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胃腸不好,怎麼選擇奶粉?



一、腸道健康的重要性


腸道堪稱身體「最勞累的器官」——每天不停地消化、吸收食物,以提供足夠的養分,是人體的「營養生產中心」。


它也是人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系統,人體微生態系統包括口腔、皮膚、泌尿、胃腸道四個微生態系統,而腸道微生物量佔人體總微生物量的78%,集結了人體約60%~70%的免疫細胞,成為維護人體健康的天然屏障,也可謂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所以,腸道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寶寶腸胃不好的表現


每個寶寶個體差異不同,消化吸收能力也不一樣,比如同樣一款奶粉,有的寶寶吃了非常好,但有的寶寶吃了就容易上火、便秘;比如轉奶,有的寶寶直接轉奶都沒有異常,但有的即使科學轉奶,也可能會出現腹瀉或過敏等癥狀。


寶寶在成長中出現異常,比如容易上火/便秘、腹瀉/拉肚子、免疫力差容易生病、大便顏色異常如綠便/白便/黑便、食量不正常、成長緩慢等都可能跟腸道消化或吸收不好有一定的關係。


此外,寶寶鼻樑上有青筋,一般也容易生病,跟腸胃不好也有關係,這個點需要做個科普:


《靈樞.經脈第十》中記載:「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 [è],鼻樑)中」。


所以鼻樑上的山根是陽明胃經的源頭,左右目內眥角的絡脈在山根位置的相合之處。所以當山根出現青筋,不論是天生還是後天,都會造成同樣的結果——脾胃虛寒,中焦能量不足。脾土生肺金,脾虛肺亦虛,所以孩子容易感冒、咳嗽、腹脹腹痛、消化能力差。



三、寶寶腸胃不好,如何選擇奶粉?


這裡要特彆強調兩點:


①0-6個月的寶寶 ,母乳是最好的食品,建議母乳餵養,母乳不足或沒有母乳或不能母乳餵養時可考慮奶粉餵養;


②奶粉是非母乳餵養寶寶的一種食品選擇,就是普通食品,不是藥品或保健品,不能宣稱作用或功能。


粉哥建議選擇營養成分容易消化吸收的奶粉,比如蛋白質或脂肪結構較好,或者特別添加益生菌、益生元的奶粉,或口感清淡的奶粉,以便減少寶寶的代謝負擔。


1、看蛋白質結構


選擇奶粉要看蛋白質結構,蛋白質是由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組成的,理論上,乳清蛋白含量越高就越容易消化吸收,母乳中乳清蛋白一般佔比60%-70%,牛乳蛋白質中乳清蛋白一般佔比20%。


而有些嬰幼兒奶粉會對蛋白質比例進行調整,增加乳清蛋白的佔比,這時需要重點看下乳清蛋白的含量佔比,建議最好是佔比60%以上的,但2、3段奶粉中乳清蛋白含量一般達不到這個比例。

此外,水解蛋白的奶粉或純羊奶粉中的蛋白質也相對好吸收一些。


2、看脂肪結構(1,3-二油酸2-棕櫚酸甘油三酯)


奶粉的脂肪結構也很重要,這裡面有個熱詞叫OPO,也有全植物油的說法。這是容易被寶寶消化吸收的脂肪結構,OPO有助於軟化大便,促進鈣的吸收。相比動物油脂,植物油脂也更加容易吸收,代謝負擔低,一般嬰幼兒乳粉配料表中較常見的是脫脂乳粉,而非全脂乳粉。


3、看有無益生元/膳食纖維/GOS/FOS等


一般認為,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是膳食補充劑,有助於腸道益生菌的增值,促進腸道蠕動,低聚半乳糖GOS、低聚果糖FOS等都可統稱為益生元。


此外膳食纖維也是人體七大營養素之一,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菊粉等,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和消化,一般在孕婦奶粉中較為常見。

4、看有無益生菌


我們在以前的文章「益生菌:對生命有益,值得重視」,「八種腹瀉都可以食用益生菌」等文章中對益生菌進行了說明,對其好處和重要性進行了介紹,比如維護腸道菌群平衡,提升腸道免疫力,降低腹瀉、上火幾率等,所以奶粉中如果有益生菌,也會是一個好的選擇,沒有的話也沒有什麼關係。


5、看乳鐵蛋白


乳鐵蛋白是母體中非特異免疫系統的重要成員之一,是母乳中的核心免疫蛋白,被譽為「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有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一般而言,牛奶中也可提取一定量的乳鐵蛋白,大約是14公斤牛奶中僅能提取1g,含量很少,具有抗菌、抗病毒和調節機體免疫力等作用。



7、看口感是否清淡


選擇奶粉,口感清淡這點也很重要。口感清淡這個詞主要是跟口感偏甜、偏香、偏香甜等相對應,就是減少了或避免了一些糖分或香精香料的添加,避免寶寶依賴於香甜的口感,減少這些成分的攝入,降低齲齒等可能性,也降低腎臟代謝負擔等。


有些家長誤認為寶寶愛喝某種奶粉就是好事情,其實需要了解愛喝的原因,一般而言,寶寶只要適應了清淡型的口感,也會很愛喝,這是好事情,但香甜的即使愛喝也不建議長期食用,在換奶時尤其要注意奶粉口感的變化,盡量選擇口感清淡的奶粉。


最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比如OPO、益生菌等並非強製添加成分,奶粉中添加含量也不會很多,所以沒有這些也完全是可以的,不用過於強求一種營養成分,在奶粉選擇時做好營養對比,選擇一款相對合適的奶粉就好了。


同時,某一項營養成分好吸收並不表示該奶粉就一定好消化吸收,更多的是考慮奶粉整體營養的科學配比,以及寶寶的個體差異,沖調情況等綜合因素。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