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穿古著、淘鏡頭,這屆年輕人的消費觀真變了

1993年,精品古著專賣店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WGACA)在紐約最繁華的SoHo區開門營業,只賣品相完好的一線品牌服飾。

當時市面上還沒有欣賞古著的風氣,二手奢侈品甚至都不是一個特別靠譜的生意。令人意外的是,WGACA一開就是26年,還另外新開了五家店。到今天,古著已經演變為一種自成體系的獨特穿搭風格,曾經名噪一時的稀有單品在市場上炙手可熱。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紐約SoHo店

在不少人的概念裡,古著和二手服裝很容易混淆,其含義稍有不同。古著來自日文詞匯“ふるぎ”,是指二手市場上買來的年代久遠、不再生產的衣物。雖然聽起來既小眾又高端,但實際上古著既可以賣得很貴很貴,也可以巨便宜。

在日本,古著商店可大致分為平價古著店、奢侈品中古店和當代二手店三類。平價古著店裡的衣服價格比較親民,一件普通襯衫一般只要人民幣一百元左右。從數據上看,以古著為代表的二手經濟已經在發達國家持續增長了幾十年。

根據美國最大寄售轉賣網站ThredUP發布的研究報告,2018年全球約有5600萬女性消費者購買過二手衣物,整個二手服飾市場規模高達240億美元。預計到2023年,這個數字將猛增至510億美元。

TredUP分析認為,二手服飾增速如此之快主要歸功於商品的循環售賣(Resale),古著就是循環售賣的典型。新消費趨勢下,95年以後出生的Z世代已經成為二手經濟的核心擁躉,平均每三個95後中就有一個願意付出真金白銀。

循環售賣、循環使用的二手商品不只有衣服,年代久遠的舊書、舊雜誌、二手鏡頭、黑膠唱片、二手改裝車現在都有繁榮的流通市場和無數粉絲。

影像行業百年老店徠卡和尼康曾在戰爭年代幫攝影記者記錄下寶貴影像,到了和平年代,孕育出了無數攝影愛好者。攝影作品有記憶,轉動光圈環、半按快門鍵的手指同樣有記憶…

對於初入門的新手來說,二手市場上淘到一隻正品鏡頭裝到相機上勤加練習,既劃算又不失逼格。口碑一流的經典鏡頭能在市場上流通多年而不過時,這也是為什麽現在很多攝影器材專賣店支持二手鏡頭回收和置換的原因。

站在產業鏈角度,二手商品的回收、修繕和流轉背後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分工協作機制才能更有效率地運轉,不同品類的二手商品要分開處置。比如,二手書商需要負責圖書的質檢、倉儲、定價、物流配送等多個環節,品質不符合再次出售的就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再比如,二手鏡頭需要經過檢測、修繕之後才能再次流通。這是一個將非標準物品轉化為標準商品的過程,通過提高閑置物品的利用率,最終達到“少生產、再利用、再循環”的理想狀態。

在學術界,這種帶有些許烏托邦色彩的經濟組織形式被稱為“循環經濟”,最早是在上世紀60年代被提出。埃森哲也對這一概念表達了認同。在《變廢為寶》一書中這家谘詢公司指出,全球經濟正在面臨一個巨大的機遇和變革:向循環經濟轉型。也就是從傳統商業的“獲取——製造——廢棄”轉變為“獲取——製造——再獲取——再製造——重複獲取——重複製造”的形式。

更大規模的循環經濟無法在短期內變成現實,是因為產業鏈內的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多方協作障礙重重且成本高昂。國內已經有不少初創公司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閱鄰循環商店就是其中之一。

從門檻最低的二手圖書開始,閱鄰先是從用戶手中回收書籍,未達標書籍統一送往當地處理廠,有效圖書則打包出售給B端合作夥伴。目前,閱鄰覆蓋的品類從圖書擴展到了3C數位和日用品,試圖通過為合作方提供一套成熟易用的二手商品管理及流通解決方案,來提高“舊物”利用率同時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如果循環經濟的基礎設施能夠進一步完善,供給與需求相關的數據能夠更加合法依規地自由流動,理論上有助於預防社會消費品企業生產過剩、減少浪費,從而減小經濟增長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站在消費者角度,近年來興起的環保主義運動反映出一種深層訴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既希望在可接受的價格範圍內享受獨特價值,另一方面,又不願看到過度生產造成不必要的商品浪費和垃圾成山。

消費主義近百年來所推崇的實用、時尚等價值取向,正在被環境友好的理念深刻影響。破舊立新,發展循環經濟恰逢其時。

不過,在茫茫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中一家公司的力量是微小的。循環經濟需要也只能通過廣泛合作來實現。如果你對循環經濟這個趨勢感興趣,或者是此領域的從業者,那麽:

12月7日,在深圳星河麗思卡爾頓酒店舉辦的“2020國際循環電商高峰論壇”,你就不容錯過!

從循環電商到循環社會,從環保公益到商業可持續,讓我們在鵬城展開一場對新消費時代的深度探討!

報名入口:請點這裡

報名二維碼如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