生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兼直銷銀行事業部副總裁羅勇

  華夏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鍾樓鶴

  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雲支付中心總經理助理郭曉東

  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大數據產品總監、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樊令

  同盾科技副總裁李偉東

  我們知道上午論壇特別精彩,各大銀行行長和金融家們發表了精彩的演講,為我們指引了未來銀行的整體發展之路,今天下午的論壇將立足於科技與金融之間的關係,進行一個更深度的交流。2017年國內銀行紛紛布局金融科技領域,2018年各大商業銀行也在加速金融科技的步伐,今天下午要暢聊一下科技賦能金融新挑戰。首先要邀請中國工商銀行網絡金融部專家趙猛先生,趙總在金融科技領域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精湛的理論研究,下面讓趙總分享一下工行智慧銀行建設的點點滴滴。

  趙猛: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很高興作為第一個嘉賓大家分享一下工商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實踐和思考。

  首先我想談一下個人對金融科技的幾點認識:這張圖是一個時間軸,時間軸上標記的一些銀行業利用資訊技術的一些重要的節點,通過這張圖我想可以看到,其實銀行業一直以來都是資訊技術的推動者和領跑者,今天我們大家在感受著互聯網金融的方便,大家有沒有想過,實際上我們今天所做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全部是建立在銀行業提供的現代化基礎設施上面的。

  比如我們做互聯網金融首先要開一個戶,開戶的時候大家有沒有想過,開戶作為一個金融账戶首先要識別客戶身份,這個身份,互聯網機構是怎麽樣識別的?其實通過綁定一個銀行账戶,因為銀行账戶的身份識別是最嚴格的,要做聯網核查,銀行通過账戶綁定的動作,完成了對客戶身份識別的過程。同時我們在利用互聯網支付做支付交易,其實背後也要通過銀行的企業網銀、銀企互聯方式才完成,可以說沒有銀行業所提供的基礎設施,就沒有今天中國的互聯網金融。也可以說,今天中國互聯網金融的高度發達,正是中國銀行業我們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高度發達的一個體現。

  2000年之後互聯網企業異軍突起,成為領跑者,他們是我們尊重的對手也是合作夥伴,我們也在向互聯網企業學習迎頭趕上。

  第二方面,互聯網金融的六大特徵,我們概括了主要是創新引領、產品競爭、金融普惠、數據驅動、平台運營、智能風控。

  第三點,我們講金融科技,它的變與不變在哪裡?我們感覺金融科技首先客戶的消費行為在不斷變化,整個行業的主體也在不斷變化,從監管來說不斷正本清源治理金融亂象,這些是變化的現象。背後不變的,我們認為是金融科技的金融屬性的本質是永恆不變的,金融科技目標是為客戶創造價值,為社會創造價值,這個目標也是永恆不變的,所以說我們掌握了金融科技的變與不變就能夠把握和駕馭金融科技的發展方向。

  二、向大家分享一下工商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應用;

  工商銀行非常重視金融科技的應用,我們成立了數字化銀行、區塊鏈與生物識別、互聯網金融、大數據人工智能還有雲計算、主機平台、基礎設施這樣七大實驗室,同時在如下這6個方面的領域也做了一些實戰的應用。這一塊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方面,這一塊工商銀行自主研發了網絡金融的智能風控系統,從15年投產以來,累計攔截11萬線下交易,對超過3億的客戶資金進行了保護。

  同時在客戶服務領域,我們推出了工小智機器人,大家在工行手機銀行裡面點擊問題和建議的時候,在線客服都是工小智機器人進行的回答。現在70%的文字都是工小智解答的。

  在雲平台建設方面,現在完成了基礎設施雲、應用平台雲、業務服務雲的建設。

  智能投顧方面,我們推出手機銀行AI智能投顧的產品。

  生物識別方面,語音識別主要應用在電話銀行領域,電話銀行語音導航都是通過語音識別完成的。

  人臉識別主要是網點的智能終端,髮夾都是通過自助設備完成的,他對客戶身份識別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包括在櫃面、對客戶身份做聯網核查的時候也是動作人臉識別的技術完成的。

  指紋識別方面主要在手機銀行做了應用。

  同時在區塊鏈方面,在去年5月份也跟貴州省政府合作,推出了中國第一個對扶貧資金的區塊鏈平台,也是實現了對扶貧資金的透明使用、精準投放、高效管理。

  在物聯網應用方面,主要在信用卡分批領域,通過物聯網技術對出對汽車品的精確的管理。

  三、簡單介紹一下工商銀行智慧銀行的願景展望

  去年下半年工商銀行推出了新的ESBC3.0戰略,本著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構造智慧銀行,實現服務無所不在、創新無所不包、運用無所不能的智慧銀行,打造智慧銀行的生態圈。在去年也對工商銀行的三融平台,互聯網金融三大平台做了重新的定位,在融e聯,原來從即實客服的平台,工行版的微信,重新定位,變成獲客和場景的切入口,打造成為資訊平台、開放平台、一體化的平台。在融e行,也就是手機銀行定位成專業化的線商銀行。融e購方面,定位是品質為先、特色鮮明的知名電商平台。

  從去年的重新定位到今年來說,通過實踐效果來看還是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如圖是今年6月份的時候的數據,大家看到融e行APP在銀行業APP裡面月活超過五千萬,在所有銀行業排名第一。融e購電商在銀行業電商排名第一,月活超過四百萬。同時我們的融e聯平台也是發展非常迅速,現在整個銀行業APP排名排名到第四類,月活客戶超過三千萬。這是目前發展的簡要情況。

  今年工行的發展重點提出了一個場景建設的發展目標,我們想通過跨界合作,把工商銀行的金融能力輸出出去,通過跟跨界合作夥伴合作,把優秀的場景引入進來,從而打造一個金融生態圈,為客戶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我的介紹就到這兒,謝謝大家!

  主持人:接下來邀請的是中國民生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兼直銷銀行事業部副總裁羅勇。

  羅勇:大家下午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三個工作實踐中的一些感受。

  一、“ABC”技術如何轉化為實體經濟的新動能。

  二、“ABC”技術如何轉化為商業銀行的新動力。

  三、“ABC”技術如何提升金融中介服務的角色。

  我們現在經常談論的“ABC”技術(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數據、Cloud Computing雲計算),多來源於美國。今年5月,帶著“國內大熱的金融科技在美國到底是什麽樣的狀況”的疑問,我們又去了一趟矽谷,走訪了谷歌、facebook等知名互聯網公司,去探尋這些ABC技術在哪些地方得到更多應用。答案是在產業領域,事實上,在金融領域確有應用,但並非主流。那麽在產業領域,ABC技術改變了什麽?

  談到產業,一定首先談到ERP(企業資源計劃)。我們也去調研了一家在垂直領域專門做藥品企業的ERP廠商,規模做到全球50%的醫藥行業都用它的ERP。傳統的ERP就是企業內部的供應鏈協同,是以企業內部的生產流程節點為驅動的一個資訊系統。這家公司的ERP是專門做企業藥品生產的雲端化。眾所周知,在海外,一個藥品從生產研發到製造、臨床、上市,流程有可能很長,需要很多年。在這個流程中,它所有的資訊收集、資訊處理都是事件驅動,而事件驅動不只是一個內部生產製造的問題,而是一個高度協同的問題,這種協同最好的服務方式應該是端到端雲化,而非私有化。當流程雲化以後,藥品流通一旦在某個環節上出現問題,就形成一種事件驅動,充分調動流程上不同角色資訊處理記錄,逐步積累了一個產品幾年來在整個產業鏈角色上的行為數據。這種模式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經常談到的ABC不是簡單的ABC技術的驅動,而首先是一種商業協同的變革。繼醫藥行業後,下一個應用是製造業,一個產品從生產到批量銷售,再到面向市場後獲取客戶反映,收集銷售過程中的行為觸發數據,這樣未來就會形成工業製造4.0。

  在國內,ABC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較多,但我們從矽谷調研中發現,這些技術在美國的主流應用都是在製造業,在金融業相對來說不算多,特別是在美國強金融監管下,這些技術的應用還是相對保守。我認為,新經濟來源於新動能,而動能是生產製造在金融科技運用中產生的一種新經濟的能量。未來金融服務,要依托新經濟趨勢做產品的創新。這其中,技術引領產業變革有三個階段,一是information factory(資訊工廠),二是做電商、做直銷,三是有了生態要做平台,就是我們經常談到的open factory,全部形成一種協同式的新的商業模式。

  在國內,目前形成了“平台+內創”的新的業態,即大的平台賦能後演變成內創的生態,一個做的比較好的案例是海爾。面對這一新興業態,銀行應如何做好服務?僅僅簡單提供大額貸款+存款的方式肯定不適應了,因為這些平台需求不是“存貸”服務,而是平台積累的商流和資訊流價值再造金融服務和個性化方案。所以未來新經濟的業態會越來越趨向以平台孵化內創的千千萬萬的中小公司,如何構建金融服務於新生態,則被稱為新金融。因此,我們開展金融創新,必須要基於新經濟和新金融,否則就會變成互聯網金融泡沫,甚至成為騙局。

  現在銀行也應用了很多ABC技術,但有一個發展過程。產業經濟對ABC技術的應用,應該先於金融業。一方面科技應先服務於實體企業,只有實體企業好了才能據此提供金融的服務;另一方面金融是強監管,很多技術的服務和應用都是落後於產業的。

  那麽,銀行最近廣泛應用ABC,這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呢?

