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香港老牌娛樂大佬進軍內地 對文旅市場充滿信心

每經記者:張春楠 每經編輯:賈運可 劉豔美

太平山頂觀香港夜景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從一個小漁村,成長為GDP達2.4兆元人民幣的國際化大都市,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既是國際連通內地的門戶,也是內地和全球接軌的橋梁。

正如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所說,香港作為全球最為自由的經濟體和中國最為國際化的城市,“最重要的獨特優勢在於可以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非常積極的角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兩項“世紀工程”相繼開通,在強力拉動內地訪港旅客增長,推進香港零售、飲食等行業復甦的同時,也讓更多香港居民能夠更加便捷地深入探訪內地。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粵港澳大灣區下一步協同、融合發展描繪出了令人神往的藍圖。

進入大灣區時代,香港和成都,正隱隱發生共振。自2017年開始,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川港澳合作周”已連續兩年如期而至,落地香江。2017年“川港澳合作周”期間,成都與香港共簽約14個文創項目,總投資金額達196.46億美元。

香港荔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荔園)長期致力於文化創意產業發展。2018年,香港荔園宣布與國內文化產業巨頭華人文化合資成立“華荔娛樂”,其首家室內娛樂旗艦店也落子成都。除香港荔園外,香港演唱會製作“大佬”香港藝能,也已於2017年落地成都武侯區。

談及為何選擇成都作為探索內地文旅市場的“起點”,香港荔園主席邱達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成都文化產業基礎非常強,也有很強的遊樂文化,“首先落地成都是非常自然的選擇”。

成都的吸引力還不止於此。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馬逢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一直認為四川是一個很好的電影取材地,“想想嶺南文化和巴蜀文化的碰撞就很值得期待,雙方的合作很值得推動”。

提起香港荔園遊樂園,也許很多人並不了解。其實,它曾作為香港最大規模的遊樂場,陪伴了一代香港人的成長。年幼的梅豔芳就是在荔園初次登台。2018年,這個香港老牌娛樂品牌,正式宣布落地成都。

春節剛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公司會議室見到香港荔園主席邱達根。當被問及進軍內地文旅市場第一站為何要選擇成都時,邱達根表示,這是理所當然的選擇。“成都文化產業基礎非常強,而且成都人也有很強的遊樂文化,跟娛樂相關的項目選擇成都是非常自然的。”

香港荔園主席邱達根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選擇成都“非常自然”

自2017年以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川港澳合作周”已連續兩年落地香江。2017年“川港澳合作周”期間,成都在香港舉辦文創專場推介會,並集中簽約14個文創項目,總投資金額達196.46億美元。

香港荔園遊樂場曾伴隨香港幾代人的成長,“香港的女兒”梅豔芳年幼時,登台首秀就獻給了荔園。荔園旁邊的“宋城”,更是香港第一個以中國古代為背景建成的娛樂場所。2018年,香港荔園宣布與國內文化產業巨頭華人文化合資成立“華荔娛樂”。

依托香港荔園多年來積攢下的豐富運營經驗和強大品牌,借助內地消費升級東風,邱達根希望,以此為契機敲開內地市場。而成都,正是他深思熟慮後選擇的第一站。

“成都的文化產業基礎非常強,有很多書畫、飲食甚至遊戲類公司總部都在成都。”邱達根表示,“成都人也有很強的遊樂文化,所以我們感覺跟娛樂相關的項目落地成都作為起點是非常自然的選擇。”

據了解,由香港荔園和華人文化共同操盤的首家室內娛樂旗艦店,投資體量達到千萬級,集演藝、體育、科技、飲食於一體,預計將於今年底在成都正式開業。

華人文化副總裁謝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成都是華人文化一直非常關注的城市,成都的消費力和消費願望很強,對娛樂體驗的需求也是超前的,華人文化願意把一些新的東西放到成都來嘗試。

