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尊道且貴德 道教義理的主旨正在於此

理性地去認知一種宗教信仰,必然要談論該宗教信仰的對象是什麽、為什麽要信仰以及如何信仰、信仰所能帶來的現實改變等等內容。

這幾個方面的思考,其實正是宗教學中提及的宗教四要素:宗教信仰、宗教理論、宗教活動和宗教實體。四者結合而對信仰者的人生產生一定影響,其雖以神學為表現形式,但卻不離現世人生的度化主旨。

陳攖寧前輩曾著《道教與養生·教理概說》一書,其提到:“凡是一種宗教,必有一種信仰,有信仰,必有所以信仰之理由,用語言文字來說明這個理由,使人們能夠了解而容易入門者,這就是宗教家所謂‘教理’。

陳先生進一步指出,宗教中的“教義”則是根據教理而提出來的信徒們的平日思想和行為的準則。簡言之,教理是在說明信什麽,教義是在講述怎麽做。對該宗教的教理教義是否認同,則是人們是否信仰此宗教的基本前提。

在此框架之下談論道教的義理,根本宗旨則落足在“道”與“德”兩個字上,亦可解讀為尊道貴德。以道為尊,講述的是信仰什麽的問題;以德為貴,闡釋的是怎麽做的命題。

信奉道教,要明白的第一個要素是道教信什麽。

不論是道教的經典文本,還是通行於世的齋醮科儀,亦或者屬於煉養家的丹道方術,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詞匯不能忽略——神仙。

道教經典的傳經過程,是先天神人向普通世人施以教化的過程;道教的誦經禮懺,是在朝拜廟堂之上的祖師聖真,借助神明監察之力而督促人們懺悔自己的身心意,從而使身心皆得清明潔淨;論及丹道術法,世人多有偏差理解。

道人所行之法,並非全憑自身修煉,乃是以自我煉養為基而使體內眾神與諸天聖眾相感為應,由此才能使術法皆驗、煉養有功。可以說,凡信奉道教者,皆以羨慕神人玄玄而入道,又以成真成聖為修道目標,神仙信仰是貫穿在整個道教信仰、道教理論及一切宗教活動中的核心概念。

雖是如此,但若要論及道教信仰的根本,隻以信奉神仙來作答,似乎並不足以觸及道教義理的本質。

在道教學說中認為,天地萬物皆是道炁化生,道教信仰的神仙對象會因為時代和地區的差異有所不同,此曰“隨方設教”,而背後的真一之道卻是亙古不變的。道化無方,信神仙只是一種表象,是為方便教化而顯示出來的形相崇拜。

宗教與信仰,並非只是單純地拜神仙求保佑,而是要肩負起度人的要義,是在教化人們學習神人仙人的成道之方,以使自身能夠超脫人間苦難。以大道之理為教化,信仰的內核其實是一個“道”字。

道,本具有生天生地生萬物的特質,通過天地萬物的各自品行而得以彰顯,此即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有相卻又萬化不同的“德”。

《教理教義概說》一書中提到:“從道教歷史的角度來觀察,教理作為道教的宗本要義是不變的,教義思想隨著社會的發展,卻是在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這便指出,作為道教信仰根本的道是不變的,作為闡述教理主旨的“德”是因萬物有別而萬象參差的。

物皆不同,雖各有道,但恆道不二;雖各有德,但恆德不假。因此,在談及度人的時候,必然要立足於每個個體的“自然”而去證悟真常之道的妙處。這即是因信仰而給人生帶來何種改變的問題。

道教以“道法自然”為學修要義,言修行,須借助事物的不同特性為修真徑路,假萬有以參悟真一。道為信仰的核心,而如何臻達於道,答案便在於修德。德,是根據個人自我本然而展現出來特殊性的情態,這是“怎麽做(修)”的基本立足點。

道為根本,德為名相,道德本為一體,因此“尊道貴德”四個字即可視為對道教義理的主旨提煉。“道德”二字既是根本、又是靈魂,一切法門都是以道為體、以德為用,道與德體用不離。信什麽與怎麽做的最終指向——修道以成仙——則是從德之用而返歸於道之體,是曰“與道合真”。

道教向來重術,教門內有“道無術不行”的說法。這裡提到的術,正是德之用的具體體現。所有修真法門的意義在於為人所用,並且是每一個具體的修行者個人。雖然祖師已指明修真通途,但在真修實練的過程中,每個人還須根據自己所得到的感悟適當調整。

尊道,是以真一大道為宗旨;貴德,則以我之“自然”為表相而入門修行。修行不能無我,否則便是無本之源;同時,還要做到超越自我的功夫,這是因信仰而產生的功行和理想。當內外相合、道德一體時,即可稱為“真人”了。

使人人均能各複其真,這是之所以信仰道教和信仰之後要去修持的功夫,道教教理教義的落腳處也在於此。能得此理,再去翻閱道教典籍及學習術法修持時,才可明白萬變不離的“宗”是什麽。以此宗為教而育化眾生,則是宗教之說也。

版權聲明:本文為騰訊道學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