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時評】父親放棄對白血病兒子治療,叩問社保制度兜底力度

這是一則讓人心情沉重的新聞:自從得知兒子強強患有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後,對於兒子的治療,媽媽張亞和父親王寶的態度截然相反,張亞想讓強強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而王寶則堅決反對,要放棄對兒子的治療,稱「那是個無底洞,也治不好的。」按照醫生的說法,強強的疾病沒有高危因素,適合做化療,治癒率大概在80%左右;當地村乾部也承諾將儘可能為其治療提供幫助。縱是如此,強強的父親仍堅持放棄治療。

一位父親對本有著極大治癒機會的孩子選擇了放棄,這樣的殘酷抉擇在外人看來很「冷血」,甚至在法律角度,似乎也違反了父母對於孩子的撫養義務。可從基本人倫的角度,我們相信強強父親的選擇不是輕易做出來的,一定是經歷了某種複雜而艱難的思想搏鬥。那句「那是個無底洞,也治不好」的回應,足以代表某種更真實的緣由,那就是相較於「治不好」,重病治療所需要付出的精力和經濟成本這個「無底洞」,可能是他心中更難以克服的恐懼。新聞跟帖中也有很多網友表示,這位父親是「理智而無奈」的。

隨著醫學的進步,很多重大疾病的治癒率在理論和臨床上已經顯著提升。但揆諸現實,諸如「得了癌症就等於等死」之類的治療觀,依然有著某種普遍的社會基礎。很多人說某種病「難治」,可能並非是指醫學意義上的,而實際是指疾病對應的巨大的、不確定性、超出可承受範圍的治療成本。它比醫學上的治癒率低,更能摧毀一個人或整個家庭對於治療的信心。

這些年,中國已逐步建成了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大病醫療保險也在擴容。另外網路眾籌管道的開放,也為一些重病家庭提供了相對以往更多的救助機會。但社會對於重大疾病治療的恐懼,依然真實存在。父親堅決放棄對治癒希望較高的年幼兒子的治療,或許稍顯極端,但「人到中年越來越不敢體檢」的社會現象,擔心重大疾病治療導致人財兩空的社會心理,仍是比疾病本身更值得正視的社會性隱疾。

李克強總理曾在談到推廣大病醫保時表示,我國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佔了很大比例,通過大病保險給他們一個最基本的保障,這本身是善事,更是全社會的「穩定器」。我們或許不能指望,健全而有力的普惠式醫保制度救濟,能夠幫助所有人戰勝一切疾病,但是,完善的公共救濟和社保制度卻應當能幫助人們緩解對於治療成本的過度恐懼,給予他們更多的治療信心和選擇,起到兜底作用,而不是只能絕望的束手無策。這關涉到一個社會最基本的生命保障、生存權保障,總理所謂的社會「穩定器」比喻,亦或意於此。

就此事而言,媒體報導,家屬堅持,公共幫扶跟進,相信強強的父親最終重拾對孩子治療的信心。但要普遍打消社會對於「看病貴」的擔憂特別是對重大疾病治療的「無底洞」焦慮,我們的公共救濟和社會保障制度完善,仍任重道遠。要提高中國重大疾病的治癒率,這一點並不亞於醫療技術進步的重要性。(朱昌俊)

內容來源:光明時評

本期編輯:李薇 王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