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茂連說茶普洱茶低溫長炒的危害

在製作茶葉的過程中,包括普洱茶,「殺青」都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藝。「殺青」的目的是抑製鮮葉中酶的活性,防止酶催化的化學反應發生。

酶的活性在葉溫40°-45°最強,葉溫達到70°酶活性被抑製,葉溫80°-85°時酶被滅活。

普洱茶低溫長炒的危害

由於普洱茶存在「後發酵」的說法,就會讓人產生「殺死了酶普洱茶就不會後發酵」,從而無法「越陳越香」的想法。於是有的茶企就使用低溫長炒的技術來保證酶的活性。同時發現這種工藝也可以提升新茶品質,於是當做先進工藝秘而不宣。

然而這只是一廂情願的做法。

普洱茶的加工工序是具有連續性的,單一改變某一加工工藝勢必導致後續工藝的改變。低溫長炒因沒有抑製酶活性導致後續揉撚過程中發生酶促氧化反應(類似紅茶發酵),或因葉溫過低導致鍋內發酵,或因葉片失水過多導致揉撚不充分,或因茶汁溶出過多導致成品茶溶出不夠,等等。

但對於商家和消費者來說,低溫長炒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茶毫明顯,溶出穩定(因溶出少),花香顯揚,入口回甜(非回甘),湯色透亮(非明亮)等不一而足。

而酶促氧化反應、液泡破碎率不夠以及復揉等不利於普洱茶後期存儲轉化的缺陷卻表現不明顯——比如香氣和滋味的消失只有在後期的存儲過程中才會慢慢表現出來。

這些明顯的「優點」和不明顯的缺陷非常有利於普洱新茶的銷售,因此受到商家推崇。

而使用這種工藝製作的毛茶來渥堆發酵,進而製成的熟茶滋味淡薄、湯感粘稠度差,也同樣不利於長期存放。

作為消費普洱的茶友,需要明確自己想要的是越陳越香的普洱茶,還是在將來喝到一個「無味之味」的老茶。在選購茶品時應多方對比甄別,只有原料正工藝正的好普洱茶,才能避免在期待中等到的卻是失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