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潿洲島要火了

西灣落日

潿洲島

位於中國北部灣,

靜臥於廣西沿海大陸架之上,

距廣西北海市20海裡(約37公里)。

數以百次的火山噴發,

終於形成島嶼主體輪廓。

潿洲島,

是水與火交融後的勝景;

潿洲島特色——沙灘牧羊

撰文、攝影:鄭德華

滴水丹屏

如今的潿洲島是靜美的,很難想象當初火山爆發時的磅礴氣勢,幸好,島上遍布著火山石,才吐露出這座島嶼的久遠秘密。這些自身遍布氣孔且包裹著各種礦物質的火山岩石,是火山噴發時從地殼裡奔流出的岩漿,再遇到海水冷卻後生成,高達上千攝氏度的岩漿與冰冷的海水相遇,沸騰、冷卻,便形成了各種結構獨特的火山岩石。

這是水與火交融後的勝景。

海蝕洞

奔騰不息的大海,以其獨特的韌力蕩滌著海邊的山川礁石。在漫長歲月中,岩石被海水不斷侵蝕,加之以風化作用,多年後,這些岩石幻化出層次分明的景觀,形成地質學上稱為“海蝕地貌”的奇觀。流暢的線條宛如“刻畫”在了海邊的峭壁,宛如這座島嶼古老的皺紋。

暮崖的海蝕地貌

暮崖、滴水丹屏、鱷魚嘴和豬仔嶺

是火山岩海蝕地貌最具視覺美感的地方。

其中最詩情畫意的,

便是暮崖——

不知從何時起,一片原本未開發的荒野之地,被賦予了一個感性的名字:暮色之崖。暮崖位於海島西面,當黃昏那抹金黃映照在海邊的懸崖上,秀美奇異的石壁,海天相接的天際線,沐浴著海風徐來,此時此景,不知道柔軟了多少看客的心。

不過比起暮崖,

我更偏愛西灣

西灣落日

(滑動下圖,欣賞西灣日落全景)

西灣的靜謐自有其魅力——這也是遊人罕至的地方,也許是很少在社交網絡上出現,亦或是地處偏僻一偶的緣故吧。如果暮崖的黃昏是暖入柔腸,西灣的落日則是燦爛的寂寥。

藍橋

西灣有一座廢棄的鐵架橋,長達2000多米的橋身一直延伸到大海裡,因橋身塗成藍色,島民們便稱之為 “藍橋”。坐船前往潿洲島,藍橋將是遊客們最早看到的島上景致,據說,藍橋原本是輸送原油的設施,廢棄後成為工業遺跡橫亙在海灣裡,倒也是自成一景。

藍橋落日

站在藍橋往西望去,便是潿洲島的西灣碼頭,每天十幾趟往返客船,將眾多的旅行者從陸地載至海島。西灣有著島上熱門的細白沙灘,又沒有熙來攘往的喧囂。黃昏時分,漫步其間,此時海灣的小漁船已裹上一層金色,順著海浪起伏搖曳,落日的余暉也融在瀲灩的波光中。晚霞裡,當客輪緩緩駛出港口,偶爾幾聲汽笛嗚嗚傳來,便有了島在這頭,家在那頭的思緒。

西灣碼頭

往返北海和潿洲島渡輪

火山岩石是火山噴發後留給地表的禮物,島民們便將它采集加工成火山岩磚用於建房。這種岩磚建造的房子堅固,更具有冬暖夏冷的恆溫作用。潿洲島的保護政策,已經禁止火山岩石的開採,要觀賞火山岩石的建築,就得去一些老村子方能看到。

名聞遐邇的天主教堂便是火山岩石建築中的一個典型。教堂落成於1880年,為哥特式建築。這裡作為遊客必至景點,已成為潿洲島地標。

盛塘村天主教堂‍‍

同治八年(1869年)起,在盛塘村,人們花十年時間,用島上特有的材料建造了這座佔地面積近千平方米的教堂。當時還沒有鋼筋水泥,建築材料全取自島上的珊瑚、岩石、石灰拌海石花及竹木。一百年來,潿洲島天主教堂雖然經歷了多少風雨的衝刷,仍然保存完好。每個禮拜,教堂內都會有吟唱活動。

每逢復活節、聖神降臨節、聖母升天節和聖誕節,潿洲天主教教徒都要舉行慶祝活動。厚重的歷史文化背景,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給潿洲島增色不少。

天主教堂前的小女孩

石螺口海灘

石螺口海灘,有著綿長的海岸線和質地柔軟的潔白細沙,湛藍清澈的海水在陽光照耀下閃著波光。人們在此或盡情戲浪,或慵懶於陽傘下,舒展身軀任由海風的纏繞。

石螺口海灘

石螺口黃昏

夜幕降臨,南灣便是旅人們最愛光顧的地方。南灣是潿洲島的老街區,得益於良好的海灣條件,是眾多漁船避風、靠岸卸貨的良港。這裡食肆林立,海貨從富饒的北部灣捕獲,生蠔、鮑魚、花甲、石斑、蘭花蟹、紅花蟹,眾多的生猛海鮮撩動著南北來客的味蕾,新鮮好吃且不貴。但潿洲島休漁期為5—8月,如果此時前往,海鮮價格較高且種類較少。

南灣海蝕崖

趕海的人

五彩灘,因海灘的礁石多彩斑斕而得名。除了潿洲島特有的海蝕地貌之外,礁石上生長著五顏六色的蘚類植物,仿佛為海灘鋪上多彩的地毯。

五彩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