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影節放映事故背後的羅生門,是誰在給誰加戲?

  作者/張瀟瀟

  “春天,到北京看最好的電影。”

  經過八年運作,北京國際電影節已經成為每年春天帝都影迷的一件盛事。

  這件事數據最能說話:2018年北影節票房達1100萬,較去年同期增長了85%,創造了“搶票堪比春運”的“北影節速度”。

  然而,伴隨著各項觀影活動場次和人數的高企,本次北影節卻因為放映事故頻發,和事故處理時主辦方與影迷溝通時的羅生門,成為了“最糟心”的一屆北影節。

  乾脆叫“北京國際電影放映事故節”得了。一個影迷在影迷群裡公開說到。

  娛樂資本論根據網友的微信微博反饋統計,兩周的北影節放映裡,放映事故達20多起,其中五棵松耀萊成龍影城佔一小半,電影資料館也超過了5起。

  與看了放映事故的電影相比,更加抓馬的事情是觀影后續影迷與影院方、主辦方協調溝通的一系列過程。在協調溝通的過程中,幾方各執一詞,爭執不下。

  “重映”、“賠路費”、“賠五倍票錢”等訴求此起彼伏,“辱罵工作人員”、把抗議者踢群等撕逼戲碼也輪番上演。

  話說回來,大家難道不都是為了愛電影、看好電影而來的北影節嗎?那為什麽事後發生這麽多戲碼,又是誰在給誰加戲呢?

影迷加戲還是合理維權?影迷加戲還是合理維權?

  雙方各執一詞陷羅生門

  說到影迷和組委會最為知名的一架,非《泰坦尼克號》莫屬。

  當時在4月10日,其放映情況十分複雜,幾乎成為羅生門。據幾位影迷描述,在第一次事故放映結束後,約一百人滯留於杜比廳一層,圍住影院經理討說法,要求重映。

  影院對在場的幾十名觀眾每人賠償一瓶水,影片第一次重放,有十四人留下重看,剩餘的維權觀眾出廳討論。廳外觀眾有人情緒激動,經理首先表示,北影節安排重放是不可能的,希望理解,並給觀眾日常商業放映的杜比廳電影券補償,希望影迷回家。此方案不奏效,隨後工作人員建立微信群 “泰坦尼克號杜比放映事故解決群” ,並讓觀眾在紙上登記二選一,退票或擇日重看,擇日重看的方案也由重放一場,在五棵松14號第二場放映搬幾個椅子兩次搖擺。此時第二次放映又出事故,影迷要求立即第三次重映,影院也答應了,但第三次放映仍失敗。直到凌晨5點多,所有影迷才離開。

  娛樂資本論就此事聯繫五棵松耀萊影院經理,詢問《泰坦尼克號》及其余五場事故的細節,對方表示不方便回應。但據一位影迷描述,幾天后,他又拜訪了影院辦公室,影院經理透露,曾為當晚滯留到凌晨5點的幾個人買了外賣肯德基,但沒有人吃。

  提起這件事,北影節組委會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特別委屈,據他描述,出事後,影院除了協商問題還買了吃的,但影迷卻說,“你是打發要飯的嗎?”

  該工作人員介紹說,此次北影節的影片,95%的DCP都在資料館進行了試片,但有些片子寄來的晚,密鑰時間短,或因片方不願意試片等複雜原因沒有進行完整試片。按照常規,每一部電影節的電影都應進行試片,再把DCP拷貝到要放映的影廳,而因為參與北影節的商業影院白天和晚上都有放映,拷貝工作往往要到後半夜進行,光拷貝就需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每一個影廳的片子都單獨有幾十個字母組成的密鑰,一個密鑰隻對應一個影廳一個時間。《泰坦尼克號》杜比版DCP是無法在常規影院放映的,而當天的密鑰只有一個小時試片,工作人員只能拖動進度條跳著測試,因此沒有在試片環節發現異常。

