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玩市場:大量古董贗品 不懂就成為國寶幫繼承人

央視鑒寶天下:古玩市場經歷了幾十年的淘練,相當一部分精品都已經到了有實力的藏家手裡,市場上真精稀越來越少。而與此相反的卻是,全國各大古玩市場上,店鋪裡,大量的所謂古董在出售。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製造仿古工藝品的水準也越來越高,並且流入市場的量也是大的驚人。

經常經歷鑒寶現場的人都會有這種體會,人山人海,人人拿著自己的寶貝,都希望這是一件稀世珍寶,能夠賣出不菲的價格。可以說,一夜暴富,是這些人共同的夢想,但是之所說是夢,只能說,太難實現了,屬於白日做夢。大量一模一樣的仿品,成批的出現,沒有技術含量的假貨,在專家的眼皮子底下,被鑒定為一件件贗品,然而相當一部分人並不服氣,他們要麽質疑專家水準,要麽就繼續購買大量假貨,到處求鑒定,求證書。

央視鑒寶天下:但是假的永遠是假的,你買在手裡,就算偶然得到個別假專家的鑒定證書,或者是上了某些拍賣行的當,給估價幾百萬,但是事實是,這件東西,你永遠出不了手,因為藏家、拍賣行都不認。

那麽為什麽這些藏友如此執著,非要去不斷的購買這些低廉的假貨,一次又一次的去鑒寶呢?本文認為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一,媒體的熱血故事激勵一夜暴富的夢想

所謂的熱血故事之所以熱血,就是因為它少見,於億萬人之中偶有一人幸運,但是故事的傳唱效果卻頗為驚人。電視上,報紙上,我們有時候會聽到這樣的故事,某某目不識丁或者只是一個普通人,然後偶然的機會得到一件什麽什麽東西。在機緣巧合之下,被鑒定為國寶,之後就拍出了一個驚人的價格,從此一夜暴富,過上了夢想中的生活。

這種故事存在嗎?的確存在的,但是機會太低太低了,甚至比中彩票的機會還要低。但是為什麽千千萬萬的人還要往上衝,就是因為那種激勵故事太鼓舞人心了。所謂的撿漏在從前收藏市場剛剛起步,假貨還極少的情況下是有的,至於現在,太難太難了。破解的辦法就是,回顧一下自己的人生,自己有什麽特長嗎,有什麽特別之處嗎,難道你是天選之人?醒醒吧。給自己潑盆冷水,踏踏實實做點事更好。

二,沒有任何知識儲備,就是愣往上衝

其實,能夠大量購買假的不能再假的古董的人,大部分都是對古董毫無了解,沒有一點鑒定知識的普通人。他們不懂歷史,不懂不同朝代藝術品的風格,不懂古代工藝與現代工藝的區別。往往都是蒼蠅一樣亂撞,每天逛早市買菜一樣的到市場上逛逛,然後在攤子上隨便買個幾件幾十上百的東西。

自己回家越看越好看,越看越像某個電視節目裡出現的某件國寶,腦海中浮現出各種撿漏的故事。於是就拿著東西去鑒寶了,由於之前自己心裡對這件東西期待比較大,因此當專家給出贗品的結論的時候,就很懊惱,責怪專家水準低不識貨。尤其是專家迅速做出判斷的時候,就說專家秒殺,不負責任。其實這都是不懂造成的結果。

因為不懂,所以你百看不厭的假古董,在專家的火眼金睛下,往往一眼就能看穿。比如某位藏友拿著一件宣德的青花大盤,盤的內心赫然寫著大明宣德年造。其實不用特別懂,只要有一點常識的就會明白,不會出現盤內心寫著大明宣德年造這種款的。因此專家只能秒殺。

三,沒有科學系統的學習,靠自學擁有一套亂七八糟知識的人

有些人很好學,也很勤奮,愛去博物館,愛買書籍,愛聽各種人講故事,東拚西湊,腦子裡塞滿了各種鑒定知識,有時候他們說起來,滿嘴的文化,感覺比專家還專家。火石紅啊,死亡氣泡啊,哪個哪個皇帝的故事啊,真的是民間出牛人。這些人到了市場上有一定的信心,在一堆批發產品中,挑出一件略好的,就覺得自己有指點江山的能力了。殊不知他可能挑出來的只是仿品中略微仿的好一點的而已。

其實現在有一種不好的風向,有些公眾號,為了閱讀量和點擊量,經常刷類似題目的文章:好東西都在民間,民間的藏家實力雄厚,民間藏家藏品超越博物館,誰說元青花稀少,那都是偽專家忽悠人,等等抓人眼球的文章題目,目的就是為了鼓吹,民間還有大量稀有真品,鼓動百姓去購買古董,鼓吹一夜暴富的心態。

其實這種文章的目的顯而易見,收藏如果你說真話,告訴大家現在市場上真貨不多,精品更是不多見,某些國寶級的藏品世界上僅存少量等等,那麽這個古董市場如何繁榮呢,大量的工藝品如何冒充古董賣出去呢。不可否認,民間肯定有真品珍品,好東西還是很多的,但是一味的鼓吹這個,不如真的踏踏實實去學習,去普及真正好的鑒定知識,提高廣大藏友的鑒定水準。