荔園不是第一家看中成都的香港文化企業。此前,被無數歌迷推崇備至的香港紅館演唱會幕後製造“大佬”——香港藝能已落地成都武侯區,這也是香港藝能第一次選擇將區域總部設置在香港以外的城市,預計項目累計投資將達到50億元人民幣。“希望以後在華人地區乃至全世界的演唱會,都能有‘成都製造’。”香港藝能創始人蔡健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香港街頭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最大挑戰是資源整合

借著消費升級東風,文旅產業迅速成長為引得資本“競相折腰”的朝陽產業。對香港來說,內地有人口紅利和文化歷史IP、自然景觀等旅遊資源;而對內地來說,香港有品牌和相對成熟的運營管理經驗。香港和內地在文旅上的“珠聯璧合”,想象空間很大。

不過,這其中仍有資源整合的問題。“企業層面上我們和華人文化各有優勢,項目層面上華荔娛樂也有娛樂、科技和體育運動三個主題。其實,對我們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怎麽樣進行資源整合,同時要去貼近內地市場的口味。”邱達根解釋說,這也是去年底合資公司成立後,一直到今年年底第一個場地才能正式開業的原因,“這裡面需要很多斟酌和考察”。

在邱達根看來,香港企業向內地輸出品牌的方式,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港片為例,十幾年前可以隻關心香港背景和港人口味,但現在需要主動擁抱內地文化。“我們進入內地市場時,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盡可能去尋找最貼近內地文化市場的合作方式。”對於香港荔園來說,因為華人文化熟悉內地市場,這也是他們選擇與其合作的原因。

邱達根對內地文旅市場前景非常有信心。“雖然很多非常大的企業早已開始布局,但是整個市場在快速增長,我們的機會還是很大的。”邱達根認為,很多內地家庭已經完成第一步置業,房產和金融體系趨於穩定,對於下一代年輕人來說,追尋的可能就是自我感受和消費體驗。

在邱達根看來,室內娛樂是其中相對比較空白的區域。“特別是這幾年氣象也不是很穩定,戶外娛樂就需要考慮這些問題,但商場之類的大型室內載體一年四季都適合遊玩,商場的交通配套也很方便。”邱達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不用離開城市就能體驗的室內娛樂主體還不是很多,所以我們感覺應該還有空間去做。”

據邱達根透露,除成都外,目前香港荔園也在華東一帶進行考察,希望今年年底有第二、第三個成熟的項目落地。“其實港商選擇在內地哪個城市投資時,往往會將政策便利放在第一位,因此政策支持很重要。”邱達根補充說道。

香港街頭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期待進一步開放空間

2019年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簽訂16周年。邱達根認為,自CEPA簽訂以來,這項推動兩地貿易便利化和自由化的文件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對過去十幾年香港經濟的增長功不可沒,電影、旅遊等文化產業也受益匪淺。

“文化產業目前已經非常開放,尤其硬體投資上基本沒有什麽限制。”邱達根表示。不過他認為,在內容製作上CEPA還可以有進一步開放空間。“例如在引入一些表演項目時,是否可以進一步加大港台藝人所佔的比重。”

傳統上,香港一直被認為是國際金融和法律服務中心,這也是無數香港年輕人嚮往的專業領域,但現在這種觀念已經在發生改變。“文化和科技產業都是香港正在大力推動的,而這兩個產業都必須要融合內地市場才有發展空間。”邱達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一直以來,香港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祖國南海。依托兩地文化產業融合,以市場和技術為引擎,天府之國與東方之珠正隱隱共振。天府文化也有望依托香港這扇文化窗口,在“一帶一路”倡議之下,繼續異塵餘生沿線國家和地區。

“作為文化對外交流的窗口,我覺得香港既有需求,也有能力。”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馬逢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也表示,作為資深製片人,他也曾到訪過成都,對巴蜀文化非常欣賞。“巴蜀文化在香港很有市場,有進一步推廣和宣傳的空間。”馬逢國表示。

不過,他也提出,希望香港特區政府能多推出相關鼓勵政策,自上而下引導民間廣泛參與到“一帶一路”人文交流中。“除了東南亞我們比較熟悉外,香港對於南亞次大陸的聯繫還可以大力加強。”馬逢國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