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數字貨幣水多深:ICO白皮書可找代寫,抄幾行代碼就能發行

劃重點

央廣網5月2日報導,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比特幣、ICO、區塊鏈這些名詞就算您沒炒過數字貨幣,從新聞中也總會聽說一二。作為數字貨幣的領頭羊,比特幣的風潮無出其右,從一枚2分錢的幣值到最高時的12萬元人民幣,讓所有人目瞪口呆。比特幣之後,許多利用類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從國外的以太幣、萊特幣,再到國內的原力幣、般若幣,好像人人都可以通過炒幣致富。

本文圖均為 中新網 圖

新創立數字貨幣想要流通就必須通過首次公開發行——ICO向公眾募資,錯過比特幣的投機者都想著投資下個比特幣後一夜暴富,導致投機炒作盛行,有的還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監管部門認為,此舉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

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文叫停ICO。但此後,有的公司遷往境外再“出口轉內銷”,有的數字貨幣平台涉嫌搞違規“期貨”,還有的上市公司也在變相“發幣”。

紅極一時的P2P網貸用年化收益率吸引用戶,數字貨幣則用“新科技解決各種問題,可以迅速致富”的幻覺吸引投資者。2017年9月4日,央行等7部委聯合下發檔案,稱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雖然各大數字貨幣交易平台一度關停,但在比特幣價格不斷走高的刺激下仍有企業選擇頂風而上繼續ICO。

上海張先生今年1月在數字貨幣平台OKEX上看到一家名為“秀幣”的數字貨幣,項目方稱自己將火熱的直播和區塊鏈技術結合起來,旨在顛覆直播行業,打造公平公正、去中心化的直播平台。隨後他以首發時2角的價格購入價值40萬元的“秀幣”,沒想到過了幾天直接破發至1分錢。仔細研究後張先生發現,創始人身份涉嫌造假,而白皮書更是粗製濫造,“它寫的是原來花椒直播CEO做影片直播的區塊鏈技術,買後才發現代碼一行都沒有寫,就是一周時間寫了一個白皮書就上線交易了。”

ICO從字面上看,和人們平時說的公司上市前的IPO——首次公開募股有點類似,但企業IPO需要遵循證監會所有要求,通過經紀商進行銷售,整個過程有著嚴格的審核。但ICO從本質上說,只是把IPO的企業變成了數字貨幣,把公司股份上交易所變成了“數字貨幣上交易所”,ICO過程沒有任何一家監管部門管理,完全靠行業內部人士月台和闡述自己技術存在合理性的“白皮書”。

記者通過搜索發現,如此關鍵的白皮書,居然可以通過購物網站輕鬆購買,也就是說如果記者隨便編造一個幣種,找人定製一本白皮書,從網站上抄幾行代碼,找到OKEX、火幣網等交易平台,理論上也能出一種數字貨幣。在購物網站上專門銷售ICO白皮書的黃先生說,寫白皮書基本都是一個模板,想在哪個領域編故事就說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某種問題就好,“比如借貸鏈、原力鏈都是我們編輯的,區塊鏈白皮書的框架模式都一樣,開頭說什麽是商業鏈條,後面寫為什麽要做?我們能去做什麽?運用什麽技術,解決什麽痛點。”

黃先生說,想要發行數字貨幣代碼都好說,講好故事最關鍵,想在哪個領域出白皮書他們就能寫成哪個領域的,根本不需要技術背景,只需要消費者提供主要想法,中英文一體收費6800元,中文版只要4000元。

記者拿著自己臨時起意編造的白皮書,從其他網站抄幾段代碼,數字貨幣上市的第一步就準備好了。接下來,需要找幾家“假評級”機構評級,再找幾位業內所謂“成功人士”給自己月台,就可以“發行”了。

記者隨機在廣告中找到名為“般若幣”的數字貨幣,它號稱“基於大數據的精準廣告區塊鏈,是首個服務於中國市場的區塊鏈廣告項目”。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了廣告投放時廣告主不了解實際投放情況的痛點。此外,它還找了一家名為“coinsfund”的投資基金把自己評為A級。至於評級標準是什麽?一家投資基金是否有權評級?項目到底有沒有得到實行?記者將這些問題對般若提出採訪要求後,並沒有得到答覆。

但是“般若幣”一位離職員工向記者透露,自從今年1月上線以來,他們並沒有遵循七部委要求,主要面對的還是中國用戶,但除了發數字貨幣“圈錢”,他們根本沒有使用多少區塊鏈技術,“法定貨幣和虛擬貨幣間的交易肯定被禁止,所以在這種大背景下,鏈上用戶數量有限,這個APP還是所謂中心化模式,點擊廣告可以賺幣,但是用戶賺幣的過程還是有中心化的數據庫把幣發給他。”

早在去年9月就下的禁令為什麽他們還要頂風作案?這位工作人員透露,相應的監管根本沒感受到。隨著前不久比特幣暴漲,很多人都看到了數字貨幣裡的甜頭,甭管有沒有區塊鏈技術都著急寫白皮書下海撈錢,同時監管方面沒有具體部門管理也讓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

七部委聯合發文禁止ICO,可今年ICO卻愈演愈烈,一股腦地發白皮書稱自己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了某某行業痛點,然後發行數字貨幣圈錢。比如張先生這樣2角買入後跌到1分的“秀幣”不在少數。為什麽早被叫停的東西又火起來了?長期觀察數字貨幣領域的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鄧建鵬認為,監管上的“一刀切”從結果上看並沒有起到當初的目的,未來監管還應給數字貨幣“留條活路”。鄧建鵬表示:“區塊鏈或者數字貨幣有非常典型的全球化特徵,導致在物理太空單純禁止沒有效果,所以是否思考微調一下監管規則,絕對不允許做公募,詐騙絕對要刑法打擊,但如果是私募又是真實創業,可否有些特殊管道,比如由專門的某個機構審批,避免監管的窘迫狀況,這個東西值得再思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