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慈禧太后是如何登上權力巔峰的

古時女主臨朝,叫做“垂簾聽政”。而說起垂簾聽政,許多人第一時間可能會想到晚清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確實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力的女性之一,可與她比肩的大概只有當了皇帝的武則天。

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鹹豐皇帝卒於熱河行宮,他唯一的兒子、年僅六歲的載淳繼位,是為同治皇帝。皇帝未成年,肯定不能理政,為了保障朝廷的正常運轉,鹹豐皇帝給小皇帝留下了一個讚襄團:“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讚襄一切政務”。

為了製衡讚襄團的權力,鹹豐皇帝又賜給皇后鈕祜祿氏(即慈安太后)一方“禦賞”印璽,賜給小皇帝一方“同道堂”印璽,這兩枚印璽,是最高權力的象徵,用法如下:“母后用‘禦賞’璽,印起;上用‘同道堂’璽,印訖。凡應用朱筆者,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即以皇帝名義發出的一切上諭、朱批,必須在起首處加蓋“禦賞”印,結尾處加蓋“同道堂”印,方才生效。因皇帝年幼,“同道堂”印璽由其生母懿貴妃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代掌。

應該說,鹹豐皇帝臨終之前,作出這樣的權力分割安排,是相當聰明的。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以肅順為首的讚襄大臣想著架空太后的權力。鹹豐去世後未久,肅順首先提出:“諭旨由大臣擬定,太后但鈐印,弗得改易,章疏不呈內覽。”按他的意思,皇帝的諭旨由讚襄團擬定,太后隻管蓋上“禦賞”、“同道堂”印璽就行,不必更改。如此一來,太后雖有鈐印之權,卻如橡皮印章,權力被虛化了。

慈禧太后作為一名有著巨大野心的不尋常女子,當然不甘心權力被讚襄團架空,她據理力爭,與讚襄團談判了四日,最後,終於達成新的權力分配方案:“章疏呈覽,諭旨鈐印。任用尚書督撫,樞臣擬名,請懿訓裁定,其他簡放人員,按照京察暨疆臣密考,擬具正陪數員,在禦前掣簽,兩宮並許可。”根據這一方案,讚襄團掌握著諭旨、朱批的草擬權,但需經太后過目同意,太后保留著修改權與否決權;中央部長與地方督撫的任命,由讚襄團提名,太后裁定,一般官員的任命,則按照成例,在禦前“抓鬮”。

問題好像解決了。並沒有。慈禧身處內宮,勢單力薄,不能不時刻提防讚襄團的反撲。以其坐以待斃,不如行下手為強。精明的慈禧想到一個兵行險著的計謀:暗中派出親信,聯絡了京城中的恭親王,定下聯手扳倒讚襄團的計劃。

九月底,鹹豐皇帝的梓宮(棺材)運回京城,慈禧與恭親王聯手發動政變,擒住了以肅順為首的讚襄大臣。

十月初一,即八大臣被捕次日,慈禧發出諭旨,任命恭親王為“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軍機處是清代權力中樞,“在軍機處行走”意味著恭親王正式進入權力中心。作為回報,恭親王則向慈禧太后效忠,擁擠皇太后代行皇權,掌管最高權力。

問題是,皇太后如何行使最高權力呢?大臣們想出了一個辦法:“為今日計,正宜皇太后親操出治威權,庶臣工有所稟承,命令有所谘決,不居垂簾之虛名,而收聽政之實效。準法前朝,憲章近代,不難折衷至當。伏查漢和熹鄧皇后、順烈梁皇后,晉康獻褚皇后,遼睿智蕭皇后皆以太后臨朝,史冊稱美。至如宋之章獻劉皇后,有今世任姒之稱,宣仁高太后有女中堯舜之譽。明穆宗皇后,神宗嫡母,上尊號曰仁聖皇太后;穆宗貴妃,神宗生母,上尊號曰慈聖皇太后,惟時神宗十歲,政事皆由兩宮抉擇,命大臣施行,亦未嘗居垂簾之名也。”

簡單地說,這就是“垂簾聽政”。

十月初九,六歲的同治皇帝在紫禁城太和殿舉行大典,正式繼位。大典上,內閣明發上諭,公布了大清國中樞的權力流程:各大員的奏折呈兩宮太后披覽;而後交議政王及軍機處“詳議”、草擬批複;而後將議後檔案交太后裁定;而後交軍機處,按太后裁決擬旨;而後再呈請太后審正、鈐印頒發。

一個多月後,十一月初一,帝國的另一場大典——兩宮皇太后的垂簾儀式在養心殿舉行。同治小皇帝端坐於禦座上,身後擺放八扇黃色紗屏,象徵“垂簾”,紗屏後面,並坐著兩宮皇太后,接受百官朝拜、奏事。慈禧,從此登上權力頂峰,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力的女性之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