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奧斯卡·拉片:《黑色黨徒》顛覆美國主流電影史


1905電影網專稿 《黑色黨徒》曾獲去年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此次獲得奧斯卡6個單項提名,不是很多,但囊括了影片、導演、表演、劇本和技術全方位的獎項類別,間接體現影片在整體上的高質量水準。

 

導演斯派克·李以《她說了算》《為所應為》成名,是在90年代嶄露頭角的非裔電影人,也是當今世界影壇上最為知名的黑人導演,但本片卻是他第一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

 

對非影迷來說,認識他更多的場合或許是在NBA的觀眾席上—他是紐約尼克球隊的超級球迷!


 紐約“著名球迷”斯派·李

 

《黑色黨徒》改編自羅恩·斯塔爾沃斯在2014年出版的自傳回憶錄,講述了科羅拉多州科泉市的黑人警探羅恩通過電話偽裝白人口音與當地3K黨成員交談,隨後白人同事菲利普代替他臥底3K黨組織內部,兩人合謀成為“3K黨騎士”,最後成功阻止一起爆炸襲擊案。


 

影片原本由《逃出絕命鎮》導演喬丹·皮爾拿下改編版權,後來他轉當製片人改由前輩斯派克·李執導。

 

有趣的地方在,這個黑白警察“合二為一”的劇情與《逃出絕命鎮》裡“黑皮白心”的故事內核不謀而合,他們都為黑人題材影片找到全新的敘事視角,為反種族主義表達另辟蹊徑。

 

在這部電影裡,有警匪人物,有臥底竊聽,有動作懸疑,有喜劇幽默,這些類型元素不服務於它們各自歸屬的單一類型片形態,而是雜糅一體,成為斯派克·李個人強烈意識形態的輸出載體。


 

解讀《黑色黨徒》,要從意識形態的邏輯出發,從政治電影出發。

 

電影是娛樂,是藝術,也是意識形態的宣傳工具。每一部好萊塢電影都離不開美國政治,好萊塢構建美國是既定事實。

 

60年代末,美國人權運動不斷高漲,隨即形成一股“黑人剝削片”的創作熱潮。這些電影以黑人為主角,講述帶有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犯罪故事,成為當時美國電影的非主流。

 

《黑色黨徒》在一場男女主角的對話裡也提及了火熱一時的黑人電影《夏福特》和《超飛》,正是對“黑人剝削片”的致敬。


 

如今,黑人電影在美國已經不再小眾,特別是在川普政府領導的政治大環境下,3K黨再度抬頭,白人至上主義蔚然成風,種族主義問題日益嚴峻,非裔美國電影人也必須在電影創作中挺身而出,扛起攝影機做出回應。

 

《黑色黨徒》的出現,正是基於這樣的政治語境。它站在美國主旋律電影的對立面,不走政治傳記片的傳統路線,僅僅去書寫人物肖像史,而是把整部電影打造成當下美國社會分裂的一面“照妖鏡”。


真實故事發生在1979年,影片往前推至1972年,那正是尼克松第二次競選美國總統的年份,種族歧視問題也相當嚴重。

 

Black Power和White Power以黑人學生會和科泉市3K黨組織為代表在片中對立存在,儘管影片耍盡花招戲謔3K黨,但以白人警察系統裡的黑人警探羅恩為視點中心,導演的敘述視角選擇不站隊,從中間路線講述這個臥底故事。


 

電影不是極端的左翼表達立場,在嚴厲批判白人3K黨的同時沒有完全美化黑人形象。

 

當菲利普初見3K黨分會領導人布雷奇韋,布雷奇韋告訴他自己曾被兩個黑人開槍射傷,他的妻子也被一群黑人強奸。


 

當羅恩與激進的黑人學生會主席帕特裡斯約會,對方形容美國人和黑人是對立人格,他暗示自己的警察身份,更想從體制內改變對抗現狀。

 

“不要覺得我不戴黑人帽子,不穿黑人夾克,不戴黑人眼鏡,不天天喊著殺白人,我就不關心我們的人”,當羅恩在帕特裡斯面前揭曉真實身份時,他是這樣說的。

 

這些對話可以看出,斯派克·李並不推崇把白人一棍子打死的偏激想法,這也是影片不具備煽動性的主因。


 

羅恩與同事菲利普共謀虛構出周旋於黑白兩道的“羅恩”,他好比是斯派克·李在現實中的形象化身——一個混跡在以白人為主要群體的好萊塢裡的黑人導演。

 

當主流觀眾越是認同《黑色黨徒》,斯派克·李通過好萊塢電影這一大眾媒介改變當下美國白人和黑人極端分子的意識形態、緩解黑白種族對立分裂的力度就越大。


 

在一場3K黨的內部會議裡,康妮積極參與卻暗遭丈夫菲利克斯驅趕,在3K黨的野外射擊訓練時,他們也對同性戀發表歧視言論。

 

白人不僅歧視黑人,白人內部也存在歧視女性和同性戀的鄙視鏈,這些細節筆觸在電影裡同樣一一閃現,細膩映照當下的社會亂象。


 

穿過反對歧視的表意層面,影片的實質是反對一切暴力。

 

引爆炸彈的那一刻,沒有觀眾理想裡來得高潮迭起,電影的高潮戲不在這裡,也不在羅恩向3K黨領袖大衛·杜克公布自己是黑人的荒誕一刻。


 

而是當結尾敲門聲響起,羅恩和特拉裡斯在象徵著歷史時光的走廊上舉槍滑行,目視前方,窗外的3K黨聚集燃燒十字架,電影就這樣無預警地滑入殘酷現實。


 

