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羅尼亞戰役:為馬其頓統治全希臘奠定了覇權基礎

這是公元前338年8月7日,巴爾乾半島上馬其頓王國和希臘反馬其頓同盟軍在希臘中部的科羅尼亞附近的一場交戰。

一、腓力二世與馬其頓的崛起

馬其頓位於希臘北部,原來是一個落後的山國。它大約形成於公元前六世紀。當希臘城邦已經形成時,它還處在原始部落時代。在伯羅奔尼撤戰爭時期,馬其頓的社會經濟、文化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使它很快從希臘之外的“蠻國”發展成希臘世界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北部希臘開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到公元前359年,腓力二世當政時代,馬其頓變成了巴爾乾半島最大的國家。創立了馬其頓王國。

腓力二世即位以後,首先壓製各部落首領和氏族貴族的權力,削除他們的武裝力量,把軍隊政權集中到自己手裡,保證國王對軍隊的統率權。接著,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軍事改革。

二、馬其頓方陣的創立

腓力二世擴充軍隊,改良軍備,建立一套新的戰鬥體系。原來馬其頓軍隊具有民軍性質,戰時從各部落中征集,現在則改為常備軍和雇傭軍兩種,規定所有壯士都必須在步兵或騎兵部隊中服役。同時以底比斯軍隊的方陣為藍本,根據馬其頓軍隊以步兵為核心的特點加以改進,創立了著名的馬其頓方陣。

這種方陣以重裝步兵為基礎,主要由富裕農民組成。它的特點是隊形密集,縱深在十六排以上方陣兵配備了馬其頓特有的長矛,最長達五米。各方陣兵所在的前後位置不同,矛的長短也不一樣,前排戰士所持長矛較短,越往後越長,最後幾排方陣兵的長矛幾乎是架在前排戰土的肩上。長矛如林使方陣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不過這樣一來,要改變隊形也比較困難。為了補救這個不足,在方陣中配置了幾隊輕裝步兵。

方陣的左右兩翼還配置了便於機動的輕裝步兵和騎兵。騎兵是從馬其頓西部伊利裡亞和東部的色雷斯部落中招募的。此外還有由貴族組成的重裝騎兵,作為方陣兵的前鋒和護翼,腓力把種種不同的軍隊士兵和武器裝備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戰鬥體系。另外馬其頓軍還有優良的攻城技術裝備:弩炮、破城槌、攻城塔等等。並建立了支強大的艦隊。

三、馬其頓的對外擴張

經過一系列的改革,馬其頓一躍成為威脅全希臘的軍事強國。在公元前四世紀50年代,馬其頓控制了南部的一個金礦,使腓力的手裡集中了大量的黃金儲備。

當年,腓力二世曾追隨底比斯領袖伊巴密濃達南征北戰,熟悉希臘情況,即位後就處心積慮地計劃征服希臘。現在有了強大的軍隊和充足的資金以後,也就有本錢推行對外擴張政策了。

公元前357年,腓力順利佔領安菲波利斯,接著在很短時間內,又佔領了馬其頓東部南部沿岸地帶。不僅打通到海上的出口,而且控制了這些地區的森林和礦藏。公元前352年,馬其頓軍向南進入色薩利。第二年又轉攻卡爾西迪西半島。

四、腓力的擴張活動在希臘的主要城邦中引起強烈反應

卡爾西迪西半島的許多城邦惶惑不安。一些城邦的商人和奴隸主害怕馬其頓會割斷黑海的商路,威脅他們的自身利益,便向雅典靠攏,準備與馬其頓作堅決的鬥爭。雅典民主派認為,如果不馬上反擊腓力,他很快就會征服整個希臘。

但雅典的寡頭集團及更多的奴隸主卻願意接受馬其頓的武力統治,指望腓力能夠穩定動蕩的社會,把雅典從“流浪分子”的騷動中拯救出來。有些還希望腓力能夠把全希臘的力量聯合起來,共同抗擊波斯強國,奪取東方地區,為希臘手工業,商業和更多的“過剩”人員開辟廣闊的前途,以解救各奴隸製城邦中的危機。這樣,希臘就出現了支持和反對馬其頓的兩大集團。隨著兩派鬥爭的發展,使反馬其頓運動更為高漲。

公元前348年,馬其頓繼續南進,攻下了俄林土斯。俄林土斯的陷落在雅典引起了巨大的反映,如果繼續同馬其頓作戰,結果只能是失敗。這樣親馬其頓的集團佔了優勢,就派使者去同腓力講和。

公元前346年,以承認既成局勢為條件,簽訂和約。然而和約並不能製止腓力的擴張。公元前340年,腓力率軍出征赫勒斯蓬特海峽,這就觸犯所有從黑海沿岸輸入糧食的希臘城邦的利益。

在這新的威脅面前,親馬其頓的集團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意見,反馬其頓集團則乘機而動,鼓動全體公民對馬其頓宣戰。雅典依靠其優越的海上力量,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北岸的拜佔庭附近,一舉打垮馬其頓艦隊,消息傳來,雅典萬民歡騰。

