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西嶽華山廟碑》——漢碑上品,意味悠遠

漢隸凡三種:一種方整,一種流麗,一種奇古。惟延熹《華嶽碑》正變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長,當為漢隸第一品。——清·朱彝尊評

《西嶽華山廟碑》東漢恆帝延熹八年(165年)郡守袁逢刻。原碑在陝西華陰縣華山西嶽廟中。明嘉靖年中地震時碑毀。現陳列於揚州史公祠內《漢西嶽華廟碑》為清阮元於嘉慶十六年(1811),按'四明本'請蘇州名匠吳國寶在揚州摹刻。

“漢碑蕭散如《韓敕》 (《禮器》) 《孔宙》,嚴密如《衡方》《張遷》,皆隸之盛也,若《華山廟碑》,磅礴鬱積,流漓頓挫,意味尤不可窮極。——劉熙載評

清翁方綱說得更直接:“此碑上通篆,下亦通楷,借以觀前後變之所以然,則於書道源流是碑為易見也。”——《兩漢金石記》

《西嶽華山廟碑》碑文22行,每行38字。為紀功銘德,莊重的“廟堂文字”,整飭端莊。其結體方整勻稱,氣度典雅,點畫俯仰有致,波磔分明多姿。 此碑以隸書寫成,卻篆意濃厚,兼有楷法,為漢碑上品。

在點畫上的特色:一是橫波頓挫有拉伸之感,中段細瘦而骨力不減,尾部著力鋪毫,平勢出鋒,富有節奏感,波磔雖有強調之意,然頓挫有致,得體得法;

二是撇末呈上翹之勢,別致靈動。捺筆波挑之勢伸展,意態舒遠;

三是折鉤筆,輒用上寬下窄之勢,似戴紳士之冠。鉤末含蓄凝練,間或有少數出鋒,以示變化;

四是“走之底”,都是雙點走之,雙點的用筆各有變化,而“走之底”捺筆開展,順暢且富有張力。

臨習《華山廟碑》時,我們必須善於體會此碑的歷史背景與技法,以及帶有篆意的特點。要特別講究其筆畫質素,不可一筆帶過,須從筆鋒提按中達到最佳效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