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流量枯竭?不存在的!互聯網下半場還有哪些好生意?

文/ 意涵

戰國時期,秦國和魏國爭奪河內地區,雙方較量持續了近百年,史稱“秦魏河西之戰”。戰爭的結果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反轉劇情——“魏國先勝後敗,秦國先敗後勝”。最後一次河西大戰中,前期吃虧的秦國經歷了商鞅變法,逐步積攢實力,一舉扭轉戰局。

以上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諺語最早的出處,常被後人用來形容世事盛衰興替。一直到2000多年後,這個盛衰興替的故事,仍在互聯網行業上演。

1

流量瓶頸何解

如果把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看做上下半場的爭奪賽,那麽上半場的得分關鍵就是“流量”,這幾年活到最後的公司,無不是把住了最強的流量入口。互聯網行業有一個久經考驗的生存之道:贏者通吃。尤其是在同一場景下,老大會佔據50%以上的市場份額。所以流量不會均分,只會最終匯入一個中心點。

百度、阿里巴巴、騰訊(BAT)之所以能成為三大巨頭,在於他們早年利用各自的優勢,分別成為了搜索引擎、電商和社交應用領域最大的流量入口。

創業後起之秀看得很明白——流量的排位決定了公司命運的生死。隨後各個垂直領域的競爭中,幾乎所有公司都效仿這種拚流量的打法。從外賣、電影票再到旅遊等領域,種子選手無不開啟燒錢搶流量的模式,爭奪每個行業裡唯一的那個壟斷位置。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前適合的定理,也不能套用一輩子,機會和風向是不斷變化的。進入2018年,大家突然發現,流量不再那麽好拿了,互聯網行業的寒冬真的降臨。

身處流量下遊的電商感受最為深切,從2018年三季度開始,電商公司出現新增用戶首次下滑,與此同時,獲客成本卻反升不降,“新零售”戰略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橫空出世的,說白了就是要問線下要流量。

線上流量出現瓶頸,幾乎所有互聯網企業都在尋找新的流量。如何守住故土、開辟新戰場,是這些準流量大戶新階段的攻堅戰。有些企業卻另辟蹊徑,輕輕鬆松解決了流量的問題,順帶把流量變現給完成了。

1月25日,根據彭博數據,拚多多(NASDAQ:PDD)市值一度超越京東,讓市場人士感慨連連。而拚多多之所以能用2年時間就走完京東十幾年走過的路,其流量爆發式增長功不可沒。

而常被稱為低頻次的互聯網醫療行業也有黑馬爆出。被稱為“全球互聯網醫療第一股”的平安好醫生(01833.HK)於2月27日公布首份年報,其期末月活躍用戶數和期末月付費用戶數雙雙高速增長,同比增速都在85%以上,流量和變現能力的增速都遙遙領先。在已公布2018年報的內地新經濟公司中,平安好醫生78.7%的營收增長幅度暫列首位。

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2018 年平安好醫生年平均月活人數牢牢佔據互聯網醫療APP月活榜單頭把交椅。獨立APP入口中,平安好醫生月活用戶數是行業第二至第十名總和的近2倍,領先優勢明顯。

具體分析這兩個商業案例來看,要成為新的流量巨頭 ,有一個突出的共性,就是平台用戶粘性極高,用戶能夠享受到區別於其他平台的服務。這進一步證明,下半場的“賽製”已經悄然改變:要從流量爭奪戰中脫穎而出,粘住用戶才是關鍵。

下面,筆者將選擇互聯網醫療這個行業剖開橫切面,看看在下半場的新賽製下,生意要怎麽做才能賺錢。

2

痛點越痛,粘性越強

每逢冬天流感襲來,最好的公立醫院的呼吸內科掛號區必定是患者集中地,兒童醫院的呼吸內科更是充斥著孩子的哭鬧聲和焦急的大人。普通流感並不是疑難雜症,甚至社區醫院的醫生就可以給出有效的治療方案,但中國人看病還是喜歡去“大醫院”,再加上我國基層缺乏全科醫生,分級診療遲遲推行不利。

小小的流感就可以看出,我國的醫療資源存在嚴重的分配不均的問題。尤其是低線城市的患者,雖然在當地也能接觸醫療資源,卻很難碰到好醫生。因此,全國的患者只能湧向幾個集中了頂級醫療資源的城市。

誰能夠解決優質醫療資源稀缺以及分布不均的問題,誰就可以承接全國數億人口的相關醫療服務需求,成為解決人們醫療需求的入口。

互聯網醫療行業在這樣的期許下走入人們的視野。如果互聯網醫療得以普及,用戶會逐步形成新的醫療健康習慣,比如常見病通過遠程診療和智能設備就可以獲得精準判斷,藥品可以實現1小時送貨到家,重病、大病、手術再到醫院就診。

平安好醫生雖然不是第一批互聯網醫療企業,但是公司瞄準機會後來居上,成為行業中最先登陸資本市場的公司,商業模式得到了真金白銀的驗證,其進行的一系列探索也被視為行業標杆。

這家公司的名字就暗示了其商業模式——為用戶找到好醫生。其實平安好醫生不是第一個提出這個想法的公司,此前有的互聯網醫療平台雖然支持用戶在線谘詢症狀和醫學常識,提供回答的醫生卻往往因為兼職在線,回復速度非常慢。也有的互聯網醫療平台為用戶提供醫療谘詢,由於可供選擇的醫生與平台屬於松散的入駐關係,平台對醫生約束力較小,導致用戶感受到的服務參差不齊。

