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非全日製研究生求職之痛:考上碩士卻成了找工作的絆腳石

非全日製(簡稱“非全”)研究生教育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享有平等的就業機會。然而在今年就業季中,許多非全日製碩士畢業生卻遭到了或明或暗的就業歧視。一些非全日製研究生表示,因為用人部門不了解“非全”,辛辛苦苦考上的碩士,反而成了求職的絆腳石。

1

“非全”研究生:仿佛讀了個“假碩士”

在這個特殊的就業季,碩士研究生小曹怎麽都沒想到,阻礙他找工作的竟然是自己的碩士學歷。

作為西北某大學2017級“非全”碩士研究生,小曹在求職時發現許多崗位自己都不能報考。“找工作時發現,約一半以上的國企、銀行還有人才引進政策中,都要求全日製碩士研究生。”這讓小曹大感困惑:“同樣是統招統分的在讀研究生,非全日製的為啥就不被承認呢?”

和小曹情況類似,華北某雙一流大學2017級“非全”研究生小賀在校園招聘中也遇到了許多“門檻”,有的用人部門不將其視為應屆畢業生,有的部門提出只有簽署了自願放棄社保的協議才允許入職。小賀說:“我考研時的綜合成績高於全日製的錄取分數線,因為覺得非全日製的學習方式既能提升知識水準,還能提高實踐能力,所以選擇非全日製,沒想到找工作時遇到這麽多限制。”

教育部通知要求,2016年12月1日後錄取的研究生從培養方式上按全日製和非全日製形式區分。第一批“非全”研究生在去年和今年陸續畢業,但在求職時卻遇到重重阻礙。許多“非全”研究生表示,他們以大學生的學歷找工作還容易些,努力考取的碩士學位竟成了找工作的絆腳石,仿佛讀了個“假碩士”。

2019年,“非全”研究生小馬通過激烈競爭,考取了國家某事業部門。但在入職一周後,部門告知他無法辦理入職手續。因為上級人力資源部門不認可非全日製研究生的學歷,無法為小馬辦理備案手續,已經開始工作的小馬只得離職,再次投入到找工作的大潮中。

華北某大學“非全”研究生小莊談及報考“非全”更是唏噓不已。“我在考研時也獲得了全日製的複試資格,因為有工作所以選擇了非全日製。最近,我就職的市屬事業部門要轉編制為省屬編制,要求必須是全日製碩士才能轉編,我現在特別後悔。”

2

用人部門:不了解更不敢招

對於非全日製研究生,教育部等有關部門曾多次印發文件,要求保障就業公平。然而現實中,這一要求落地困難。半月談記者了解到,“非全”研究生就業受歧視,主要源於“非全”的社會認知度低。

小曹最近準備報考西北某市的事業部門招考,向市人社局谘詢“非全”研究生能否報考時,人社局工作人員表示並不了解“非全”是什麽,也不知道教育部等部門下發的文件。小曹說,許多用人部門不清楚非全日製研究生是什麽,在招聘公告裡“一刀切”地將非全日製研究生排除在外。

還有些用人部門擔心招錄了非全日製研究生,出現人力資源主管部門不承認或者手續不完備等情況,影響正常簽約。西部某國企的人力資源部門工作人員說,即使招聘通知寫明招錄“統招統分畢業生”,在面試等環節還是會淘汰掉非全日製研究生,就是擔心招進來後上級部門審核通不過,浪費招人指標。

由於“非全”研究生就業難的現狀,有些院校開始考慮暫停“非全”招生。西北某大學的研究生管理工作相關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非全日製研究生社會認可度低,畢業生就業難以得到保障,給學校的就業工作帶來很大壓力,加之非全日製的培養方式難以協調一致,學校計劃取消部分專業的非全日製招生,同時要求必須有工作的人員才能報考非全日製研究生。

3

“非全”亟需改變刻板印象

保障非全日製研究生享受平等的就業權利,需要高校、用人部門和各職能部門聯動協調,改變慣性歧視,共同發力打破就業壁壘。

高校應保障非全日製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升非全日製學生競爭力,這是提升非全日製學生社會認可度的根本途徑。有些高校的非全日製研究生教育在發展初期,存在招考標準混亂、教學培養體系不規範等問題,“非全”研究生給用人部門留下了水準參差不齊的印象。

解決非全日製研究生就業的難題,還需用人部門和人力資源部門共同解決好學歷認可、手續辦理等多方面問題。華北某雙一流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工作人員告訴半月談記者,非全日製研究生作為近年來研究生教育改革後出現的新的培養方式,得到社會廣泛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希望用人部門隨著對“非全”畢業生了解的增多,不斷暢通招聘渠道,不再讓學校、學生談“非”色變。

來源:《半月談》2020年第12期

半月談記者:魏婧宇 賀書琛 | 編輯:蘇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