  銀行可視為一個在製造金融產品的工廠,這個工廠以前也做資訊化,需要上線ERP,這個就是銀行的核心系統或者電子銀行系統,其實都是為了實現金融產品服務的資訊化過程,我們把這一時期叫做E-bank。

  隨著銀行資訊化進程的發展,在2000年,銀行在互聯網浪潮中,把傳統的支付、財富、貸款與新技術結合起來,實現了數據大集中。但在這個過程中,銀行產品服務資訊化多是從自身角度出發,對客戶需求關注不足,體驗欠佳,流量經營思維理念較弱。BAT企業的經驗告訴我們,行銷必不可少,直銷或者流量經營的服務模式,可以讓客戶與產品有更好的接觸機會和獲得感,相應地,便出現了 D-bank服務模式,也就是可以非常快速地直達客戶,吸引客戶眼球,幫助客戶快速決策購買產品或者使用服務。這對傳統銀行過去通過客戶經理或者網銀手機的服務方式,是一個很大的優化、提升和補充,並且用流量互換的銷售方式往往能產生比客戶經理和銀行網點單點拓展更高的產出,這樣優勢吸引很多銀行紛紛發力直銷銀行模式。直銷銀行模式,我認為是一種形態,有很多的產品組合模式,不同人對D-bank可以做不同的解讀。

  繼D-bank之後,現在我們去和海爾、格力、中石油等這些平台企業談合作,如果依舊是按照傳統方式,開展放貸款、吸存款、發債券合作,或者在其生態鏈上做一點服務是不夠的。未來的銀行服務這些平台客戶時,應該思考服務好這些客戶的抓手是什麽?中農工建等大行在市場競爭中,可能稍微好一點,但對股份製銀行或者中小城商行而言,在其中應當承擔怎樣的服務定位呢?我們是不是要找到自己的特色走專業化的路線?從金融角度而言,就是要選擇不同的行業維度、不同的行業生態做專、做精,以區別於中農工建這樣的綜合性銀行的另外一種服務業態。中小型銀行可能做不了大平台,但是圍繞著大平台的小B、小C去服務,去做專業銀行,這一路徑和策略應該是可行的,但也面臨很多挑戰。個人認為,未來銀行應充分應用ABC技術,去構建Open-bank新的服務體系;並且變革銷售模式和產品模式,借鑒製造業產品和銷售模式,創新銀行內部組織,構建產品作業團隊,簡稱內創團隊,以銀行為大平台,針對不同行業提供差異化服務,構建一種新的內創模式。這是我們基於實體經濟的ABC應用,推導出銀行的ABC模式也應該遵循這個範式。

  商業銀行如何才能做好網絡金融,我認為應該是有四化建設,即做資訊化、生態化、數據化、流量化。

  第一,構建一種客戶直達的平台。我們一直與同業協同一起,探索創新網絡金融,尤其是直銷銀行,力爭將直達客戶的線上金融服務做得更好,讓更多的客戶喜歡使用。隨著銀行對線上金融的越來越重視和服務能力的越來越強以及客戶借助線上辦理業務習慣的養成,銀行服務的線上化比重會越來越大。

  第二,打造綜合性線上金融服務平台。現在大家提到的直銷銀行主要是服務個人客戶的,但未來線上銀行應該是B2B2C的“行中行”,覆蓋零售、公司和金融市場業務,是一個綜合的服務平台,即把支付、線上財富、供應鏈、消費貸等等單個業務全部集中在一個平台上,通過整合內外部產品服務資源,服務更廣泛的客戶。

  想要構建這樣的平台,一是需要有技術支撐。民生銀行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我們是國內商業銀行裡第一家採用了分布式账戶系統的直銷銀行,系統伺服器可支撐億級用戶和千億級的金融資產交易,去響應和擴展未來的海量交易。是從技術架構角度來說,我們已經實現了核心系統去IOE化,實現了分布式服務。二是有了這些技術平台,需要建立對應的內創模式。以產品、數據、科技人員組建一、二十人為一個團隊的模式,並確定團隊對應的目標、任務、產出,行則生存,不行全部並掉。構建內創團隊的產品驅動方式,產品行不行拿去市場上檢驗,如果不行掉頭就走,或者你的產品就並掉了,這是銀行應該要採用的機制。另外,剛才大家都談到的研發,要嵌入到行業裡,銀行對於行業的了解深度目前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借助外部資源。這方面,我們應該學習一下蘋果,構建類似app store的商城,商城裡布署很多APP,並形成一種按照美譽度排名的機制,讓更好的應用更充分的露出和更多地被下載。這種產品未來的服務方式確確實實是一種內創,在內創的過程中,行業專家的服務方式就是ISV的方式,這也是未來銀行應該高度關注以及轉變轉型的方向。

  從銀行業角度看,如何充分金融科技實現快速發展,我們一直在努力探索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認為銀行的金融科技服務創新應該通過快速迭代、快速轉變去適應市場,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定位。

  主持人:我們知道民生銀行2014年2月28日就成立了第一家直銷銀行,落地開花到現在,在直銷銀行領域是走在最前沿的,稍候請羅總在對話環節將這一領域的資訊再給大家仔細說一說。

  接下來要有請華夏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鍾樓鶴先生,鍾總有多年銀行從業經驗,對於金融科技領域的研究尤為深入,今天有幸請鍾總為我們做行業分享。

  鍾樓鶴:感謝各位嘉賓,很高興可以在這裡交流一下個人的想法,剛才羅總講到了他從更大的視角對實體經濟或者直銷業調研推導出後面的觀點和結論,我可能是從更小的視角,從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二八定律”的視角,最後會殊途同歸,得出一些相似的結論。

  “二八定律”大家都很熟悉,是過去一個經濟學家定的原則,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商業機構應該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能給我們帶來80%價值的20%的客戶。在互聯網發展、金融科技發展的背景下,我們是不是有一些新的做法,或者對這20和80怎麽服務可能要有些變化。

  對於銀行來講,這些年來大家也知道,其實也是大致上遵循了這個原則來進行服務的,當然後來隨著競爭的激烈也是覺得大家都去搶這20%,這是一個紅海,後來也慢慢向著80%認為的藍海去努力,當然這個過程中大家覺得很多效果不是很好。在金融科技的背景下,我們服務這些客戶會有哪些新的變化、或者有哪些不同?我們站在銀行的角度看金融科技,我們覺得每一項技術的出現總是讓我們產生各種各樣的想法,像羅總講的,這些技術可能在其他行業、其他領域應用了,我們看到了它帶來的一些價值,銀行自然而然的也就想用這些技術來改進我們的產品、改進我們的服務,想服務更多的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但是作為銀行來講,工行的趙總也講了,先進技術應用的很積極的一方也受益於先進技術的應用,從過去最早的ATM機,大家一開始是存款,後來出現了一體機,他也給我們展示了時間軸,我們不停的努力利用新技術提升對客戶的服務。

  說到金融科技,ABC這些詞大家都能說上來,我也不是技術專家,技術本身是什麽樣的我也不懂,但是看到這些詞以後我們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一些想法,看到人家用的效果去改進服務,比如大家都知道現在移動化的趨勢很明顯,銀行也就下大力氣打造APP,給客戶更好的服務,看到大數據應用、互聯網公司、互聯網金融企業很好,我們也想通過這些數據的運用挖掘,給客戶在精準行銷方面、風險的智能審批控制這些方面做一些改善。包括一些智能技術的運用、改進傳統銀行網點的服務,讓客戶有更好的體驗等等。從對客戶服務內部組織效率的改變、成本的降低等等,這些都是銀行面對這些新技術出現以後產生的各種各樣的想法。

  而用戶來買不買账,這些技術的運用到底能不能帶來價值?站在用戶的角度,大家對於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於用戶來講,絕大多數也不是技術專家,因此並不關心背後所用的技術,更關心的是你給我的東西是不是我想要的,你也不要讓我學這些技術,因為這需要有很高的學習成本,我要的是拿來就能用。當然用戶可能也很關心是不是安全,要放心,要可靠。

  這些年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通過這些手段確實能夠觸達一定的客戶,原來銀行想服務80%的長尾客戶,一直沒有服務好,或者說總是讓人不滿意,互聯網企業通過剛才講到的技術手段的運用、模式的創新、流程的改變等等,確實觸達了越來越多的客戶,起到了聚沙成塔的效應,同時帶來了很大的價值。這時候所謂的服務長尾客戶、長尾理論,可能就把“二八定律”顛覆掉了。