與其他公司採用了不同的策略,平安好醫生為用戶提供在線醫療谘詢服務時,背後是“AI”輔助的自有醫療團隊,用戶使用時,幾乎感覺不到什麽時候是機器在問,什麽時候是真人在回答。

這樣做會改變兩個關鍵的變量:效率和質量。

AI輔助診療系統可以保證7天X24小時在線解答,最大程度地提高系統響應速度;而自有醫療團隊是醫療服務的質量保障。當前台的用戶能夠擁有像在線下就醫一般的體驗時,他才願意再回到這個平台,甚至把這個APP分享給親戚朋友。

目前,平安好醫生已經形成線上線下醫療健康生態閉環,用戶可以在平台享受醫療谘詢、健身、購藥、體檢、健康管理等一系列服務,用戶粘性得以持續不斷地加強。

3

互聯網醫療的“生意經”

的確,平安好醫生的做法與許多互聯網醫療平台不同,該平台前期不惜投入重金,在內部構建AI科技研發團隊和自有醫療團隊,目的就是盡可能地保證全流程的效率和質量。“AI”科技能力和自有醫療團隊就是平安好醫生粘住用戶的殺手鐧。

據我了解,平安好醫生自2014年創立之初就專注於提升AI人工智能及大數據能力。其中,“AI Doctor”(即AI輔助診療系統)是平安好醫生眾多AI研發成果中,應用較為成熟的產品。官方資料介紹,“AI Doctor”是由200多位世界頂級人工智能專家訓練出的醫療界最先進的輔助診療系統,迄今為止集合了近4.1億人次在線谘詢大數據,可以覆蓋超過3000種常見疾病,,並已應用到自有醫療團隊全科室及100多家線下醫院,為患者提供智能導診、智能診斷和智能處方等服務,協助自有醫療團隊和線下醫院實現醫療信息自動化和醫療流程標準化,提高診療效率。測試數據顯示,線上醫療谘詢的效率可以通過“AI Doctor”提升5倍。

同時,受益於公司在深度學習技術、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即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知識圖譜和大數據超算平台方面的持續投入,平安好醫生的“AI Doctor”還在持續優化。

在我使用平安好醫生APP時,並沒有感覺到機器與醫生在何時發生了切換,線上谘詢的過程較為流暢,提出問題後,幾秒鐘就被轉到回答界面,沒有發生長時間的等待。

近期有一個信息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平安好醫生宣布大幅擴容超級計算平台,使用目前世界上最高性能的並行處理器。超算平台相當於AI研發的基礎設施,也就是說,未來平安好醫生會在AI研發上有更多創造性突破。

平安好醫生另一個獨特的戰略,是選擇由自己組建“好醫生天團”。據了解,目前平安好醫生自有醫療團隊的醫生是全職製,已經達到1196人,其中的執業醫師平均擁有14年醫療專業經驗。自有醫療團隊模式相較於外部合作醫生模式而言,平台對相應醫生的約束力區別較大,在前者模式中,平台可以保證醫生的資質,並對其谘詢服務提出要求,從多方面保證優質服務。

這些優勢疊加到一起,已經產生了雪球效應。

平安好醫生2018年財報顯示,公司全年日均在線谘詢量達到53.5萬,較2017年增長45.4%,相當於50多家全國大型三甲醫院的日谘詢量總和。一方面,說明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嘗試並適應這種新型醫療谘詢方式,另一方面,說明平安好醫生在以飛快的速度積累寶貴的谘詢問診數據。據我了解,平安好醫生綜合所有的谘詢數據,將其結構化,已經生成3.5萬個疾病標簽。

對平安好醫生而言,光有流量不是終極目標,最後還要落腳在能否做好這門“生意”——流量變現。2018年的財報昭示,這個目標已經不是空談。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安好醫生期末月活躍用戶(MAU)達5470萬,同比增長85.4%;期末月付費用戶(MPU)達236萬,同比增長86.2%;全年平均付費用戶轉化率從2.7%提升至3.6%。

整理自平安好醫生2018年年報

這組數據充分證明,平安好醫生已經把平台近3億的注冊用戶,成功轉化為流量,並完成流量變現的破繭過程。對比近三年的數據,用戶體量和質量都保持在高位。

據了解,平安好醫生在2019年還將對其核心業務進行升級。用最先進的AI技術,為醫療谘詢等服務提升效率。使用過的用戶可以建立電子健康檔案,有專人持續跟蹤健康情況的變化。同時進行線上線下的融合:在現有的龐大生態網絡中,更加緊密地將線下醫院、診所和藥店聯合起來,提供一種全場景、全覆蓋、全流程的服務。

人口紅利時期,高頻次的衣食住行的互聯網行業自然是增長最迅速的,等到中國大踏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後,從社會到個體,對於醫療健康的需求隨之會直線上升。因此,不斷優化醫療健康的服務質量和效率則是互聯網醫療的“生意經”。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僅是一段歷史故事,更是各行各業正在經歷的現在進行時。互聯網醫療無疑是“風水輪流轉”即將停留的行業之一,這場切換將與每個人發生聯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