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九州縹緲錄》:少年的熱血和青春的詩,剛剛才開始

6月初,在一場《九州縹緲錄》的首映互動環節,有觀眾問導演,除了少年的熱血、友情和成長,《九州縹緲錄》還想表達什麽?

導演微微一笑:你已經把九州都說完了,我再送你幾個字,鐵甲依然在。

經歷了6月的臨時撤檔風波,《九州縹緲錄》總算在16日晚上線,原來的70集也被剪成了56集。

《九州縹緲錄》改編自江南同名小說,由張曉波執導,江南擔任總編劇。這是個曾感動過一些人的熱血故事:少年呂歸塵(阿蘇勒)、羽然、姬野被命運推上亂世的舞台中心,他們經歷了陰謀和背叛,欲望和戰爭,最終創造了屬於他們的歷史。

導演張曉波此前執導過都市愛情劇《好先生》,這是他第一次拍古裝劇,目前來看,這部劇至少拍出了恢宏大氣的場景感。不過,這類IP改編劇面臨的最大問題始終是,在滿足原著粉需求和照顧大眾理解之間如何平衡?更何況《九州縹緲錄》一共有6本書,100多萬字,如何改編決定成敗。

看完前8集,你會發現,《九州縹緲錄》明顯是要讓不了解九州的人盡快進入劇情。也許是《海上牧雲記》的前車之鑒,《九州縹緲錄》難得的做到了劇情不拖遝。電視劇對書中開頭呂歸塵在北陸生活的部分進行了濃縮,基本上《九州縹緲錄》第一本書中的內容都在前兩集交代完畢,從第三集開始,三個少年就在東陸相遇了。

這樣的濃縮式改編,優點在於,可以讓人更快跟隨呂歸塵的視角進入到九州世界。但也有其劣勢,比如情感缺乏過渡。至少在前兩集中,缺乏足夠的鋪陳讓觀眾相信,青陽大君與阿蘇勒之間存在著父子親情,阿蘇勒在第一集中還對屠殺真顏部的大君懷有複雜的感情,結果在第二集中就狂血爆發,從狼口救下大君。這樣的劇情設計顯然不太具有說服力。

好在從第三集開始,劇情要順得多。原著中有更多群像式人物展現,很多內容都是片段式的,比如會有專門的篇幅講述東陸名將成長史。電視劇沒有採用像《權力的遊戲》那樣的POV視角,在保留主線人物和事件的基礎上,還是把視角放在了呂歸塵、姬野、羽然三個人身上,展現三個少年在歷史進程中的成長變化。

原著中,姬野背十二把刀劫法場、殤陽關姬野單挑嬴無翳,祖父裡呂歸塵的狂血爆發……名場面大概就那麽多,後面的60集想必會對一些人物進行拓展和放大。目前看到的是,電視劇增加了國師宮羽衣的角色。

選角算得上成功。劉昊然的氣質和表演讓人信服,他這樣羊羔一樣柔弱的人本不該生在帝王之家,“在這虎狼之地是很難活下去的”。陳若軒飾演的姬野也大致演出了那份落寞和不甘,在演武場上,他不甘於做弟弟的助攻,甚至面對“只要輸就能獲得好處”的示意,他仍然頑強戰鬥。他大聲喊出,“為什麽封侯拜相的人不能是我”,那種努力裡透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意氣。

能打動我的也依然是少年的熱血和友情。激戰過後,仍然沒有人記得勝利者的名字,人群散去,只有呂歸塵為姬野用力鼓掌。而在酒館裡看戲那段似乎也暗示他們的結局已經寫好,呂歸塵覺得像薔薇皇帝那樣贏了天下一定很落寞,姬野則覺得,至少他得到了天下。

姬野、羽然和呂歸塵

我覺得有待商榷的改編主要有兩處,一處是息衍和蘇瞬卿的感情線在劇中得到加強,書中兩人的感情沒有挑明,而在電視劇裡,息衍在廟裡突然對蘇瞬卿傾吐衷腸,隻讓我和站在一邊看著的呂歸塵一樣尷尬。在彈幕中大家質疑比較多的點還包括,心高氣傲的姬野在劇中自願當起了雷雲正柯的保鏢,而姬野在比武場上也竟然不是憑真本事贏下比賽,而是呂歸塵暗中授意自己伴當輸給姬野。

不過我倒是能理解這樣改編的用意——編劇想賦予姬野這個角色更多現實屬性,另外,已經一身是血的姬野如果再靠自己贏下最後一局,未免有點過於中二。

王鷗飾演的蘇瞬卿頗受好評

總體來看,我覺得《九州縹緲錄》瑕不掩瑜。

作為中國奇幻的標誌性作品,如果拿《九州縹緲錄》原著跟《冰與火之歌》相比,可以發現,兩者都有一定的歷史元素。《冰與火之歌》取材於歐洲中世紀的混戰,《九州縹緲錄》雖然是架空歷史題材,但主角姬野身上有趙匡胤的影子,故事也描寫了亂世諸侯之間的混戰。此外,兩者對於人物的塑造都是重點,《冰與火之歌》自不必說,《九州縹緲錄》中也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反派角色,比如嬴無翳。

兩者的分野主要體現在,《冰與火之歌》更具現實感染力,小指頭、提利昂乃至弑君者詹姆,都展現了真實的人身上的複雜性,全劇也貫穿了“凡人終有一死”的信條。相比之下,《九州縹緲錄》走的是網文熱血向的路子,人物有絕對的主角光環,也會花不少篇幅展現少男少女純真的感情。

那些喜歡或不喜歡,大致也是因為這方面的因素。不喜歡的人會覺得《九州縹緲錄》縱然設定牛逼,但人物蒼白無力,喜歡的人則會著迷於裡面理想化的人物。

這當然和作者本人有關。在《九州縹緲錄》出版之前,江南憑借《此間的少年》已經積累了一些名聲,但對野心勃勃他來說這顯然還不夠。在美留學期間,江南邊寫《九州縹緲錄》邊排解落寞的心情。這本書初次成稿的時候,他從美國回到了中國,暫居在上海。

他在再版的序言裡寫道,“那是我迄今為止最渴求成功的歲月,雖然那時的我在中國沒有立錐之地。我喜歡去外灘18號的頂層酒吧喝酒,望著對岸的霓虹燈招牌直通天地,黃浦江上遊船往來,立志要功成名就衣冠楚楚。”這份不甘心,想必也是《九州縹緲錄》爆紅的群眾心理基礎。

作為九州系列的巔峰之作,《九州縹緲錄》還不得不肩負著更大的責任。

對中國奇幻文學來說,“九州”曾是標杆般的存在。九州起源於2001、2002年之交的“清韻論壇”。這個奇幻架空世界最早由水泡發起,斬鞍、今何在、江南等多位作家呼應,此後激起了大量奇幻作者建立本土奇幻世界的熱情。

2005年,《九州幻想》雜誌創刊,成為九州的主陣地。遙控(SHAKESPACE)、潘海天(大角)、今何在、水泡、江南、斬鞍、多事七位主力作家則被譽為九州世界的“七天神”。江南的《九州·縹緲錄》、今何在的《九州·羽傳說》都是當年的大賣作品。之後,隨著“九州門”的爆發,江南、今何在兩個領袖人物各立山頭,九州由此走向分裂和消沉。直到2013年影視IP熱興起,九州再度出現在大眾視線中,先是今何在的《海上牧雲記》開啟影視化,緊接著就是江南的《九州縹緲錄》。

《海上牧雲記》反響平平,《九州縹緲錄》又能否喚起人們對這個奇幻世界的熱情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