  當然看到這種現實以後,對於銀行來講,也確實更加堅定了,因而進一步堅定服務更多客戶、服務更廣大人民群眾的理想信念。回過頭來看自身,從銀行這麽多年服務的原則或者體系,它最初的設定,無論是從管道、產品、IT架構、行銷隊伍、網點布設等等,更多是很自發的圍繞高價值客戶布設的,所以它雖然一直在複雜,大家多年來一直強調轉型,一直強調大力發展零售等等,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去服務80%的客戶。但是結果可能還不盡如人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確實要重新審視如何服務20%和80%。現在的現實可能是,這幾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銀行也有服務的衝擊,客戶越來越聚集到這些互聯網平台,或者對應在互聯網+的各種平台和場景當中去,實際上客戶離銀行的APP越來越遠,使用頻率可能也越來越低,這種情況下,對於銀行而言服務這些客戶,既要服務好原有所為的高端客戶,又想學著利用這些先進的經營手段服務這80%的客戶,因此應該有所變化。

  越來越多的用戶已經聚集或者黏附到這些平台和場景裡去了,過去講的是管道為王,只要網點管道布設出去就行了,後來互聯網的出現,流量經營變得很重要,現在基於數據的服務方式的創新、產的嵌入等更加重要了。在這種情況下,聚集了更多場景平台、黏附了更多用戶的地方反倒可能成為銀行服務80%客戶的平台和紐帶。所以對銀行來講,不能單純的追求只是做這80%,或者把主要精力放在那邊,實際上讓他在比如社交各種高頻場景裡已經黏附著客戶回到APP裡來做低頻交易,這個成本和代價都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覺得可能接下來包括實體經濟也好、各種場景也好,這些平台可能是我們延伸到80%客戶的一個紐帶。

  但是服務20%的這些客戶要把他服務好,沒有一個一招致勝的方法,可能不同領域的平台、場景需要不同的服務,對銀行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對於金融科技企業,從去年開始,各家銀行都跟BATJ簽戰略合作協定、開展很多合作,更多是想發揮它的技術和平台場景的優勢,跟銀行合作推出新的服務。比如華夏銀行跟騰訊合作推出面向微信小微商戶的線上融資,融商貸的產品,這些是銀行跟這類平台合作的成果。

  還有各種各樣的實體經濟裡面的細分領域,我們叫做垂直行業平台,這些場景裡頭,客戶黏附在那裡,我們通過跟這些聚集了客戶、場景、資源的平台場景對接,通過金融服務無感的嵌入,通過B端的平台服務到C端的客戶。

  另外更多的各行各業的核心企業或者製造企業大的生態,在這裡面對於它自身的現金管理,上下遊線融資等等,需要銀行提供更多定製化的服務。

  提供這些服務對銀行能力的建設有很高要求,它的服務體系是按照傳統的架構布設去服務的,這種變化可能很難適應,所以對於銀行來講一是要有開放融合的能力,原來的管道可能是相對封閉的,它在這裡面從簽約、開戶到最後完成業務都是相對封閉的,現在可能要打開,開放式平台很靈活的對接。對自己內部管道間的協同、對內對外連接的能力,這是需要有相應的底層架構來支撐的。

  大家現在都很重視數據,這一塊就得構建相應的大數據平台,原來銀行有自己的金融屬性很強的數據,通過與外部合作可以提供更多場景行為的數據,提供數據端的服務。

  再一個是智能轉型,跟客戶要有更好的互動、更好的體驗,運營上有更大的改變。

  最後新技術的應用,產品形態的變化、服務方式的變化自然也會帶來一些新的風險,我們如何保障服務的連續性、安全可靠等等,這些也對銀行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我們也基於這樣的思考和邏輯跟各行各業的平台開展合作,比如跟騰訊的合作,通過這些合作嘗試改造我們的支付、融資這些產品,在它的平台和產品上提供給客戶的服務。當然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很艱辛很曲折的過程,剛才羅總也展示了整個開放式銀行、分布式架構的建設,是需要從整體架構、組織機制、人員、整體的改革重塑去構建的才能慢慢不斷提升服務能力。

  所以說任何新技術的運用過程可能是曲折的,甚至有反覆,但是進步總是給我們帶來更美好的未來。謝謝大家!

  主持人:用戶需求和需求場景是每家銀行需要做到的一點,怎麽樣獲取客戶,稍候論壇環節也跟大家做深度的交流和分享,接下來有請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雲支付中心總經理助理郭曉東。郭總是金融科技領域非常精深的業務專家,有請郭總做分享。

  郭曉東:各位長官、各位銀行業同仁大家好,剛才主持人說了我是什麽專家,其實我不是專家,隻不過在行業中混跡了很多年。今天我是代替尚總監來的,那是正經的專家,但是他今天有緊急事情處理來不了,由我來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因為我們機構的特殊情況可能和在座銀行業的各個兄弟銀行不一樣,我們的身份有點特殊,同時我們這個機構也不面對終端客戶,我們隻面對我們機構,剛才聽主持人介紹,在座的有成都農商行的,成都農商行是我們的客戶也是我們的老闆。我的觀點可能和各個銀行的同仁有點差異,如果有哪點分享觀點是不對的,是我個人觀點,不代表我們中心的觀點。

  現在介紹一下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特別感謝主持人沒有念錯名字。我們部門成立於2006年,是人民銀行批複成立的幾個清算中心之一,批複成立的人民銀行清算中心,第二是我們,第三是城商行資金清算中心。我們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主要的職責是給農商行、城商行等等做資金清算,第二是提供技術服務的輸出。第三是配合這些機構對接合作部門。

  對於清算業務,我們中心已經接觸了全國除了西藏和香港之外的所有的農商和城商行所有的法人網點,這個法人機構大概有2300多個,網點有八萬多個,成員部門可以通過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做跨行的業務,對於技術輸出,我們中心向成員部門提供了網銀、微信銀行、電票平台、繳費平台、門戶網站、智能客服等等很多共享平台,大家可能有點不理解什麽叫共享平台,其實有點類似於託管,隻不過我們這個平台它和託管還不完全一樣,我們都是資源共享、業務共享等等,用共享的模式做的。

  對外一點對接的合作,我們中心建立了向各個成員部門提供匯聚對接其他合作機構的模式,多家成員部門可以通過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實現與其他機構的對接,降低了它的實施成本,提高了合作話語權。

  舉個例子,各個銀行在前些年也做了,對接人民銀行的ACS系統,中央會計核算系統,當初人民銀行建了這個系統要求對接的時候大概是2015年,人民銀行大概花一年時間對接了了146個法人,當看到機構有兩千多個法人時有些頭大,他說你們中心幫助我們對接吧,於是我們就把2300多個法人機構匯聚起來對接了人民銀行的ACS系統,用這個方式來降低合作部門的工作複雜度和我們成員機構的工作複雜度,這是我們的工作。同時我們也對接了上海高交所、人民銀行超網、微信、支付寶、網聯、銀聯等等機構,都是帶我們成員機構對接的。

  這種對接方式能夠提高成員部門的話語權,舉個例子,我們在代理第三方機構的時候,有些成員機構自己談,而在談完後對接完以後,不僅沒有獲取對接業務的收益還要付出一些成本,但我們匯聚成員機構一塊談的時候,不僅免掉了成本,還獲取了一些收益,這就是擴大話語權的做法。這是我們中心簡單的情況介紹。

  介紹到這兒大家就明白了,我們客戶不像剛才那些兄弟行或者行業巨頭可以面對最終客戶,而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不面對最終客戶,我後面分享的觀點可能是出於我們中心特殊的角度的感受,當然我不是做技術的,我是雲支付中心,當然雲這個概念非常高大上,說白了是跟銀行電子銀行或者互金部門差不多的部門。

  今天的主題是“科技賦能金融新挑戰”,討論這個話題,我覺得我們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就是跟班兒,其他幾個行的,做的肯定比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好的多,但是我們擁有巨大的市場,因為農信機構覆蓋的是城鄉,鄉鎮、農村。城市裡邊大家沒有感覺,只要到農村地區或者到縣城,我們的網點非常多,客戶非常多,而且客戶跟我們機構綁的特別死,但是我們的金融科技的確不是很堅定,有著巨大的欠缺,主要原因就是起步晚,技術人員儲備不足,目前成員機構還僅僅剛把核心換掉,有的換掉一兩年,有的比較早,當然這個發展是不平衡的,我們的成員機構,像東南沿海這些成員機構、農商行他們是起步比較早做的比較好,但是中西部的成員機構,中西部的農商行、農信社它的技術力量非常的薄弱。

  由於對新的科技技術應對不積極,有效的技術迭代實現顯然是很困難的,所以大部分成員機構尤其是中西部的成員機構需要科技投入比較強的技術革新、平台應用上面都依賴於我們這家中心,就是剛才給大家介紹的那些平台。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實現對金融技術的追趕,這是現在農村金融機構的現狀。