五、馬其頓並沒有停止進攻

公元前38年春,腓力二世以支援德耳法西部的安菲沙反對底比斯同盟破壞宗教事業為借口,率領三萬步兵,三千騎兵向南挺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闖入溫泉關。接著,佔領了帕納塞斯山以東的凱洛尼亞,並在那裡建立了要塞。

得知消息,希臘各城邦的反馬其頓同盟再次成立,大難當頭,科林斯、梅加臘、以及像雅典和底比斯這樣的老對頭,也都加入同盟,組成反馬其頓同盟軍。八月,這支同盟軍共約三萬人,兵分兩路,在帕納塞斯東西兩側分別封鎖通往玻俄提亞的兩條山間通道,東路是從凱洛尼亞到科羅尼亞,西路由拉米亞向南經塞提組姆到安菲沙。以後得知馬其頓軍準備沿東路突擊時,因而把主要兵力都集中在東路。準備阻擊馬其頓軍的進攻。

但是,力的戰略是想先消耗敵人,再作決定性的打擊,因而他準備避兔正面攻擊,深入希臘腹地,襲擊敵人的後方。面對敵人,腓力決定以計相對,把防守西線的敵人全部引向東線,為此他寫了一封信,說他要沿凱洛尼亞返回色雷斯,並故意使這封信落到敵人手裡。同盟軍信以為真,立即將西線全部兵力向東轉移,在馬其頓軍的必經之路擺開陣勢。而腓力這時則率領大軍從凱洛尼亞向西,再由塞提紐姆向南采取強行軍通過西線山間隘道,前出到玻俄提亞西部的廣闊地區,到達安菲沙。接著又前進到諾夫珀克托斯,打通了出海的交通線。

反馬其頓同盟軍在東線等待馬其頓軍,結果撲了空,而馬其頓軍又深入其後方。面臨這一形勢,他們害怕起來,如果不撤退,馬其頓軍就有可能截斷後面退路,況且再守在這裡也失去了意義。於是,便立即向南撤退,追趕馬其頓軍。然而這時,腓力把部隊從諾夫珀克托斯調轉回來,又回頭由安菲沙到塞提紐姆,回到凱洛尼亞。然後從這裡向南挺進,穿過反馬其頓同盟軍曾設防的帕納塞斯山東隘道,從背後追擊同盟軍。

六,激戰開始

公元前338年8月7日,馬其頓軍在科羅尼亞東追上敵軍,於是雙方迅速展開戰鬥隊形。

同盟軍方面,右翼由底比斯人擔任,雅典軍配置在左,其他盟軍在中央陣線展開。馬其頓方面,右翼由腓力指揮,腓力的兒子亞歷山大指揮配置在方陣左翼的騎兵部隊,擔任主要突擊力量。戰鬥開始後,反馬其頓同盟軍依托陣地,佔據有利地形,采取防守戰術,頑強抵抗,馬其頓軍多次發起猛攻,都未能取勝。

後來,腓力命令部隊停止進攻。決定避免消耗,設法誘敵離開陣地,集中力量進行殲滅戰。他命令一部份軍容不整計程車兵發動進攻,同盟軍堅守陣地,拒而不出,這時看到馬其頓只有少數兵力出擊,便起而反擊。馬其頓軍佯裝敗退,同盟軍急忙追擊,從而把他們騙出了陣地。當敵軍進入平原時,亞歷山大立即率領左翼騎兵實施反突擊。勇敢的騎兵部隊向底比斯軍發起猛烈攻擊。底比斯軍猝不及防,隊形混亂,但具有良好軍事素質的底比斯軍隊迅速恢復了常態,奮力阻止敵人的反衝擊,經過一番苦鬥,亞歷山大才衝散了他們的陣線。

這時腓力也率兵出動,突破了雅典部隊的陣線。接著,兩路兵力又分別向中央夾擊。科羅尼亞城下,戰馬騰騰,殺聲陣陣,長矛在空中揮舞,利劍的寒光閃耀,經過一場血戰,結果,馬其頓軍突破了敵人的陣線,同盟軍遭到慘敗。

七、戰爭結果及影響

此戰同盟軍有三分之二的人淪為俘虜,千餘人死於疆場,其余的人馬都落荒而逃。

馬斯頓軍成功地采取避免正面衝突,進行大膽地機動遷回戰術,使其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科羅尼亞之戰的結局敲響了反馬其頓力量的喪鍾,也為馬其頓統治全希臘奠定了覇權基礎。希臘城邦被長期的戰爭弄得精疲力盡,防禦力量也被削弱了。

公元前337年,馬其頓王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開會議,除斯巴達以外,其他各希臘城邦全部參加。會議宣布:希臘城邦承認馬其頓的領導地位,保持各城邦的獨立,成立泛希臘同盟,禁止希臘人之間發生戰爭。並宣布一系列有利於商人和奴隸主的政策決定。同時還宣布,以腓力為統帥,組織全希臘的軍事力量,準備向波斯進軍。

總之,這次會議的宗旨是,對內加強鎮壓,鞏固城邦秩序,對外則以侵略富庶的東方,為垂危的城邦尋求出路,這些完全符合親馬其頓派大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和願望。因而得到廣泛的歡迎。科林斯會議結束了古典時代的希臘歷史,它宣告希臘城邦的歷史結束,希臘化國家的歷史開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