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百億補稅、片酬腰斬後,明星的日子可能更好過

文/華商韜略

不到3個月,補了115億元人民幣的稅、過億片酬被腰斬,明星們的“苦日子”快來了?

若評選去年網友吃得最大的瓜,崔永元曝光范冰冰陰陽合約事件一定能提名。

以這件事情作源頭,不光扯開所謂“貴圈”的一塊暗幕,也掀起了明星收入和影視行業稅務的全民大探索,且風波至今未停。

日前,媒體從相關部門獲悉,2018年10月,開展規範影視行業稅收秩序工作以來,不到3個月內,明星自查申報稅款117.47億元,入庫115.53億元。

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麽?

要知道,2017年,排在前20名的A股上市的影視公司的淨利潤總和才80億。

【一】個人工作室成為重災區?

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此次補稅大潮中,明星或導演的個人工作室成了主力軍。

在這之前,不同於絕大多數有規模的公司,尤其上市企業,有監管體系,账目比較嚴謹;個人工作室,因為一些客觀原因,反而成了監管的相對盲點。

因為影視工作本身特殊性,比如創作成本難以階段量化、項目中執行人員的臨時性,餐飲、交通、甚至住宿等繁雜費用無法盡數明確,造成了工作室收支核查的困難,也給一些不合理操作創造了空間。

業內表示,很多工作室利用這些因素,蒙混過關,稅能少繳則少繳。

事實上,大多數行業內的工作室,尤其是明星個人成立工作室的另一個主要原因,也是為了少繳稅。

因為工作室的形式本身自帶了“合理避稅”功能。

粗略地講,如果藝人或導演通過經紀公司或企業簽約項目,需要交的稅項包括公司方面的企業所得稅、增值稅;而藝人或導演按片酬等方式領取酬勞,則繳個人所得稅。

按目前稅制,個人年入96萬以上部分頂格稅率45%。而目前國內明星收入普遍畸高,不談一二線,即使三四線藝人,年入(稅前)數百萬輕而易舉。

個人收入的45%上繳做稅款,換誰不“肉疼”?

而個人工作室一般由藝人獨資或合夥,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同樣一個項目,通過工作室簽約,除了增值稅外,藝人方只需繳個人經營所得稅,並且稅率封頂35%。雖然不算低,但比個人所得稅頂格稅率直降了10個百分點。

所以很多藝人,都會以工作室形式建設個人團隊,一來行程安排更自由,二來合理增加收入。

不過,照目前115億自查補稅金額來看,工作室的合理避稅,顯然沒有滿足人類的欲望。

自查環節後,新的一年裡,相關部門將介入調查,對依舊不符合規範的企業或個人進行處罰。

不少網友調侃,新年的第一波吃瓜狂潮,可能很快又要到了。

】天價片酬是原罪?

明星稅務問題能絞出如此大的“洞”,高收入是繞不過的誘因之一。

雖然多數吃瓜群眾都是“圈”外的人,無緣得見真實操作,但明星的天價片酬、出場費等花邊角料還是能得知一二。

網絡上流傳著各種演員天價片酬的整理資料,從來沒人正式核查,同樣也沒人跳出來否認。

圖:2017年曾網傳部分藝人片酬

伴隨稅務風波,2018年10月,廣電總局一紙公告開啟“明星限薪”,業內評價:比明星片酬腰斬還嚴重一些。

檔案規定,明星片酬要嚴格按照40%和70%的比例:主要演員總片酬不超過項目預算的40%,同時單個主演人員片酬不超過總片酬的70%。也就是說,任何一位演員單部片酬,最高佔到項目預算的28%。

據說消息下達後,騰訊、愛奇藝、優酷三大影片網站、正午陽光等6家主流影視公司即刻表示,影視和綜藝節目中演員總片酬不超過5000萬,而且是稅前。

這條“紅線”被網友戲稱為“大明星的小鞋”,就片酬數額而言,影響最大的就是動輒過億的天價片酬的一線藝人陣營。

據說限薪令後,不少一線藝人也減少或暫停接“新單”。

【三】明星的日子會更好過

相比於補稅或限片酬,更多影視人關心的是,這次規整將令整個影視娛樂市場經歷一個期限未知的谷底期。

因為相關部門對影視企業等政策還在研究中,包括影視企業、工作室的新稅制等等。而且行業傳言,新規則不會再“仁慈”。

因諸多政策的不確定性,很多公司數月內一直處於觀望狀態,“很多項目都陷入停滯,大家都不敢簽合約。”

正因此,很多分析認為,企業和明星的“好日子”到頭了。

但事實可能恰恰相反:換一個角度,從長遠看,行業整頓規範後,企業和明星藝人的日子只會更好過。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伴隨經濟發展,國內影視行業高速生長,尤其2008年起,由於工業、地產等行業的波動,逐漸崛起的文化產業,成了備受資本青睞的新風口。

資本助力,加上國內閱聽人群體基量、市場潛力龐大的優勢,國內影視娛樂產業的體量在近十年間幾乎“野蠻”的膨脹。

以電影票房為例,2008年,內地總票房為43億;到2018年,內地電影總票房達到609億,直奔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寶座而去。

台面上的數據光芒太盛,讓很多人選擇性忽視了潛在的危機。伴隨600多億總票房的,是電影市場同質化嚴重、粗製濫造,贏了票房卻輸了口碑的“慘況”也不少。

資本本身就是雙刃劍,投資行為的本質是逐利,投資人所求的是回報率、回報速度。

但影視作品的和市場上絕大多數產品相同,需要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打磨。

以國人推崇千年的傳統釀酒行業為例,茅台、郎酒青花郎等頂級醬香白酒,從投糧到出廠,一瓶成品的誕生需要至少歷時七年,其中僅完成傳承千年的釀造工序,就需要一年時間,此後還有數年儲藏(洞藏)階段,等待老熟生香。

也因此“慢工”,磨練出來的佳品才更受市場認可。

有人分析,目前影視行業的規整,正為去掉行業浮躁的痛點,為以後打磨精良作品創造有利氛圍。

因為早在“十三五”規劃中就立下目標,2020年國內文化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文化立國也被放在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

近期相關檔案還透露,在打壓不合理片酬同時,新規則將相對增益導演編劇等創作人員的收入。

所以即使風波未停,在理智的影視人看來,這也只是一個警鍾,宣告整個行業規範的開始。而未來,只會更好。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