  當然我們這個機構非常龐大,工行同事介紹的時候大家在底下都認為工行是宇宙第一大行,但是看怎麽算,我們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如果不把分立的法人看成一個整體,我們的網點覆蓋包括客戶數量是超過工行的,但是我們的法人是分散的,所以我們在統計的時候從來沒有合起來統計過。我們一共2300多個法人,說白了就是2300多個小銀行,基本上一個縣一個,這個局面對金融革新來說很困難,因為各自要建自己那麽小體量的小法人,要建自己的平台,要做自己的業務。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有些合作公司最喜歡這種局面,因為它的客戶多了。我們統計過一次,我們的成員機構光核心系統大概就有50多套,這還統計的不全面,基本上每個省一套,再加上各個城商行自己再做一套,光這個系統就做了很多,所以它的重複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它再分散出精力和成本追趕新科技就比較困難了,因為要提升自己的科技能力、要不有人、要不有錢,這兩個因素都不可缺,但是我們機構在招人的時候很尷尬,只要掛農字頭大家都不願意來,甚至我們的待遇比別的銀行強,大家也不願意來,這是非常尷尬的現狀,非常不樂觀。

  背負這個現狀要面臨新的金融科技的不斷創新,顯然要有新的思路,我站在中心的角度也做了思考,原先對金融創新的思考是這樣的,研究新的技術、研究新的業務場景、建設新的平台,投產運行應用推廣等等這樣做,現在很多銀行也是這個做法,體量大的銀行可以這麽乾,體量小的銀行怎麽辦?體量小的銀行顯然這麽做是非常尷尬的,效率也是比較低的。個人覺得銀行金融創新要遵循幾個原則:1、拿來主義、借助外力。2、合作取暖,抱團創新。

  拿來主義科技引領發展有時偏頗,銀行業不僅是科技引領仍然需要業務引領,銀行科技在本質上是提高效率創新場景降低風險,最終體現的舊的業務效率有提高和新的業務場景建立,而業務引領是業務需要發展原有業務存在低效率的點提供給科技解決,再發展一些新的場景模式由科技落實,所以科技和業務是相融合或者說是統一的,不是單一的角色引領,因為我不是技術口的,這是我的觀點。這方面的工作也不一定是我們銀行自己做,這些技術上的工作,實現新的場景和業務模式,我覺得這尤其在農合機構矛盾是比較突出的,我們的想法是拿來主義,新的業務、新的模式、新的場景,我們有現成的場景和服務,無論是技術廠商、第三方或者是廠商的,只要合規的情況下都采取拿來模式,雙方均衡一下利益應用它,而不是自己再建起來,沒有必要看到一個新的東西自己創造自己運維。造一個顯然不可行,我們只能拿過來用。

  另外一個例子是我們中心現在給很多成員機構做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網貸、電子發票、大數據征信,其中就有在討論一些合作和交流,我們在找第三方合作,合作以後提供成員服務,如果自己落實耗時耗力,成熟的東西拿來使用對於中小銀行尤其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2、面對新的金融科技要爆發合作,銀行的法人結構是分散的,各個銀行有各個銀行的業務,搞新的創新,即使工行也是在工行覆蓋的領域搞,而不像一些獨角獸可以在全球左右江湖,我們跟一個壟斷企業交流的時候人家是這麽講的,這個尷尬在農信機構非常突出,所以農信機構抱團取暖的意願是強烈的,在第三方合作方面尤其明顯,比如第三方手續費上,我們抱團去談就能把很大的利益談下來,單個談就很困難。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銀行和獨角獸不一樣,銀行法人機構有四五千個,不像有些行業全國就兩家,基本上形成壟斷了,銀行之間競爭也是白熱化的,所以在部分可能的情況下實現科技共享,尤其我們跟工行也在談融e購,我們跟工行已經談了很長時間了,但是落實有點慢,怎麽把融e購和電商服務融合起來,這是我們在談的事情。

  另外再說所謂的新技術,從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具體的講不了新技術,因為我不是乾這個的,但是越新的技術越需要數據技術支撐,一個機構是不是都能承擔這些東西呢?比如人工智能和風控,一個銀行如果不跟其他行業合作,是不是真的有足夠的數據實現這個,還有所謂的區塊鏈,一個機構是不是把區塊鏈的概念引入到業務裡面是不是真的能落地?我會前跟主持人溝通的時候我是比較悲觀的,自己一個銀行搞這個東西。因為我參加了一些區塊鏈的培訓,越參加越覺得一個機構搞這些東西是非常困難的,最好的契機就是看什麽契機之下有那麽一個機構做引領,我們銀行之間是存在競爭的,大家在保護自己利益的前提下能不能達成一個合作,由什麽機構引領,以什麽模式合作,這是一個很關鍵的也是需要盡快落實的問題,否則等各行業巨頭再次在技術上趕著超前了,銀行就更別扭了,談技術賦能就更完了。

  總結一下我的觀點,當然觀點不一定對:1、銀行金融領域的科技創新不是為了技術創新而做創新,目標應該明確,仍然是提升銀行傳統業務的效率,創新銀行業的新的業務場景,提高銀行業的風險防控能力。2、技術賦能的手段應該是開放合作,拿來主義,越快越好。落實方式應該是合作共贏,當然現在這個局面,我個人感覺無合作不創新。

  我的分享就是這麽多,謝謝大家!

  主持人:接下來論壇環節請郭總再從實用角度多講講您的方法。接下來作為本次圓桌論壇的合作方,資訊安全專家,接下來有請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大數據產品總監、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樊令,樊總是大數據實驗室的研究員,對於大數據、金融科技在實踐中的應用有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

  樊令:各位長官、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剛才非常感謝各位行長官已經給我們介紹了一下目前現在銀行中一些技術的應用、數據方面的應用。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目前已經覆蓋了服務全國98%的銀行,所以我們現在最大的優勢是跟各個銀行的資訊服務、安全服務、認證服務、數據服務以及支付服務都有非常多的長期的合作經驗。我接下來就從大家的戰略層面以及巨集觀層面落實到數據應用的層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跟各大銀行提供支付服務的時候,到底是用了哪些方法,我們也願意把我們自己的思考分享給大家,看能不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思路。

  今天主要想跟大家分享三個方面的應用:1、行銷;2、大數據風控;3、數據畫像;

  我們所有的數據都是應用行外的數據,首先給大家講一下行銷在大數據方面的實踐和應用。大家可以看到,這裡講的是新注冊企業,我們拿到這些數據是通過和工商機構的合作,和他們打底層系統的數據對接,一旦有一些工商機構已經完成了注冊就可以非常實時的拿到他們的工商注冊資訊。接下來對於銀行或者對於銀行的分支行,到它附近的企業做實時的基本不開戶的時候會非常有作用。另外根據這些企業注冊的周期,比如三個月以後/六個月以後可能用到員工工資代發服務,九個月以後可能用到信用卡相關的服務,我們用我們的服務給這些企業提供精準的銀行相關服務。

  第二方面還可以通過跟稅務機構合作企業的經營數據,對於企業整體的經營情況做非常詳細和精準的畫像,這些方向不僅包括企業背景、企業區域劃分、企業經營類型、具體的經營指標,我們會根據各行具體的需求做一些定製化的篩選。比如當時跟微眾銀行合作微業貸,選擇一些企業連續三年納稅,另外剔除他們不想做的企業,之後是某些指標在一個範圍之上、某些在一個範圍之下的白名單,我們動作白名單給這些企業做預授信的服務。

  通過所有的企業經營數據做整體的分析和畫像,如圖可以看到,企業歷史、三到四年的銷售變化率、成本變化率等等,根據整體的指標分析可以看出來哪些企業/行業是發展的比較好的,哪些企業/行業是有更多發展潛力的,就可以做一些定向的投資和行銷。

  下面一種方式還是用大數據技術為行內現有的存量客戶做了非常好的挖掘服務,會把行內所有的優質客戶拿出來,拿出來之後會提取他們外部的特徵,包括工商特徵、司法特徵、稅務方面的特徵,根據這些特徵把與之相關的所有外部數據所匹配的企業名單找出來,這樣就可以非常有效率的最大程度的增加行內行銷獲客的效率,並且可以增加行內企業行銷的轉化率。

  對於一些行內的存量客戶還可以做企業關聯、人員關聯,主要是找出一些行內的重點客戶、優質客戶,把這些客戶變成一個種子客戶,因為我們知道真的拓展一個新客戶是要比從現有客戶和老客戶裡發掘新客戶的成本要高得多,所以我們現在會利用手裡現有的資源找到一些和他有關係的,可能是歷史的關係,也有可能是和他現在有投資關係、任職關係的人員,把這些關鍵人物找出來,通過這些關鍵節點找到定向的行銷方向。

  二、風控;

