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半年送了超220億件快遞 順豐們為啥掙錢越來越難

  上半年送了超220億件快遞 “順豐們”為啥掙錢越來越難

  ■本報記者 王瀟雨 黃興利 北京報導

  不出意外的話,即將發布的中國快遞企業2018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將繼續展現出中國快遞行業強大的市場容量,業務量和利潤的增長仍將是幾大上市快遞企業保持的常態。

  但一個逐漸發生的變化在於,相對於以往更多依賴傳統快遞業務獲得增長的結構,快遞企業如今更加看重新業務的發展布局變化,究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主業“掙錢越來越難了”。

  喜憂參半

  儘管競爭環境早已轉變為“紅海”,但中國快遞業的“紅利”似乎仍然在支撐著行業快步向前發展。

  根據國家郵政局7月中旬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完成快遞業務總量達到220.8億件,已經超過2015年全年快遞業務量。其中業務淨增量達到47.6億件,這相當於日本2016年全國的快遞業務總量。預計累計完成快遞收入達2745億元,同比增長25.8%,是同期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速的3倍多,增速居服務業前列。

  快遞企業顯然是行業增長的持續受益者,包括順豐控股申通快遞以及韻達股份在內的幾家上市快遞公司也率先發布了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順豐控股預計上半年淨利潤將達到21億-23.5億元,中通快遞淨利潤預計在8.58億-9.70億元,韻達股份則預計能實現8.97億-11.22億元淨利潤。

  對於快遞企業而言,一方面可以看到行業仍處在上行周期,因此可以在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內持續目前業務量的增長勢頭,但另一方面,單票業務收入的下滑以及業務總體增幅放緩則對未來前景增加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07年到2017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從12億件增長至401億件,其中2007年到2016年十年間年複合增長率43.66%。但從去年開始增長速度開始大幅放緩,2017年增幅僅為28%,而2016年這一數據為51.4%。

  而更讓快遞企業擔心的一點在於,單票業務收入的下降。根據上市公司今年5月發布的財務報告顯示,圓通快遞單票收入同比下降幅度達到2.27%,中通快遞則達到1.59%,降幅最大的韻達股份則達到了驚人的14.33%,就連行業龍頭順豐控股也出現了1.42%的降幅。

  “這個變化一方面是有企業刻意為之,采取低價戰略爭奪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也說明行業的競爭導致議價能力下降,各家都面臨著利潤增長和業務量增長兩難的抉擇。”一位民營快遞中層管理人士在7月25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韻達股份雖然單票收入下降較大,但從業績情況來看無論是市場佔有率還是總體利潤都有較為明顯的增長,至少說明這樣的低價策略在現階段起到了積極效果。

  “價格戰是各家早期爭奪市場份額的慣用手段,特別是在對快遞業做大的關鍵一環電子商務市場的爭奪中,價格戰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手段,能夠堅持下來的企業做大上市了,還有更多企業沒能扛過去倒掉了。”一位此前曾經供職於國內多家民營快遞企業的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但價格戰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比如服務品質差,長期處在低水準競爭的狀態,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以及技術含量較低等。”

  該人士表示:“在上市之後大家都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大手筆投入基礎設施和提升技術水準,改善服務品質,因此競爭力普遍有了比較大的提升,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行業發展的速度開始放緩,即使改善了效率和服務,提升了基礎設施,傳統快遞業務雖然依然可以掙錢,但越來越難,跟巨量的投入相比似乎吸引力還不如早期野蠻生長時期吸引力更大。”

  拓展新“財源”

  正是看到傳統快遞業務很有可能面臨的瓶頸,以及更多細分市場領域利潤足夠豐厚但卻沒有形成太高的壁壘,因此各家快遞企業近兩年開始都將相當一部分關注點投向了新的領域,比如重貨快運、冷鏈甚至是同城速配。

  公路快運業務成為各家快遞企業共同看好的一個新增長點。公路快運業務在2017年貨運量達到368億噸,佔總體運輸貨量的78%,是中國物流業最為主要的運輸方式,並根據貨物的重量分為快遞、零擔和整車3種不同的運輸形式。

  隨著零售業態的變化,電商市場的結構開始由早期服裝、食品等小包裹向包括家電、衛浴乃至建材和家具等大型貨物方面轉變,這也為30公斤至3噸公路零擔快運的重貨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零擔快運市場規模約1.25兆,是快遞市場規模的2倍。

  但國內公路快運市場一直以來最大的問題在於,雖然總量非常大,但行業集中度偏低,總體來說仍處於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

  一位民營公路快運企業的負責人在7月24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市場太分散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只能維持在一個能賺到錢,但賺不到太多錢,可以在局部地區建立起一個優勢網絡,但無法建立起一個真正覆蓋全國的高效服務網絡這樣一種狀態。”

  根據SJ谘詢的數據,2016年美國零擔物流行業規模為349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大約2264億元,明顯小於我國零擔行業的2016年總規模1.1兆元。但由於市場集中度更高,300多億美元的零擔市場就培育出了11家收入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

  這就是為什麽各家快遞企業在快遞主業之外都開始騰出大量資源投向快運業務的主要原因,正如快遞企業當年跑馬圈地那樣,在“草莽”之時迅速建立起規模優勢,從而進入快運業務未來第一梯隊。

  因此可以看到國內快遞企業近兩年開始大規模布局零擔快運業務,除了通過自身資源拓展之外,還包括並購以及建立合資公司的方式迅速切入市場。比如順豐控股在今年上半年與新邦物流合資建立的順心捷達品牌啟動。同時,韻達控股、申通快遞等企業也都在2017年起網快運業務。

  同樣,門檻較高但利潤豐厚的冷鏈業務也是快遞企業布局的一個重點,順豐控股是快遞企業中較早進入這一業務領域的,而醫藥冷鏈則是冷鏈業務中利潤最為豐厚的部分,順豐控股在2014年就將醫藥物流單獨列為事業部。

  同樣吸引到各家快遞企業的新業務領域還有以外賣為切入口興起的同程即時配送業務。圓通快遞於2017年推出“計時達”,涵蓋即時配送、同城限送、省際限時3款產品。韻達快遞於2018開始在上海推出即時配送產品“雲遞配”切入即時配送領域,而中通快遞也在西安上線了“City Express”同城即時配送業務,主打同城4小時內配送。順豐控股當然也不會錯過這樣一個機會,自去年開始通過第三方直營的方式在全國搭建即時物流配送網絡,去年營收達到3.66億元,同比增幅達到636.18%。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