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湖北荊州羋月橋施工“震死”36尾極珍貴中華鱘,聯合調查組進駐

2018年初就被責令停工的湖北省荊州市羋月橋等工程施工近日實現停工,“代價”是36尾“極其珍貴”的子一代中華鱘親魚死亡。

11月2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權威管道獲悉,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簡稱“農村部長江辦”)、湖北省農業廳已組建聯合調查組,對“恆升公司馴養中華鱘死亡事件”所有涉事部門及個人展開情況調查。11月19日下午,聯合調查組進駐荊州。

據湖北省荊州市紀南生態文化旅遊區(簡稱“荊州市文旅區”)管委會官網通報,17日,荊州市委書記何光中、市長崔永輝對澎湃新聞相關報導作出批示,該區成立工作專班,切實加強對恆升公司人工馴養中華鱘的保護工作。

該通報稱,荊州市文旅區采取的保護措施之一是停工;此外,停止與恆升公司進行征遷協商工作;還將組織專人對恆升公司人工馴養中華鱘的相關工作予以監管、清點、指導和監督,“避免因管理不力發生人工馴養中華鱘死亡的事故。”

有鱘魚研究專家告訴澎湃新聞,清點和監管是地方行業主管部門的事情,即荊州市水產局的職責,“荊州市文旅區成立不久,無專業水產機構。”

該通報顯示,2018年年初,恆升公司附近的羋月橋等工程就被責令停止施工以及養護工作。

湖北省水產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11月16日下午,該局派出的工作組發現羋月橋工地依然在施工。

荊州市文旅區前述通報稱,17日下午,該區約談羋月橋施工方,“立即全面無條件停止施工及養護工作……若施工企業仍然施工,將嚴格問責追責。”

施工致中華鱘健康狀況差、死亡

11月16日、17日,澎湃新聞報導了湖北省荊州市紀南生態文化旅遊區(簡稱“荊州市文旅區”)建設鳳凰大道、羋月橋等工程,抽乾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區廟湖部分水域,並對該區一中華鱘養殖基地、湖北恆升實業有限公司(簡稱“恆升公司”)郢北場區進行征遷。受施工噪聲、震動和水源變化等影響,從2017年9月至今,恆升公司該基地先後有36尾(條)子一代成年中華鱘死亡。

湖北省水產局2018年9月致荊州市人民政府的函稱,恆升公司中華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荊州市文旅區開發項目工程在恆升公司周邊進行施工所造成的噪聲、震動、水源條件變化等。該局組織的鱘魚保護專家現場踏勘後作出上述判斷。

前述鱘魚保護專家給出論證意見稱,荊州市文旅區開發項目施工,導致恆升公司中華鱘健康狀況較差。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一年前,2017年11月份,農村部長江辦已經專門致函湖北省農業廳,要求妥善處理、保護、搬遷恆升公司該批中華鱘。

但一年以後,這批中華鱘仍然困在原地。其場區共165畝,目前85畝已被征遷。羋月橋大部分工程已完工,其施工工地逼近該基地最大的中華鱘養殖池,目前僅一牆之隔。子一代成年中華鱘的死亡數字從6尾上升至36尾。

農村部長江辦下發的檔案明確表示恆升公司該批子一代中華鱘“極其珍貴”,“佔現有人工保存子一代親本個體總量的一半以上,對完成中央要求以中華鱘為代表的長江珍稀特有物種保護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

一直沒停工,現“派員24小時監管停工”

“我們一直覺得這件事情我們可以處理好……但到目前,狀況不理想。”湖北省水產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

湖北省農業廳、湖北省水產局等部門多次致函荊州市人民政府相關部門,並派出工作專班赴荊州協調、約談文旅區管委會。

過去一年中,湖北省水產局工作人員先後10余次赴荊州市文旅區羋月橋等工地檢查、核實,督促停工。但該局前述部門負責人稱,羋月橋等相關項目一直未停工,荊州市文旅區卻上報稱已停工。

2018年11月5日左右,恆升公司6000多尾兩歲左右的子二代中華鱘幼魚集中死亡。該公司負責人認為,與設備故障有關,同時也受水源條件變化、養殖密度增大、設備負荷增大等影響。澎湃新聞11月16日發布前述報導後,16日上午,農村部長江辦緊急聯繫湖北省有關部門,要求加強督辦。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16日上午,荊州市水產局黃姓局長趕到荊州市文旅區管委會,與該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一同到羋月橋施工現場要求停工。

16日下午,湖北省水產局工作組到達荊州。工作組成員發現,與中華鱘養殖池一牆之隔的羋月橋仍有工人在施工,不時有敲擊聲傳來。“文旅區稱,大的工程停了。”一位工作組成員告訴澎湃新聞。

11月20日荊州市文旅區官網發布的通報稱,早在2018年年初就按照荊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責令恆升公司附近的羋月橋等工程停止施工以及養護工作;11月17日下午,再次約談羋月橋施工方,立即全面無條件停工,同時,派員對停工進行24小時監管。“若施工企業仍然施工,將嚴格問責追責。”

該通報顯示,10月10日、10月24日,荊州市委書記何光中先後兩次聽取匯報,並提出明確要求。

據楚天都市報報導,11月18日,荊州市文旅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振彬在接受採訪時質疑稱,由於雙方征遷補償金額未能達成一致,荊州市文旅區管委會“無奈”放棄征遷,直接在養殖基地旁邊開始施工,並設立了三米高的隔離牆,隨後爆出中華鱘意外死亡消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生存狀態和環境條件,完全由一家民營企業說了算,是否符合情理?”

從幼魚長到親魚要20年

1999年,經農業部漁業局批準,恆升公司獲得中華鱘馴養繁殖資質。2009年11月,農業部官網公布的第1284號公告顯示,恆升公司等全國9家公司或部門通過專家評審,被確定為中華鱘增殖放流苗種供應部門。

20世紀70年代,還有10000余尾中華鱘在長江裡繁殖,“去年(2017年)只有20幾尾。”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在2018年7月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這種能長到4米、1400多斤、溯江而上近3000公里的龐然大物正面臨著野外滅絕的風險。

人工增殖放流中華鱘,已被列為中華鱘拯救行動計劃的重要措施。

中華鱘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商業利用尚未放開。荊州市水產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恆升公司的中華鱘不能進行商業買賣,所以,該公司養得越多,負擔越重。

從物種保護角度,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和國務院辦公廳先後印發《中華鱘拯救行動計劃(2015-2030年)》、《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 ,從國家層面采取多種措施,保護長江旗艦物種。

野生中華鱘被取卵、受精、孵化得到的個體,被稱為子一代。它們被飼養十多年後性成熟,成為親魚,產卵、受精、孵化得到中華鱘被稱為子二代。

一般而言,子一代中華鱘比子二代的“體質”更好,遺傳多樣性更豐富。

由於從2009年開始,中國停止科研捕撈野生中華鱘,而中華鱘從受精卵孵化到成年、性成熟,需要漫長的等待和大量資金投入,“至少需要12年(雌性、養殖個體),一般需要20年”,這意味著,在一段時間內,全國範圍內不會有更多的子一代中華鱘親魚。

中科院院士曹文宣等人向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提供的論證意見稱,2016年的調查顯示,全國飼養的中華鱘子一代親本個體不足1000尾,近60%在恆升公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