  第二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通過外部數據更好服務地銀行內部的風控服務。第一個做的也是中國金融認證中心一直做的服務,我們一直致力於企業的認證,現在也提供線上對公企業的身份認證相關的服務,目前提供四種方式,通過工商的後台數據、通過嵌在U盾裡面的CA證書、稅函裡面的CA證書;企業的超級網銀、打卡的方式做企業的身份認證。識別完身份之後仍然會對企業做詳細畫像,包括企業前期的反欺詐,前期的反欺詐會把企業以及這些企業所有相關聯的企業做網絡分析,做完網絡分析會基於後台的數據包括工商的行政處罰、信用中國、還有跟司法大數據研究院對接的數據做全面的掃描,把掃描結果反饋給行方,一目了然的了解哪些是風保險公司業。

  對於企業的關聯企業會做深度的探索,因為很多時候真正的風險並不存在於這些企業主體之中,而是存在於主體相關聯的公司之中。

  最後針對於貸後的風險監控,我們目前也有一套自己的貸後風險監控的預警規則,一旦這些預警規則命中了條件之後就會自動觸發預警,這方面主要用到像司法相關的、輿情相關的數據,而且這個預警是實時預警的。

  三、畫像;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如何通過行外大數據做畫像相關的服務。我們之前給一個農商行做了一個信用卡評分卡建模的項目,因為之前城商行一直用的是線下髮夾的模式,而且髮夾方基本上都是自己行內的客戶,但是現在它想擴大自己的髮夾範圍就會用到外部的數據,我們當時和他們做了深入探討之後也發現哪些數據可以引入,以幫助他們更好的做信用卡前期的評估以及髮夾的建模,經過我們的初期討論主要分成以下5個維度提供:

  身份核驗、財產資訊、電商資訊、金融風險、審核風險,定下的使用數據如下,通過一些運營商的實名審核,線上申請信用卡髮夾人員的身份資訊,通過一些互金數據、支付的多投數據、還款能力、還款意願和銀聯數據的結合做了一些個人方面的畫像。最後會給到信用卡中心一個結果,這個地方是否可以發,如果不可以發,通過人工審核的方式是否可以髮夾。如圖是整體的技術架構,最後是我們提供的前期髮夾建模及畫像的方法,從資訊的提交、規則的設定、審批建議的輸出,目前來說整個交付的cut值是45%以上,我們交付的成果也是非常滿意的。謝謝大家!

  主持人: 最後有請同盾科技副總裁李偉東。

  李偉東:各位嘉賓大家傍晚好,首先感謝主辦方新浪財經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大家有時間做交流。在今天的報告裡我要分四個方面講一下,同盾科技從13年成立到現在接近5年時間的觀測、理解、思考和我們都做了哪些事情,借這個機會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從人工智能發展的階段來講,任何一個行業、一個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技術、離不開資本、還有基礎設施,人工智能領域的基礎設施就是數據的規模,包括政策的支持,我們覺得無論在技術還是資本還是數據的規模和政策來講,其實都是四個因素的疊加,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來講是在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起到一個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由於金融與人工智能有天然的適配性,相較於其他領域,金融與人工智能的融合走在了前面。過去幾年人工智能為金融上帶來了很多深刻的變革,各位在實際的工作當中、生活當中都會感受到,無論是從移動支付到基於互聯網,13、14年開始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金融,還是到智能風控、智能行銷、智能客服、智能投資等場景,整個AI在金融領域裡面帶來的變革是非常多的。

  從行業應用的成熟度、基礎設施的成熟度這兩個維度來看,我們看到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市場的規模是很大的,從14年85億到16年170億,預測到2022年這一塊的市場規模可以突破一千億。

  同盾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打造了一個智能分析即服務AaaS的理念,大家都很熟悉最初的LaaS,也就是說基礎設施即服務到PaaS平台即服務再到SaaS軟體即服務,AaaS智能分析即服務的理念是繼承和吸收了這樣的概念延伸出來的。

  同盾的願景是希望以科技為使命,成為世界領先級的智能風控和分析決策提供商。我們定位是以智能技術為驅動、以大數據分析服務為基礎,希望能夠在金融、互聯網、政府、零售等多個行業提供智能分析服務。

  同盾提供的是多維度、立體化的服務模式,底層是數據,包括一方的,三方的、公共的數據;上面一層是技術,同盾有三大技術平台,包括人工智能、泛安全、信貸科技。同時,我們以智能行銷、智能信貸風控、智能反欺詐、智能運營為四個大的產品體系,發展出接近100多個產品,產品和技術體系覆蓋到從金融到互聯網、政府、警察到零售運營商等多個場景。

  目前我們服務的客戶大概超過一萬家,這一萬家當中五千家是金融機構,另外五千家是非金融機構。

  我們持續輸出領先的綜合科技能力給客戶,剛才提到的三大技術體系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泛安全體系的IP畫像、設備指紋、欺詐情報,到信貸科技體系的決策引擎、複雜網絡、流式計算;到人工智能體系的語音互動、影像文本處理、機器學習平台,再基於深厚的數據的積累和場景的構建形成了一個開放的技術平台做對外的輸出,我也希望能夠賦能金融機構在整個科技的轉型過程當中可以進展的更快一些。

  整個產品構建和服務的縱深度我們也走的算蠻快的,構建了多元化的產品、整個縱深的服務、多個場景加整個全流程智能分析的綜合解決方案,在縱深這部分裡邊從策略到模型、到資訊、到軟體、到平台,多元化的產品剛才提到,在智能行銷、智能信貸、智能反欺詐、智能運營部分,也推出了接近一百多種產品。

  也正是這麽豐富的產品體系和強大的技術能力,我們與一萬家企業達成合作。這一萬家企業裡面透過API跟同盾實時的調用,現在每天API的調用量超過一個億,峰值達到兩個億,在信貸的調用量裡在600-1500萬之間,峰值會達到差不多2000萬,所以同盾積累的數據包括API的總調用量已經接近600億次,系統響應時間為200毫秒,覆蓋終端設備達到30億,整個在反欺詐裡的虛假號碼超過三千萬,保護的信貸總資產規模超過一兆,账戶的安全保護也超過15億次,我們希望透過強大的處理能力和行業洞察為整個金融機構在它的業務發展當中保駕護航。

  接下來談一下智能分析在金融裡的具體應用。從行銷獲客、貸前反欺詐、貸前信用審核、貸中監控、貸後逾期管理到逾期回收,同盾的解決方案和服務覆蓋了信貸整個業務的全生命周期。

  通過客戶的價值挖掘,最主要的是可以幫到金融機構識別低風險高價值的人群,這是金融機構最想要的,客戶在剛剛進入或者注冊的時候它的整個資訊對金融機構來講幾乎是空白的,在這時候,客戶是一無所知的,在這個環節裡面有可能流失大量客戶,我們對客戶借貸需求的評估有可能為行方做二次行銷的時候提供一個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的建議,提升轉化的成功率,因為現在流量基本上集中在BATJ的情況下,流量還是非常貴的。

  另外一種情況是,客戶可能已經注冊了銀行账戶,申請了信用卡,理論上已經成為了銀行的客戶。但是這名客戶可能在申請完信用卡後就再也沒有真正使用過,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沉默客戶,在高度競爭的金融環境裡,沉默客戶的激活也是非常重要的,對存量客戶價值的挖掘在未來會是銀行一個重要的課題之一。

  另外面對不同場景的金融機構我們也提供開發標準化、定製化的模型,包括反欺詐、申請評分、授信定價、表現評分,包括C卡裡面的催收的評分模型,幫助金融機構在構建各種不同階段、不同功能、不同作用的模型。

  在貸後催收環節,同盾通過逾期管家、逾期精靈等產品解決客戶傳統催收面臨的難題,傳統的線下催收模式無論是人力、資金、資源的成本都非常高的,另外因為現在經濟結構差異比較大,催收的風險差異性還是比較大的,過渡依賴人力的成果相對來說比較低,對M0~M2的客戶會進行智能決策、電話外呼、簡訊通知,現在新金融還有很多銀行是蠻多機構是使用這種服務的,傳統和新型催收的比較就不贅述了。

  最重要的一點,因為政府對隱私和數據的保護現在提到了越來越高的層面,所以傳統的催收有一個部分是比較頭疼的,就是客戶敏感資訊容易被泄露,當然對於新型催收像同盾推出的逾期管家服務可以提供標準話術,並且全程可追溯,可以有效保護客戶的隱私。

  給大家展示一個案例,這是同盾為某股份製銀行提供貫穿整個信貸業務流程的智能風控整體解決方案,此股份製銀行規模很大,它的信貸日均申請量是5萬筆,平均申請額度是10萬元,小微企業貸款日均申請3萬筆,平均申請額度達到50萬,所以我們提供的是從貸前反欺詐和信用審核,到貸中監控以及貸後催收服務。從實施效果上講,客戶的反饋還是很不錯的,從信用貸活動的當日,在整個账戶的保護攔截薅羊毛事件裡面三萬多筆,當天就挽回十多萬的損失,垃圾注冊從40%降低到2%。账戶盜用的比例從3%降到0.5%,信貸模型KS值達到0.45%,模型穩定性PSI達到0.001,遠高於行業PSI0.1的水準。信貸的貸前審核完全替代了人工,科技在整個轉型過程當中扮演了兩個很重要的角色,第一提高效率第二降低成本。所以我們這個案例裡面充分佐證了其實科技在金融業務的轉型過程當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M1的逾期回收效果也是高出自愈,人力自催的15%,可以釋放出大量的催收人力出來。