四,按圖索驥,流行跟風

當年劉益謙兩個多億拍下雞缸杯,市場上立即出現了大量不同品次的雞缸杯,便宜的幾十上百元,貴的幾千上萬元。而我們鑒寶的時候,經常遇到拿著雞缸杯來鑒定的人,告訴他可以用來喝茶的時候,他似乎很不服氣。一件清康熙粉地琺琅彩開光花卉碗派出了兩億多港幣,在市場上又掀起一陣熱浪,馬上這個碗在市場上就可以大批量買到了。

其實這就是按圖索驥,流行跟風。買東西到時候照著博物館的圖冊,照著拍賣冊頁上的圖,或者照著專業書籍上的圖比對,覺得這不是一樣的嗎?對啊,當然一樣,照著樣子仿的唄。你只看到了一樣,專家卻從中看出了很多破綻,至於你為何看不出來,第一因為你沒知識沒水準,第二,因為你貪心,無視不同,期待這就是真的。

市場上比較常見到的名品仿品,像成化的鬥彩杯、碗,雞缸杯,成化的天字罐,嘉靖的五彩魚紋罐,元代的青花梅瓶,洪武的各種盤、瓶,當然清三代的名品也有諸多仿品。這類仿品之所以多,因為它們知名度高,品階高,價格高,自然仿品就會多,也容易吸引買家的注意。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這些國寶存世稀少,別說保存完整的,甚至略殘的都價格不菲,憑什麽你能上來就很便宜就買回一件,甚至還可以買回成套的?

五,持僥幸心理,覺得就算不是國寶也不會便宜

有的人明明東西已經被鑒定被贗品,依然覺得這個瓷器這麽漂亮,上面的圖案畫的這麽好,功力這麽強,就算不是古董,是當代藝術品,應該也很值錢啊,幾千塊還是要的吧,說不定還能升值呢。這個只能說你對當代仿古工藝品的流水線作業,以及成本的低廉並不了解。當然,高仿品除外。

當然,原因還有很多,以上僅為一小部分原因,僅供大家思考。其實所有的問題的核心就在於兩個,第一戒貪。第二,學習。民間肯定有真品珍品,好東西還是很多的,踏踏實實去學習真正好的鑒定知識,提高鑒定水準。

古今七十二行,古玩何德居首?

傳統七十二行,古玩為首,原因是所有人在古玩行裡才能體現真正的平等。過去幹隆皇帝不怕別的,也是怕古玩行家三分。

說明真正的古玩行家不會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不管你是誰,佩服的只能是有眼力和道性的人。古玩行之所以有諸多的規矩或習慣,也是歷代收藏家和古玩商們總結經驗後形成的今天就來看看幾條古玩界的幾條規矩。

1.行之有道,處之有德

玩經營的祖師爺是范蠡,最早提出的糧食布匹十分利、中藥當鋪百分利、古玩字畫千分利。古玩收藏家祖師爺是老子,老子在周朝曾經做過“守藏之史”,《道德經》提示人們,行之有道,處之有德。“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深諳收藏學問

”藏古不富,識古不窮”多作”識古不窮,貪古不富”,是說一個人只會收藏好的古董,而不發揮古董應有的作用,那麽他不是真正富有的人。只有那些能夠真正辨別古董的價值的人,他才是富有的。這說明收藏學問很大,不懂學問,最好別乾這行,乾則“玩物喪志”,追悔莫及。

3.古玩領域的“四態”

古玩領域有行內、行外、販子和仿造四態。行內是指那些有眼力、明白古玩行規矩的人;行外又稱外行,是指那些沒眼力、沒道行和胡亂收藏的人;販子涵蓋很廣泛,如店家、攤販、行家或經紀人,有正道和邪道之分,主要是指販賣古玩的群體;仿造是古玩業歷來如影隨形的業態,也是古玩業富有挑戰性的攔路虎。主要有極仿、高仿、中仿、低仿、路邊攤貨和垃圾貨之分。從事這一行當,必然要吃透“四態”,否則真沒法玩。

4.重視職業操守

去古玩行講究司機“傳幫帶”,也就是跟司機學三年、幫司機打雜三年、司機再帶其三年,真正擁有本事了才出來混江湖。而現在看兩本參考書就出來混江湖,所以傻子太多,導致古玩仿造業如日中天,遍地皆是假古董,浩浩蕩蕩皆是“國寶幫”。有人說古玩業“水清則無魚”,但水太混則魚死。作為從業者,維護古玩業整體環境和生態平衡還是非常有必要。

5.梅花香自苦寒來

涉入古玩領域,求真是基礎,求精是追求,求珍是智慧,求術是升華。沒有切實下過功夫還得了“珍玩”的心病,這不是在玩古,其實是在玩弄自己的人生。世所共知:梅花香自苦寒來,珍玩自有去歸處。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沒有隨隨便便的撿漏。往往太容易得到的,不是災難便是禍患。

6.收之有道,藏之有德

低調務實歷來是收藏人的生存法則。何為收藏,就是憑眼力、實力和機遇收購進來,藏起來慢慢的欣賞和琢磨她的學問,享受古物的歷史沉澱和流傳經歷,然後在有生或去生尋找一個合適的歸宿之所。那些謀物貪財和暴殄天物的行為,都是非收藏人所為。可謂:收之有道,藏之有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