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淡人世滄桑,努力與快樂相伴

作者:武小五(富書簽約作者)

欲望的滿足,不等於快樂

知乎上曾有一個熱門話題:為什麽越活就越難有發自內心的快樂?

網友@當下的幸福的回答獲得高讚,他認為:成年人之所以獲得不了真正的快樂,是因為找錯了方向,把欲望的滿足當成快樂了。

這個觀點我深表讚同。

欲望和快樂是兩碼事,不當的欲望非但不能給人真正的快樂,反而把人的快樂給消耗掉。在現實生活中,那些欲望越重的人越不快樂,越痛苦。

古希臘的斯多亞學派認為:快樂有兩種,一種是相對的快樂,就是當你欲望滿足時的快樂,這個快樂恰好不是快樂,它像太陽下的露水一樣,很快就蒸發了,這種快樂,是憑借外部給予自己的一種條件讓自己快樂的。

比如金錢、名利等各種東西,滿足之後,心上的東西就消逝了,快樂幾分鐘,快樂幾個小時,快樂幾天,直到快樂幾個月,因為你的快樂是建立在心靈之外的基礎上的。

其實,真正的快樂是不需要這些東西,不要這些條件,心靈本身就是快樂。你的心,已經不借助於外部的世界,外部的條件,自己的心中有足夠的智慧,讓你快樂,它像太陽一樣,本身就會發光。

所以,真正的快樂,不是欲望的滿足,而是內心的明白、內心的放下、內心的選擇。

真正的快樂在欲望的降低中,而不是提高中;

在當下微小事情的體驗中,而不在某個未來的目標裡;

在利他的實踐和經歷中,而不在自我攀緣裡;

向著這幾個方向去努力,就能重新找回內心的快樂了。

在我看來,一個人內心的真正快樂來自三個方面: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

讀懂了這12個字,你就找到了人生快樂的秘密。

知足,是最高級的智慧

北宋詩人林逋曾說:“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一個人快樂與否,跟金錢、地位沒有必然聯繫。有些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因為不知足,想要的太多,得到的太少;拿得起,卻放不下。

終日奔波只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

槽頭扣了騾和馬,歎無官職被人欺;縣丞主簿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若要世人心裡足,除非南柯一夢西。

這是明末清初的詩歌《解人頤 》中的一段文字,把人不知足的心態揭示得入木三分。

懂得知足,就是對自己的欲望適當做減法,按自己的節奏生活,不去追求“有我所愛”,而是珍惜當下、“愛我所有”。

曾在《青年文摘》上看到一篇《快樂墓地》的文章。

在非洲一個叫撒拉的小鎮上,有一處墓地,所有的墓碑上,都是小鎮上普通人的“金句”和死者一生的體會,後來人們就把這裡叫做“快樂墓地”。

有一塊墓碑上寫著這樣的遺言:

笑口常開,知足常樂,使我活得很開心。

學我吧,我沒有什麽,只有兩畝沙地,一片不成材的樹林。一生除了餅子和粥,我沒吃過什麽,但我每天都在說笑中度過。

我總對自己說,就這麽快樂地活著吧。這麽活著真好,我這麽快樂地活了一生。我不知道我缺什麽,也許缺許多東西,也許什麽也不缺。

願你們也像我一樣快樂。不要老是感覺自己缺什麽,只要快樂,你就什麽也不缺。

這段遺言對那些總是不知足的人是一個很好的啟示:人生的快樂,不在於擁有的多,而在於貪求的少。

耶律楚材說:為人但知足,何處不安生?

知足才能常樂,懂得知足的人才能體驗到人生的美好。

自得其樂,是最好的藥方

汪曾祺的散文名篇《自得其樂》中,有這樣一句話: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幹嘛呢!”