  同時我們針對互聯網,在網上欺詐風險的痛點也打造了全流程的業務風控,因為現在黑產是非常猖獗的,而且整個黑產對前沿技術的熱情,因為利益的驅動下一點兒都不比金融機構或者科技公司遜色,他們在這方面的投入也是蠻捨得的。所以同盾在整個攻防對抗當中,從管道推廣到注冊登陸、行銷活動、交易支付、社互動動裡邊,建立了全場景風控的體系。我們可以從接口的安全保護到管道的推廣、账戶的安全保護、行銷活動、交易支付、內容安全,都可以為企業的網絡安全保駕護航。

  這裡也有一個案例,這個案例是利用深度學習為某直播平台識別內容安全風險的,大家知道在直播平台裡有很多涉黃事件,在涉黃的智能審核裡面,我們給出來的鑒別結果表現還是蠻不錯的,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到,這個平台每天影片直播截圖數量在90萬左右,平均每天審核量在700張以內,審核率在0.1億下,極大的提升了人工的審核效率,通過線下人工粗略統計召回率達到90%。

  另外一個案例是涉政,智能審核模型給出來的鑒別結果,該平台每天圖片數量總量在3.5-3.6萬左右,審核量300-400,召回率是82%,準確率達到60%,效果是非常不錯的。

  最後我想花一點時間跟大家報告一下我們整個戰略的布局,我們定位是獨立的第三方的智能風控和分析決策服務商,我們也希望能立足中國影響世界,目前同盾的業務除了在中國之外已經在東南亞市場落地,包括越南、泰國、印度、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都已經展開業務,目前已經有很多成功的項目落地。同盾也希望在國內企業紛紛出海的情況下,為他們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同盾已經進軍了東南亞,希望未來能夠向世界更多國家的市場開拓。

  同時,同盾也加大了跟跟高校合作的力度,同盾跟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達成深度合作、在北美也成立了一個區塊鏈的實驗室,跟浙江大學成立了人工智能的實驗室,同時同盾自己也成立了同盾大學和同盾金融科技研究院,移動安全的研究院以及反欺詐研究院。

  近期,同盾也跟西北工業大學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探索在智能語音領域的基礎研究、人才培訓、技術發展等內容,西北工業大學的謝磊教授也加入了同盾,未來會拿出一半的時間在同盾。

  同盾發展的願景,是希望能夠成為世界領先的智能風控與分析決策服務商,也希望能攜手我們的生態夥伴共同成長。

  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李總的精彩分享,在這兒做一個廣告,同盾在這個領域已經做的非常成功了,接下來我們就金融行業當中的機遇、發展、挑戰再做詳細的圓桌論壇,再次掌聲有請幾位嘉賓:

  中國工商銀行網絡金融部專家趙猛

  中國民生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兼直銷銀行事業部副總裁羅勇

  華夏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鍾樓鶴

  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雲支付中心總經理助理郭曉東

  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大數據產品總監、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樊令

  同盾科技副總裁李偉東

  今天大家暢談的還是意猶未盡,時間關係有些地方需要在論壇環節當中跟大家做進一步的溝通。參加本次活動對行業有比較大的深入了解和提升,首先問一下趙總,工行是第一宇宙大行,同時我們知道工行在智慧銀行建設方面也是如火如荼的進行,據小道消息說工行長官覺得在銀行轉型方面,工行已經捕捉到整個行業發展的脈搏,能不能透露工行在智慧銀行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最為核心的風控是如何做的,有什麽經驗給各位同仁分一下?

  趙猛:通過金融科技的技術,工商銀行打造智慧銀行的戰略,給工商銀行帶來了很多驚喜,一方面是在場景金融方面,舉個例子,我們今年做了銀校通產品,就是原來銀行的繳費業務,做代繳學費,把代繳學費做了拓展,學校除了繳費需求之外還有對學生的學習管理、繳費檔案設立,原來很多學校沒有這樣一個產品。我們把繳費功能做了拓展,為學校提供金融生態雲的平台,為學校提供對學生學習管理、自動對账的功能,這個產品非常受客戶歡迎,今年5月份推出這樣一個產品,當年我們自己定了一個目標,發展三千所高校,每所高校學生大概一萬人,能給工商銀行帶來很多新的客戶。原來定的是三千戶的發展目標,在兩個月時間就發展了兩千九百戶學校,所以我們趕緊調整了目標,調到七千戶,到現在為止已經達到六千多戶,估計到年底能達到超過一萬戶學校的規模。銀行通過開放、通過在客戶的角度看銀行的產品為客戶創造價值,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驚喜。

  第二,銀行的“二八定律”,原來銀行是怎麽樣為20%的高端客戶提供服務,因為服務一個客戶沒有這樣的手段,所以銀行一直以來都是服務高端,現在通過網絡和資訊技術提出了全量客戶的概念,什麽叫全量客戶,把客戶分成三個層面:

  1、跟工商銀行的網絡做接觸的客戶,可能沒有工商銀行的客戶,只是一個訪客,到工行來之後是我的用戶,第一層面是先讓客戶進來,到工商銀行這邊通過拓展一些非金融的應用,把客戶吸引過來。

  2、客戶。吸引過來有用戶之後通過我給他提供一些場景,提供開銀行账戶的機會,這樣把用戶變成在工商銀行開立账戶的客戶,第二層面叫客戶。

  3、價值客戶。也就是說原來所說的20%,在工商銀行裡的活躍客戶,所以說通過這樣一個線上技術手段,使得工商銀行為客戶服務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第三方面國家講了很多年的普惠金融,怎麽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這一塊不是銀行普惠金融做的不夠,是這麽多年國家一直在講,其實銀行做信貸,服務一個客戶成本是非常高的,比如要對企業做調查,分析它的財務報表,這一塊用傳統手段是很難的,現在有了智能風控的技術,也通過引入智能方法能夠為客戶做一個智能化識別,這樣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得普惠金融成了可能。應該說金融科技給銀行帶來了很多的驚喜,同時工行也面臨很多困惑,工行一直把匯豐、花旗作為目標,匯豐作為我的標杆,他們怎麽做的我複製就可以,突然之間我們股改上市,完成國際化之後,發現我們從原來一個跟隨到了前台,到了領跑者,因為現在整個互聯網金融科技的潮流,大家都在看中國,中國應該怎麽走?像工商銀行目前我們的資產規模將近30兆,沒有任何一家西方大銀行能有工商銀行的規模,甚至我們的規模已經超過了中等國家的財富總和,其實我們感覺,對於中小銀行來說提高存款提高自己的規模是好事,銀行規模應該有個天花板,規模不是越多越好,工商銀行的資產規模到什麽程度比較合適,這一塊現在成為困擾我們的問題,因為沒有任何一家大銀行有這樣的借鑒。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方面談到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我下午也參加了第一場論壇,金融科技很有意思,互聯網企業和科技企業還有銀行看的角度看金融科技的角度是不一樣的,對銀行來說更多強調的是金融本質,金融強調的是安全、穩健、正確,怎麽樣不出錯,互聯網企業看到的更多是科技,看到的是效率,怎麽樣跑的更快更好,創造一個現象級的產品,所以這些都是對於工商銀行來說,我覺得我們每走一步要很慎重,保證每一步都不出錯,如果工商銀行體量出現問題,可能對整個國家的穩定都會造成影響。

  主持人:確實體量非常巨大,每動一步對於整個金融行業都是比較大的震動,實際上工行現在面臨的不是增加自己的肌肉,而是減肥的問題,如何減肥,這個事並不是哪兒疼醫哪兒,是整體系統性的過程,當你需要減肥的時候需要從內到外做全身心的調理和運動,並不是單單的某一塊肌肉。這對每家銀行的金融生態至關重要,說到金融生態問一下羅總和鍾總,兩位剛才提到在直銷銀行方面做的非常有成績,這一塊在某種意義上是打開了銀行的口子,這個時候大家會問,到底直銷銀行包括獨立法人直銷銀行子公司有哪些機遇,這些機遇別的銀行能不能複製,能不能建立完整的金融生態?就你們的經驗談一談。

