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預測心血管病有了官方指南!回答11題測出未來10年你的發病風險

2016年,我國心血管病死亡434.4萬人,其中腦卒中死亡209.8萬人,冠心病死亡173.6萬人。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顯示,我國心血管病患病率正處於持續上升階段,預測現患人數達2.9億。

心血管病離你有多遠,該怎麼預防?

近期,我國9個醫學學會共同研究編寫了《中國心血管病風險評估和管理指南》,《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由此採訪權威專家,教你自測並預防心血管病。

受訪專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院長 顧東風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流行病研究部副研究員 楊學禮

本報記者 | 董長喜

本文編輯 | 鮑捷

預測心血管病有了新指南

今年1月,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心臟病預防與控制專委會主任委員顧東風院士牽頭,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等共9個醫學學會共同編寫的《中國心血管病風險評估和管理指南》發布,該指南採用了適合我國居民的心血管病10年風險和終生風險評估模型,也被稱為「China-PAR模型」。

該模型基於中國本土、長期大樣本隨訪數據,首次納入南北方、城鄉、心血管病家族史以及腰圍等特色指標,為我國20歲以上成年人量身定製了心血管病總體風險評估方案,預測效果顯著優於歐美模型。

「China-PAR」模型和相應開發的風險評估工具,是一款針對中國成年人心腦血管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和腦卒中)發病風險進行評估和健康指導的實用工具,方便快捷。

(向上滑動查看更多內容)

只需回答11個問題,就能夠測試出個體心血管病未來10年內發病風險的高低和終生風險(個體從目前生活至85歲的心血管病發病風險)。

這11個問題包含:

4個不可乾預因素——性別、年齡、現居住地、心腦血管病家族史;

7個可乾預的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腰圍、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壓水準、是否用降壓藥、糖尿病情況、吸煙情況。

1.性別

男性與女性在心血管發病風險方面表現不同。

比如,50歲前,男性心血管發病風險一般高於同年齡段女性;但50歲後,同年齡段的男性和女性心血管病發病風險逐漸接近。

2.年齡

年齡越大,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

年齡是全球公認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也是「China-PAR」模型中與心血管發病風險相關的4個不可乾預因素裡最重要的。

隨著年齡增長,心血管系統會出各種問題,如外周血管彈性變差、動脈硬化和斑塊的出現等一系列循環代謝問題,都是人體增齡變化的表現,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3.現居住地(南方/北方、城市/農村)

中國地域廣闊,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不同。

既往調查也發現,北方人群的心腦血管發病率是南方人群的1.5~2倍。這與我國南北方居民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差異、所處環境氣候不同等均有一定關係。

例如,北方人群口味偏重,食鹽攝入量較高,蔬果攝入量相對偏少,體力活動相對不足;此外,北方冬季寒冷的氣象也是造成心血管病發作的誘因。

4.腰圍(測量肚臍以上1厘米處)

腰圍直接體現了腹部和內臟脂肪的堆積程度。腰圍越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越高。

腰圍過大的人,又被稱為「向心性肥胖」。對於心腦血管疾病來說,腰圍數據比體重指數的預測價值更大

測量腰圍,要在去除衣物影響的情況下,測量肚臍以上1厘米處。

成年男性腰圍大於90厘米,女性腰圍大於85厘米,按照我國的衛生行業標準就屬於「向心性肥胖」了。

5.總膽固醇

膽固醇是血液中一種蠟狀的脂肪樣物質,它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可幫助機體合成維生素D和某些激素。

總膽固醇包含了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膽固醇的總和,包括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總膽固醇正常參考值為2.85~5.69毫摩爾/升。

血液中總膽固醇水準與心腦血管病的關係明確。建議盡量減少膽固醇攝入,少吃動物內臟、魚頭等,豬牛羊肉等紅肉攝入量適當,特別是患有慢性病或血脂偏高的成年人應限制紅肉攝入。

6.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這個指標的英文縮寫為HDL,有時它也被稱為「好膽固醇」,因為它有助清除機體中的膽固醇。

HDL的這項功能是通過與血液中的膽固醇結合併把它運送回肝臟進行清除來實現的。

較高的HDL水準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HDL的正常值為:成年男性1.16~1.42毫摩爾/升,成年女性1.29~1.55毫摩爾/升。

7.血壓水準(收縮壓、舒張壓)/ 8.是否正在服用降壓藥

在7個可乾預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中,血壓水準對中國人群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影響最大

血壓是血液在人體內循環流動時給動脈壁產生的壓力。理想的血壓水準是收縮壓小於120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

高血壓是個「沉默殺手」,不定期測量血壓就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罹患高血壓病,它在一般情況下都沒有癥狀,卻在悄無聲息地損害著健康,導致人的心臟、血管壁、腎臟和身體其他靶器官損傷。

9.是否患糖尿病

高血糖會危害心臟、眼睛、腎臟、大腦以及其他心血管代謝功能。

研究顯示,35歲以上人群如果能保持空腹血糖

10.現在是否患糖尿病

吸煙是心腦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會大幅增加患病風險,被動吸煙也會增加風險。

每個吸煙者都應儘早戒煙。戒煙降低心血管病風險的效果明顯,且任何年齡戒煙均能獲益,戒煙時間越長獲益越多,即使50歲以後開始戒煙,仍能降低38%的煙草相關疾病的死亡風險。

11.心腦血管病家族史(指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心肌梗死或腦卒中)

個體如果具有心腦血管病家族史,往往提示其家庭成員都具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具有較高心血管病遺傳風險。

遺傳因素雖然是種不可改變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但通過早期檢測自身的遺傳風險,積極改善生活方式,如規律運動、健康飲食等,也有助於具有家族史的人群進一步預防心血管病。

此外,通過這一工具測得的風險數據來源於群體平均值。

例如,如果心腦血管病10年風險為10%,可以簡化理解為具有相同危險因素的100個人中,會有10個人未來將發生心肌梗死或腦卒中。

這是一種發病風險的估算,並不意味著測出高危人群者一定會發生心腦血管事件。

不同人群的預測指導

圖:20歲及以上居民心血管病風險評估流程

對 20 歲及以上沒有心血管病的居民,首先進行心血管病 10 年風險評估,將評估對象分為 10 年風險低危、中危、高危;

對於 10 年風險中、低危且年齡為20~59 歲者,進行心血管病終生風險評估。

「China-PAR」模型定義心血管病10年風險≥10.0%為高危,5.0~9.9%為中危,

針對不同風險分層的個體,需要進行個體化的風險評估指導。

年齡在20~34歲的人群,每3~5年進行一次10年風險評估;

35歲及以上的人群,建議每1~3年進行一次10年風險評估;

10年風險達到高危或單個心血管病危險因素達到治療起始值的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風險評估,並與醫生溝通,積極採取相應的臨床治療。

心血管病風險評估可通過以下兩種方法進行:

一種是掃描(或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下載並安裝「心腦血管風險」應用程序,在手機上答題預測;

另一種是登錄網站http://www.cvdrisk.com.cn,回答上述11個問題就可得到風險評估結果。

數據完善的情況下,1分鐘之內就能測出心血管病風險,並以百分比形式呈現。

本期編輯:張宇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