電影能以幽默姿態戲耍3K黨,能虛構美好收場,但現實不能。

 

先前這個玩弄3K黨的故事越是顯得荒誕不羈,越是拍得輕鬆不刺激,結尾直接插入的8·12弗吉尼亞州暴力衝突事件的紀實畫面就越顯得觸目驚心,高潮跌宕。


 

“血統與土壤”的口號無縫對接美國當下,大衛·杜克仍然在世,號召 3K黨要朝著川普在演講裡暗示的那樣:邁出第一步,把美國從黑人手中搶過來!白人女孩希瑟·海耶則在弗吉尼亞種族衝突中不幸遇難。


 

“Power to the people”,這句人道主義口號才是影片要傳達的政治立場,“政治正確”也在這裡淪為一種陳詞濫調的批評。


 

《黑色黨徒》的另一大亮點是利用嫻熟的電影語言技巧和互文的敘事方式巧妙顛覆美國主流電影史。


 

影片的開場來自影史公認經典《亂世佳人》,一個吊臂升起鏡頭對準美利堅聯盟國國旗,這面具有種族主義意味的旗幟,匹配剪輯到鮑德溫大放厥詞的種族言論,相當諷刺。


 

然後一個航拍鏡頭越過山頭,電影開始帶領我們重新進入美國,也將重新用光影書寫美國歷史。

 

《亂世佳人》的原著小說《飄》具有明顯的種族歧視傾向,對美國蓄奴南方州的美好渲染以及對3K黨白人英雄化的描繪至今遭到黑人抵製。


 《亂世佳人》

 

影片的非裔角色設定十分刻板,黑人不是奴隸就是女仆。儘管飾演女仆的黑人演員哈蒂·麥克丹尼爾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成為史上首位獲得“小金人”的非裔演員,當時卻因為種族隔離制度,無法參加亞特蘭大的首映禮。

 

《黑色黨徒》不僅借用影像文獻素材反諷《亂世佳人》,片中羅恩和3K黨頭領大衛·杜克的通話也意有所指:“保姆平基就是我的哈蒂·麥克丹尼爾”“黑鬼就像一條忠心的好狗,有一天走了,你也會傷心的。”

 

反諷的第二部影片是格裡菲斯執導的影史巨製《一個國家的誕生》戈達爾曾說“電影始於格裡菲斯”,同樣,3K黨也始於《一個國家的誕生》。


 

這部講述美國內戰與重建的史詩大片在電影史上首次創造平行剪輯、交叉剪輯和“最後一分鐘營救”的敘事技巧。儘管地位崇高,卻暴力化、邪惡化黑人奴隸,種族歧視色彩非常濃烈,間接助長了3K黨的出現。

 

臉譜化的黑人角色也影響了後世許多好萊塢影片,包括《亂世佳人》。

 

《黑色黨徒》的第三幕運用《一個國家的誕生》裡經典的平行和交叉蒙太奇來展現黑人和3K黨的集會,最後引爆炸彈的場面也是按“最後一分鐘營救”的節奏來剪輯。

 

在各自的集會裡,一遍在譴責怒斥《一個國家的誕生》,一邊在激情觀賞《一個國家的誕生》。


 

斯派克·李無疑是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白人創造的手法反諷白人,相當毒辣、腹黑。

 

白人和黑人的銀幕刻板形象也在片中實現倒置。白人男性不再是英雄,是反被炸死的蠢貨,白人女性不是蛇蠍美女,也不是甜心寵兒,菲利克斯的老婆康妮一如《亂世佳人》裡的女仆,肥胖、愚忠。


 

只有黑人羅恩是銀幕英雄嗎?

 

3K黨自毀於炸彈爆炸,羅恩也不是最後拆炸彈的人。沒有任何一個人在這部電影裡成為英雄。

 

雖然羅恩及時趕到爆炸現場,特拉裡斯幸免於難,但有情人沒有終成眷屬,他們因政治立場不同,感情問題懸而未決。


 

雖然羅恩受到白人警察同事的認可和稱讚,警局內部也處理了槍殺黑人小孩的種族主義者,但警長最後要求把臥底行動的一切調查證據都銷毀,掩蓋了3K黨行凶的暴力真相。


 

這段戲劇性的反轉處理也間接回擊了《抱歉打擾》導演布茨·賴利此前對影片利用羅恩的警察身份背景“洗白”美國警察群體的質疑。

 

結尾倒掛美國國旗,由紅白藍轉為黑白兩色。電影一如現實,沒有結局。


 

對於即將揭曉的奧斯卡,入圍最佳男配角的亞當·德賴弗在戲裡發揮空間不足,是功能性角色,基本屬於陪跑。


 

影片的主題旋律和羅恩的個人旋律非常有記憶點,但是其它音樂大多是這兩首的變奏,重複單調,獲得最佳配樂獎的幾率不高。

 

勝算最大的還是最佳改編劇本,其次是最佳剪輯。

 

剪輯不僅運用了平行、交叉蒙太奇,羅恩與3K黨通話時充滿戲虐感的漫畫式分屏,黑人演講時特寫、剪切合並台下的聖女貞德式的觀眾肖像,都是十分突出的形式技巧。


 

如果《黑色黨徒》拿下最佳影片或最佳導演,是否意味著奧斯卡也同意改寫《亂世佳人》和《一個國家的誕生》的影史地位呢?

 

恐怕沒這麽容易。

 

劃重點:1905電影網將於2月25日上午7:30,全程視頻直播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不見不散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