  羅勇:大家都講未來銀行的獲客模式,剛才做了簡要的介紹,銀行之間的獲客網點是主流的,未來會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這種獲客模式是不是會變。第二變了以後應該是一種什麽樣的獲客方式,這應該也是要考慮的,對於這兩個問題大家都在做嘗試,無論是直銷銀行也好還是網絡金融也好,都是在改變銀行傳統的獲客模式,或者完善和補充以前獲客模式的不足,這種獲客現在怎麽樣切入,現在講到的平台與平台之間的獲客模式是大家探索出來的路數,如果平台與平台之間的合作就是一種流量互換或者流量交換,這是第一個特徵;

  第二個特徵,平台與平台之間相互賦能,賦能理解為是一種生態的共同建設,這就是大家經常講的未來要建立生態,生態應該是一種互為賦能的原始需求,當互為流量的時候就是批量獲客的形式,後面大家把它叫生態。完成了這種嘗試以後效果應該還不錯,接下來要討論的是這種是不是會成為主流,我覺得未來銀行更關注於除了傳統的服務模式、服務方式,同時這種服務方式的客戶推送金融服務的一點接入多點服務的產品形態會不會改變,這種還是網絡銀行要解決的問題。第2,直銷銀行或者未來線上銀行解決的問題,不依賴傳統銀行服務方式批量獲客的服務方式,這種方式很長時間內還會繼續,這種生態獲客傳統的服務方式還是未來互聯網的服務方式都會長期的並存,一直會迭代出市場的一些方式出來。

  鍾樓鶴:剛才PPT裡也聊到了,對於這一塊,獲客可能不是固定不變的模式,只是現在面臨的環境做出當前的改變和嘗試,以前是主要依托於網點、管道、客戶經理團隊獲得一些高價值的客戶,現在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C端用戶已經聚攏,它更依附於在那些場景裡面黏性更強,自有的無論線上線下管道,高頻的觸達難度比較大或者代價比較大,這是現階段努力的方向。

  第二,我們華夏銀行也一樣,相比民生發展的比較慢一點,也是把互聯網這一塊當作獨立運營的試驗田,這裡面有些路線是曲折的,作為獨立運營來講,為什麽要把它相對獨立的或者絕對獨立的運營,也像張總講的,大行動一動錯了影響面很大,從風險隔離角度看,在一個範圍內去闖去試是比較籠統的做法。

  再一個,剛才講了通過平台對接觸達客戶,目前來講相對比較有共識,2B再2C,這樣也見到一些效果,但是確實後面需要很多支撐能力,羅總講他已經實現整個互聯網銀行板塊分布式架構的共識,我們可能才剛剛開始,但是這個方向應該是比較確定的,不能依托原有的體系搞快速敏捷的迭代,去試錯,跟客戶高效率、優質體的互動,很難做到了,是有一些先天性的製約在的,所以我們嘗試重新布設新的運行架構平台來保障。這是近期應該努力的方向。

  主持人:除了平台運營方面,比如直銷銀行的產品,羅總提到了包括很多金融機構也再問,到底直銷銀行做哪些工作,是不是賣賣產品?實際上羅總通過他的演講提到了,我們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全面的,上下遊產業鏈都具備的展示或者獲客甚至是轉化的視窗,在這一塊想問,我們在產品布局上做了哪些創新?

  鍾樓鶴:產品創新我們還沒有那麽全面,對於B端客戶的服務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領域都要給他做針對性的方案,原來第三方支付機構可能做的很好,現在銀行也開始推出自己的支付工具,這種支付工具大家平時用的還是微信、支付寶比較多,但是我們在這些平台上的服務,我的支付是可以沒有感覺的嵌入進去的。比如融資,原來做小微企業的融資很難普惠,因為傳統信貸的審批方式必須得按照三張報表、人員核實,很多手段是依托於那種,這種效率和成本是極大的,現在通過跟平台的對接,跟雙方合作,各自發揮各自的能力和優勢資源達到在線自動審批小額貸款的服務。比如跟騰訊的微商貸,微信小額客戶傳統貸款很難做到,現在通過雙方的數據模型的自動審批,在線幾分鐘內就完成放款了,這是針對不同平台產品慢慢布置的。羅總也提到,類似於海爾的,自身已經有很強大的生態體系了,你給他的金融服務產品可能又不一樣了。

  主持人:面對不同的客戶打法不一樣,說到客戶,接下來問問郭總,農信銀確實面臨很多的難點,銀行相對來講比較多比較散,有些是獨立法人,這時候做起來比較難一些,我想問的是在解決痛點過程當中,除了同盾借助於李總這樣的外腦進入金融科技創新之外,我們本身在這一塊做了哪些比較好的創新?比較不錯的地方介紹介紹。

  郭曉東:因為我們這個機構特殊,可能跟大行、股份製銀行比起來我們機構營業範圍是受限的,比如某個省聯社或者農商行只能在當地區域範圍之內做,所以包括獲客這些東西都跟其他銀行有很大的區別。

  主持人:網絡規模化不好實現。

  郭曉東:業務經營範圍,網絡很容易,現在用技術手段加上互聯網平台都很容易,但是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像收單,很火的條碼支付,其他行可以把這個業務全國布,但是我們機構只能在它省裡或者縣級法人只能在縣域之內擴展這個業務。談到獲客比較尷尬,但是他們也有他們的優勢,我們雖然是分散法人,但是它的客戶是很忠誠的,相對忠誠,不能是絕對忠誠,現在相對於以前來說變的不忠誠了,因為農信機構它的員工數量增多,總數有80萬,不知道跟工行比是大的規模還是小的規模。每個員工的客戶都或多或少的是親朋好友的關係,所以在它的獲客手段上和銀行有差異,現在它的矛盾是怎麽樣穩住這些客戶,不是再獲得新的客戶,因為技術力量什麽的,一旦技術跟不上客戶就流失了,現在客戶非常不忠誠,包括條碼支付的商戶,舉個不好的例子,哪個銀行提供的條碼支付給的補貼多,馬上就跟原來的銀行拜拜了,這個問題沒法說。

  我們在做這個事情上,怎麽樣給成員部門提供一些手段呢,我們是提供創新的模式,這個模式叫做匯聚,匯聚接入、匯聚服務和匯聚支付。剛才鍾總也講了,我們其實在獲客的時候可以和其他機構做合作,甚至包括今天的合作機構是新浪,這些媒體我們都能合作來獲取做獲客的動作或者行為,尤其現在跟微信也在溝通做獲客或者行銷上的合作,這些機構自己跟他們合作效率低,或者對方合作方覺得麻煩,因為機構太多了,兩千多個法人怎麽合作,由我們農信銀資金中心跟他們交流談合作,合作完以後作為轉接服務給我們的法人提供過去,這是非常典型的創新模式。包括支付也是,現在斷直聯之後鬧的沸沸揚揚,各個機構都要接銀聯和網聯,銀聯和網聯服務起來,一家家搞太麻煩,乾脆由農信銀中心一點轉接,因為我們和成員部門的網絡都是就緒的,業務通道也是通的,他們要和第三方之間斷交直聯的情況下,直接通過網聯就可以了,不需要一家家搞了,我們用匯聚的方式提高獲客、業務合作的效率,這是很典型的創新模式,我們這邊不存在技術創新,技術創新這些老大哥比我們做的牛得多,我們只能創新一些模式。

  主持人:工行可能是大而全的概念,對於農信銀來講就是把大而散做成一個真正的大而全,甚至是增加散的用戶的黏性

  郭曉東:您說的非常典型,我們的個行不像工農中建業務是全的,我們業務的確是不全的,當然某些部門在某些管道獲得我的說法可能很反感,我們就是這樣的,我們找合作,我們跟工行也正在合作,通過農信銀中心合作,工行和我們成員機構,通過我們的橋梁搭起一個合作橋梁,豐富他們的業務、豐富他們的金融產品等等。

  主持人:這個工作非常有意義,但是難度也相當大,剛才提到可能跟大的機構搭建橋梁,同時這裡邊也有一些風險的。要想防控好風險我們也應該做很多工作。

  郭曉東:舉個例子,我們在某些業務跟其他機構合作的時候,這些機構是需要我們很多資訊的,這些資訊對於我們成員機構來說是他們的資產,是他們的商業秘密,是不允許我們提供出去的,但是如果單獨跟這些機構談又談不下來,不給這些資訊又不會跟他合作,我們中心做一個類似於防火牆,我們體量大,對方可能妥協,不需要這些資訊也跟你合作,這是防範風險角度的例子。

  主持人:郭總說的非常實在也非常典型,目前來講,如果我們要做事防火牆一定要架的非常高,因為首先在穩定基礎上才能求創新、求發展。防火牆有兩道,樊總說一下我們這一塊所做的工作。

  樊令:現在隨著大數據賦能金融科技又賦能銀行在風控方面的應用,主要是分成三大點,一方面是一些新的數據,這些數據可能是政府部門開放給我們,或者是以前我們不知道、不關心的數據現在搜集起來了,搜集起來又應用起來了,一些新的數據拿進來之後,經過大量的處理集中之後一定會產生新的價值,比如我們拿了一些工商、稅務、司法、海關等等相關的數據,就可以通過我們以前根本不知道的方式判斷一家企業,可以根據這些企業的開票情況,一些上下遊的真正的經營情況來判斷這個行業或者這家企業到底經營的怎麽樣,還可以根據司法判決的情況做一個預測,將來可能相關部門或者一些重要人員已經有了司法判決,將來肯定也要出問題。數據現在越來越多,我們做的事也越來越多。

