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居民消費還有多大潛力?它能否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黃志龍

  國家統計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再度回落,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創歷史新低,出口也因中美貿易爭端蒙上了陰影,唯一被寄予厚望的是居民消費仍保持了相對平穩的增長。

  然而,居民消費的潛力和前景究竟還有多大?製約居民消費進一步擴張的障礙又有哪些?值得深入分析與探討。

  我國居民消費增長還有多少潛力?

  雖然上半年居民消費有所回落,但從橫向對比來看,我國居民消費擴張和消費更新的潛力依然較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最終消費對增長的貢獻創新高。從數據上看,今年上半年GDP增速為6.7%,其中最終消費對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5%,創下歷史新高,但其主要原因不是消費增速的加快,而是投資和資本形成的持續下滑、出口形勢的明顯惡化導致的,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上半年增速創歷史新低6%,資本形成對增長的貢獻率降至31.4%,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低至-9.9%(參見下圖)。由此可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高位,並不意味著消費增長的太空下降,相反,消費增長的潛力依然較大。

  其次,消費高增長掩蓋了居民消費偏低的真相。2017年,雖然最終消費支出佔GDP達到53.6%,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但是,僅就居民消費支出而言,2017年佔GDP的比重為39.1%,不僅遠低於美國(69.5%)的比重,也低於老齡化嚴重、消費增長低迷的日本(56.3%)和韓國(47.8%)的水準,還低於印度的居民消費支出水準(59.1%)(參見下圖),相反,政府消費的支出佔GDP的比重則持續攀升到14.5%。由此可見,最終消費支出高增長,掩蓋了居民消費低迷的真相。因此,橫向對比來看,我國居民消費擴張的前景仍然可以期待。

  最後,居民服務性消費增長潛力巨大。在任何國家,居民消費更新最重要的特徵之一是服務性消費逐漸取代商品性消費的主導地位。橫向對比看,2017年中國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佔居民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41.4%,不僅遠低於同期美國(64.55%)、日本(59.98%)和韓國(56.45%)的服務性消費支出佔比,也大幅低於美國、日本和韓國在人均 8500 美元(2017年中國人均GDP為8836美元)時的居民服務消費水準,例如韓國1993年人均GDP為8740美元,服務消費佔比高達53.8%。可見,我國服務消費具有可觀的增長潛力。

製約居民消費擴張的三大障礙

  製約居民消費擴張的三大障礙

  儘管我國居民消費仍具有較大的潛力,但這一潛力要變成現實,還需要克服以下一系列障礙和挑戰。

  首先,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高收入者的邊際消費傾向要低於中低收入者。因此,收入差距擴大對消費擴張的影響是負面的。雖然高收入者收入增長有利於汽車等高端消費的增長(例如2017年豪華汽車暢銷、高端白酒脫銷現象),但中低端乘用車增長接近於零,其他日用消費品增速放緩現象也不鮮見。麥肯錫《2017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撐起了全球奢侈品消費的三分之一,其中很大一部分奢侈品消費在境外購買,對國內消費增長作用有限,甚至還會產生替代效應。從收入分配差距數據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在經歷近十年持續下降後,2015年以來連續三年攀升(參見下圖),2017年達到0.467,長期在聯合國確定警戒線(0.4)之上。

  不僅僅是收入差距,居民財富差距更是與日俱增。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16年中國人均財富基尼系數已高達0.789,明顯高於日本、中國台灣、韓國、新加坡等經濟轉型較為成功的經濟體,而高於中國人均財富基尼系數的經濟體中,巴西、俄羅斯、印度等金磚國家,長期面臨收入差距過大影響經濟增長潛力的困擾,美國、中國香港雖然貴為高收入經濟體,但分配差距過大(參見下圖),也長期為社會各界所詬病。

  其次,高品質商品和服務業有效供給相對不足。在高品質商品供應方面,雖然我國製造企業數年前就提出了“品質革命”,也出現了小米、網易嚴選和蘇寧極物等高品質商品供應商,但仍無法滿足居民對高品質商品的追求。2010年-2017年,我國跨境電商規模從1.3兆元增長到7.6兆元,增長了近五倍,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背後,是國民對境外高品質消費品的巨大需求。在服務業有效供給方面,我國醫療、教育、文化娛樂等服務業的有效供應和競爭力不足,境外求醫、境外求學、境外旅遊娛樂已經進入了國內普通家庭,這使得2010年-2017年期間,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從151億美元快速增長到2359億美元(參見下圖)。

  最後,居民杠杆率居高不下,製約了居民消費的長期增長潛力。不可否認,居民負債短期內可以促進消費增長,如房地產銷售火爆在推高居民債務負擔的同時,也在短期內拉動了家裝、家具、家電消費的快速增長,又如近年來互聯網消費貸款在帶動年輕人消費的同時,也對年輕群體的未來消費潛力形成了約束。根據社科院的測算,我國居民部門杠杆率(居民債務佔GDP比重)從2011年的28%快速上升到2017年的49%。其中,個人購房貸款成為居民部門債務增長的主要力量,特別是2014年下半年以來,新增購房貸款對新增居民負債的貢獻率高達60%,這還不包括近年來大量居民短期信用貸款、消費貸款以“首付貸”的形式曲線進入房地產市場。

  而在我國,個人抵押貸款普遍為“有追索權抵押貸款”,即便是出現斷供,居民債務也難以核銷。由此可見,天量的房貸,必然會對居住類以外的其他消費產生擠出效應,並最終成為我國居民消費長期增長潛力的重要掣肘。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巨集觀經濟研究中心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