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以書生竭力抗禦朱棣、屢挫燕兵的建文忠臣上

作者:史遇春

《明史》卷一百四十二·列傳第三十《鐵鉉傳》雲:

“燕師之南向也,連敗二大將,其鋒蓋不可當。鐵鉉以書生竭力抗禦於齊、魯之間,屢挫燕眾。設與耿、李易地而處,天下事固未可知矣。”

本文,就來說一說這位“以書生竭力抗禦於齊、魯之間,屢挫燕眾”的人物。

《明史》所雲的這位“書生”是誰呢?

他就是建文忠臣鐵鉉。

鐵鉉,生於元順帝【孛兒隻斤·妥懽帖睦爾】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卒於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鄧(今河南鄧州)人,元代色目人後裔。

既然提到了色目人,那麽,這裡就先將色目人的相關事體簡述一二吧。

按照元史學界的一般認知:

蒙元朝廷把其治下的民眾劃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等,並根據民眾所處的等級,在為官、刑罰、禁令、賦役等方面,對不同等級的民眾施行不同的政策或規定。

蒙元治下的四等人,其詳如下:

第一等蒙古人,為蒙古“國族”,被稱之為“自家骨肉”;

第二等為色目人,多為西域人,還有部分契丹人;

第三等漢人(又稱漢兒),概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內的漢、契丹、女真等族,及較早為蒙古征服的雲南人,及最晚為蒙古征服的四川漢人;

第四等南人(又稱蠻子﹑囊加歹﹑新附人),指最後為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內(元江浙﹑江西﹑湖廣三行省和河南行省南部)各族。

作為色目人後裔的鐵鉉,被後世河南滎陽、陝西西安、遼寧沈陽等地的鐵姓回人認作先祖,所以,鐵鉉或為色目人中的回人。

雖為色目人的後裔,但是,在朱明治下,鐵鉉還是和很多人一樣,走的是書生仕進的路途。

朱元璋洪武時期,鐵鉉作為國子生,被授予禮科給事中。

所謂國子生,其實就是國學生,這裡應該是指是指在國子監肄業的學生。這一類國子生,一般為官員子弟。

所謂禮科給事中,是官名;為明、清時期禮科的屬官;朱元璋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設置,員額二人,秩正七品,推年長者掌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定製,員額六人,秩正九品;朱允炆建文時期(公元1399年~公元1402年)改秩從七品;明神宗朱翊鈞萬歷(公元1573年~公元1619年)年間,裁減一人;執掌監訂禮部的儀製,凡是大臣曾經被糾劾削奪、有玷士論者,予以紀錄,以覆核贈諡之典。

隨後,鐵鉉從禮科給事中調職都督府斷事。

所謂都督府斷事,需要解釋一下:明初,於大都督府中置斷事官,從五品,主掌審理判決軍中的刑獄;朱元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改置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乃以中軍都督府斷事官為五軍斷事官;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改五軍各設左、右斷事;朱允炆建文(公元1399年~公元1402年)中,罷除。

任職都督府斷事時,鐵鉉曾接手審理一件罪證不足、無從判決的案件。雖然此案為疑案,但是,鐵鉉還是很快就將案子處理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因為此事,朱元璋非常高興,賜鐵鉉字為“鼎石”。

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初期,鐵鉉官任山東參政。

所謂參政,即官名;明朝在各布政使司置此職;秩從三品;位在布政使之下;分左、右,無定員,隨事增減;掌分守各道,及派管糧儲、屯田、驛傳、水利、撫民等事。

朱允炆削藩時,任命朱元璋外甥、明朝開國將領、謀臣李文忠之子襲封曹國公李景隆為大將軍,統領朝廷軍隊,北伐燕王朱棣。其時,鐵鉉負責督管運送糧餉一事。行軍之中,糧餉從未中斷。

後來,李景隆帥軍與燕藩兵士在白溝河(今河北雄縣、容城、定興一帶)交戰,朝廷軍隊大敗,李景隆單騎逃跑到德州(今屬山東)。

(未完待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