  第二方面技術的應用,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找到越來越多細枝末節的東西,本來大數據講的就是不可解釋性、相關性,我們現在通過大量數據的分析之後,可以得到很多結論,這些結論通過傳統的方式可能非常難解釋,比如我們看出來一個類型的企業,整個行業發展特別好,打個比方,比如一些發電廠,發電廠發展情況特別好,因為是要穩定提供電能的,但是突然之間有些銀行不敢跟他們做業務,或者已經跟他們做業務的金融機構出現了特別大的風險,比如收不回來錢,我們當時了解情況到底是為什麽,因為煤價漲了,但是如果根據正常的供需關係來說,煤價漲了電價也漲,但是電價不能隨便的上漲,所有的壓力都在煤廠或者發電廠裡,這樣我們就把一些以前不知道的風險點挖掘出來了。

  另外還有一些風險點可能我們平時不去注意,不去分析,比如一些企業,我們之前關注比較多的是它的投資關係、任職關係,這些關係,看投資的企業、任職的企業有沒有風險,但是大家越來越聰明了,基本上不會把自己出事的東西寫到工商裡面去,那麽我們怎麽辦?我們可能通過更多的東西,我們現在發現通過一些共同的注冊地址、或者你在一些招聘網站上留的實時更新的資訊、預留的電話、郵箱等等,這種不會注意到的一些蛛絲馬跡的資訊,可以真正的發現比較有效的關聯出來。找到這些比較有效的關聯之後就可以通過有效關聯的企業真正分析出來這些企業的風險。

  第三方面,一些場景化的應用,說到場景化應用,因為現在大行場景化應用比較多,會對接BATJ這些大型平台流量比較多、數據比較多,這樣合作也會比較流暢。但是相對其他的股份製銀行、城商行來說並沒有更多超級大的平台對接給他們,提供各種各樣的數據,但是他們也要去服務於更多的客戶,對於我們來說,對於城商行、股份行來說,我們也願意提供更多的服務,所以在整個思考過程之中,我們也想著,如何把我們所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疊加到銀行的服務衷曲,他們在這個過程之中也服務於自己的企業客戶或者一些個人客戶,達到整個流程更加高效的運轉。我們可以把現有提供的數字證書、電子簽章、無紙化服務提供給銀行,他們提供給企業客戶,讓他們至今的商務合約、商務往來更加高效。

  另一方面銀行作為強背書的主體還可以做一些事,比如地方的城商行、農商行完全可以扮演當地公共的社會責任的事業,比如醫療、教育相關的事業的服務疊加。

  主持人:我知道很多大行已經在做類似於這樣公益的活動了,像您所說的,對於銀行本身來講,對於社會公益來講都是雙贏的措施。您剛才提到很多建防火牆的磚頭有哪些,在座很多金融機構都學習了,說到防火牆問一下李總,我覺得同盾在這個行業確實做的非常優秀,您作為第三方,同時也在金融行業工作20多年,能不能從第三方角度講一講目前銀行在發展金融科技方面都面臨哪些挑戰?

  李偉東:從挑戰來講,金融機構和科技的有機融合,我們感到這個挑戰是不小的,首先人才引進,目前銀行的用人機制、薪酬體系、甚至它的企業文化,怎麽吸引和留住這些科技人才,坦率的說,我覺得現在這個挑戰是比較大的。而且目前看下來,銀行往科技流的遠遠多個科技往銀行流的,人才流動的走向講,因為銀行畢竟是個強監管,過往所建立的薪酬體系、績效文化、企業的用人機制、制度,在人才引進部分這是第一點挑戰。

  第二是創新的速度,在科技公司做一個產品兩個禮拜,長一點兩個月就出來了,在銀行兩個月時間立項流程還沒有走完,立一個項目不要說去到大行,一般的股份製銀行裡面甚至走完流程幾個月甚至半年就過去了,我印象特別深的,郎鹹平寫了一篇文章,西班牙一個服裝公司zara和H&M,他們的服裝從設計到上面架賣兩個禮拜,中國很多服裝行業從設計上架半年甚至9個月,也就是說上架的時候款式已經淘汰了,已經不是流行的了,我覺得產品創新的速度其實挑戰還是比較大的。

  另外一個,科技帶給金融的不一定全是好的,對於原有業務既得利益的挑戰,銀行各個部門或者創新部門和原來傳統部門利益的博弈,或者說考核,甚至你的業務到底歸屬誰,網絡金融部是業務部門還是平台部門?可能人員存在不同的爭論,大家不知道嗎?不是,因為有既得利益者在裡面,甚至可能這種文化帶來的隊伍的穩定性,我差不多每周都會收到銀行以前的同事朋友問我“我想離開銀行,能不能給我一點建議”我看到很多是流向科技公司的,這個可能是銀行需要去思考的,在這種轉型過程當中要面臨一個正統。

  當然根據不同的業務規模、業務的形態、商業的模式,銀行在選擇走金融科技的路徑,也需要各家銀行深入的研究,目前看到的有幾種自己成立科技公司的、股權投資金融科技公司的、跟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緊密的戰略合作,至於哪種是適合的,不同的銀行可能應該有不同的選擇。

  主持人:說的非常好,每家銀行都面臨不同的問題,我想說的是各村有各村的妙招,時間關係請在座各位用一句話說一說科技賦能金融,以它為背景,在接下來科技賦能金融過程當中每一位所在的職位接下來想要往前邁進的那一步是什麽?

  科技賦能金融是今天的主題,科技賦能金融對每家銀行來講賦能的程度、接受程度、變革程度、創新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接下來的一小步到底是什麽,這個小目標到底是什麽?以各自工作崗位為例說一說。

  趙猛:從目標來說工商銀行已經嘗到了場景建設的甜頭,我們可能更快速的建設我們的金融生態圈,整個世界輪回的過程,最早金融和商業、和工業生產都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後來分開了,社會化分工。現在到了互聯網時代的時候又結合的非常緊密,場景金融就是這樣一個特例,工商銀行近期更多是怎麽樣打造工商銀行的金融生態圈體系。同時我也想,在更長遠的來說,工商銀行的互聯網之路、金融科技之路應該怎麽走,更多應該體現一些作為國字頭的銀行,更多要體現一些社會責任,從國家的戰略出發怎麽樣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社會。比如現在人們的資產歐已經數字化了,這個數字化資產怎麽樣保護,保護客戶的資產。比如原來有個存單可以向銀行主張我的權利,現在沒有了,將來怎麽樣主張自己的權利,存款變成一串數字,這是工商銀行作為一個大行需要研究的問題。

  另外,未來隨著國家走出去的戰略,“一帶一路”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怎樣站在“一帶一路”的角度打造我們金融科技的體系。

  第三方面,在傳統的西方在老牌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家以美國為代表的通過標普、穆迪構建了傳統的,我們現代的金融體系是由他們建立的秩序,現在中國引領了世界的金融,我們可以說是新金融,新金融應該有新的安全體系,作為大行應該在這方面思考,未來還是圍繞著國家的戰略、圍繞著社會責任在思考這些方面的問題。

  羅勇:現在對應的一些技術確實改變了銀行的服務模式,提煉一下,現在到了無平台不金融,無生態不金融,無共享不金融。在這裡面金融已經變成了一個非常非常便利的服務模式,當然這些金融應用的技術解決了金融服務的不對稱、不平衡和服務的差異化會越來越小,我想這樣也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受益者,我們也希望科技的應用推著我們前進,把金融更好的在實踐中,服務個人和服務產業過程當中做的更好。

  鍾樓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讓金融科技帶給我們變革能力的提升、效率的提升,李總講到的那些能夠更快的變革、更高的效率服務好客戶。

  主持人:更快的迭代實現自己的優勢。

  郭曉東:我們繼續做好成員機構和同業之間和服務商和第三方之間合作的橋梁。

  樊令:將來更好的服務好銀行,幫助他們更好的做金融科技的賦能。

  主持人:之前已經做的非常好了,包括今天的論壇已經非常成功了。

  李偉東:我們合作的銀行已經有200多家,我們的小目標是希望在未來服務銀行的時候能夠更加貼近用戶的需求,加快我們創新的步伐,切實落實端到雲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以及全流程的解決方案,我們希望銀行看我們不是一個簡單的甲乙雙方的商業合作的關係,而是我相信我們最終會成為一種深度互動、高度耦合的合作關係,這是我們所期盼的。

  主持人:深度互動、高度耦合,也是我們今天論壇要做的主旨,希望通過今天在座所有大咖他們思想火花的碰撞,能夠給在座各位,給所有金融機構有所幫助。再次感謝各位。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吳化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