作為凡夫俗子,我們每天的生活大都柴米油鹽、平平淡淡,如果不給自己找點樂子,難免過得沒滋沒味。

沒有樂趣創造樂趣也要樂,韓美林的“活命哲學”我很喜歡。

韓美林說:人活一生不容易,人得給自己找樂子。

他的家裡養著幾隻小貓小狗,他給這些漂亮、聰明的小貓小狗起上一個個又土又俗的名字,一隻波斯貓叫張秀英,兩隻小狗叫劉富貴和二鍋頭,還有一個西施叫金大瘸子。

客人聽了沒有一個不樂呵的,人就得這麽活。

無獨有偶,崔永元在《有話說》中,講了他和朋友自得其樂的事。

他擔任著一個社會職務,叫中國電影家協會收藏工作委員會主任,選他的一百多人全部都是狂熱的電影收藏愛好者,幾乎每個人家裡都是一個小型的博物館,最少的也有20台放映機,多的上百台。

崔永元感慨地說:你說留著這些能幹嘛,什麽都乾不了,就是活一個盡興。

這些人特別可愛,不愛吃不愛喝,穿的衣服也都沒什麽特別好的,把錢全部放到這上面,就圖一喜好,也沒想著要和別人多不一樣,但很容易就被定義成“圖什麽呀”“有點兒偏執”,不然你說買這麽多能幹什麽吧?

自得其樂的人,有時在外人看來不可思議,不被理解也沒關係,只要自己覺得快樂、又不有礙別人就行了,“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很喜歡歌曲《自得其樂》中的一句歌詞:“我的快樂隻忠於我,不懂的人就別別別碰。”

走自己“自得其樂”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有一次,在“樊登讀書”APP,聽到樊登老師分享他的一次親身經歷。

那天,他從外面回家,打開樓道的防盜門正準備進去的時候,看到不遠處有一位大媽推著嬰兒車正往這邊來。於是,他撐著門,等著大媽。

大媽見狀,邊加快腳步邊喊道,你進去吧,不用等我了。

樊登說,大媽您別急,我等著您。

大媽過來了,向他道謝。樊登幫大媽把嬰兒車抬過門檻,然後兩人一起說笑著上了電梯。

樊登說,好幾天他都覺得心情愉快。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確實能得到快樂,那些在生活中隻知向別人索取的人,自然體會不到這一點。

倪萍的《姥姥語錄》中說:“麻煩別人自己心裡是苦的,幫助別人自己心裡是甜的。給人一座金山是幫,給人一碗水喝也是幫。”

樸實的話語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幫助別人並非一定需要我們付出多少精力和錢財,有時只需舉手之勞,卻能給別人提供很大方便,同時也給自己帶來快樂。

一位朋友的堂哥開了個小賣鋪,在附近工地乾活的農民工晚上沒事,經常過來聊天。因為人多,房間坐不下,他的堂哥便把電視搬到外面,讓農民工們隨便看。

那些農民工文化程度大都不高,起初不知道智能手機怎麽用,他的堂哥就不厭其煩地教給他們如何下載軟體、如何給家人視頻聊天、如何在手機上直接充話費,總是一副樂呵呵的表情。

就連朋友的堂嫂都有點看不下去,覺得丈夫過於熱情,農民工在店裡也買不了多少東西,幹嘛又是讓他們看電視又是花時間教給他們學會用手機。

朋友的堂哥回答說,這些農民工離家都很遠,辛辛苦苦掙錢不容易,咱能幫點就幫點,再說都是舉手之勞的事,自己也不損失什麽。

朋友堂哥的言行讓我感動,雖然他沒有說出什麽高深的道理,做的也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他發自內心的善良和快樂,讓我們感受到人性的美好。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幫助了自己”,並不一定是物質的回報,體驗到內心的快樂何嘗不是助人的最好禮物?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活出真我

朋友王肖傑常用一句打油詩來自勉:

“快樂哪裡去找,別為小事煩惱。怨天尤人沒用,快樂自己來造!”

快樂不是別人給的,需要自己製造,而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和助人為樂,便是自己製造快樂的三種方式,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助人為樂是“三樂”中的最高境界,它從“自我”小圈子中跳出,升華為“給予”“利他”的高層次。

高爾基曾說:快樂,是人生中最偉大的事。

人一輩子,說長也長,說短也短。雖說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但苦也好累也好,活著就好。

看淡人世滄桑,努力與快樂相伴,在平淡的日子裡,你也能感受活著的幸福、人世的美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