4月11日《泰坦尼克號》事故現場4月11日《泰坦尼克號》事故現場

  據影迷回憶,影片出現事故後,有影迷第一時間找到了杜比工程師,但工程師檢查後認為沒有異常,他的失職致使放映事故持續了80多分鐘,直到越來越多影迷起身反映情況才重新調試。而主辦方工作人員則表示,杜比工程師第一次檢測機器時,機器並無異常,是片源出了問題,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事故。“我們就是怕錯,杜比工程師才大晚上的特意在現場盯著。”主辦方工作人員表示。

  北京電影節展映處副處長林思瑋則透露,當晚滯留到最後的觀眾,是想索要高價賠償。“影院已經出公告了,我們退了票錢,也安排了重映。”林思瑋認為,影院和主辦方已經表示了最大的誠意。

  在耀萊成龍影城發布公告,安排退款重映後,維權群的大群解散了,當晚留在廳內看了第二場放映事故場十四人組成了一個小群。群裡也甚少談論事故,而是交流電影。河豚君詢問當晚他們是否有說過激言語和要求高倍賠償,他們表示沒有這個情況,唯一的訴求只是要知道事故原因和責任人。

  而另外廳外討論的一位影迷證實,當晚確實有幾位外地觀眾索要路費和誤酒店費,但他認為這是合理的訴求。他所見當時在場的影迷中,沒有人索要高額(五倍)賠償。這位影迷名叫柴雲樂,是一名律師。他表示,已將此事上訴至法院,要求消費者的知情權。“我起訴要求的不是賠償,而是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影院的公告隻描述了事故現狀,並沒有涉及到事故原因和責任人,組委會也並沒有發聲,我們要的就是一個說法。”

  影迷山it對河豚君表示,影院經理曾對他說,當晚有觀眾要精神損失,上海來的觀眾索要過路費,還有人索要一年的觀影券。他覺得這屬於影迷的過分要求,但不是影迷主體。“但當晚沒有帶頭大聲嚷嚷的那幾個人帶著一百多人滯留在那,組委會會給安排重放嗎?”他表示。

  柴樂雲對河豚君表示,“打發要飯的”這句話確實有情緒激動的影迷說出過,但他說此話的語境是,他等到凌晨3點,希望能夠安排第三場正常放映,但卻被告知第三次試驗,電影仍在同一時間虛焦時,有一位工作人員無奈地說,“這不就是一場電影嗎?”

  這句話徹底引爆了他的情緒。他的一位已去世的朋友,曾在泰坦尼克號劇組工作過,這部電影對他來說,絕不止是一場電影。另一位被踢出群的網友表示,《泰坦尼克號》是她上小學時,媽媽帶她在影院看的人生第一部電影,20年後她特地帶媽媽重看,沒想到出現這樣的事故。

  另一位影迷則在微博上表示,“我選擇留在那裡近三小時不是為了要錢,也不是為了搞事或者湊熱鬧,我只是為了表達立場。表達我們真的很在意所觀看的電影應該按照標準被正常、完整、符合宣傳描述放映的立場,表達當電影院及相關組織者沒有履行義務時他們必須為此負責的立場。”

  柴雲樂最無奈的是,事故發生後,他在北影節官方影迷群反映維權,但卻被踢出群了,一位群友把他拉回群後,他繼續發聲,隨後他和把他拉回群的群友都被踢了,幾位試圖為他們說話的群友也被踢了。

  一言不和就踢人,這成了雙方溝通中的另一個羅生門。影迷表示,只是表達了合理訴求就被踢出群,展映的志願者和相關工作人員卻認為,踢人是因為影迷說話太難聽。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空山靈雨》的放映之後。網友ars1234在群中反映情況也被踢出官方群,同時踢掉了試圖把她拉回群的朋友。她在微博上憤憤不平地表示,當她問工作人員所以我就活該看這個問題版本嗎?工作人員的回答是:沒有這個意思,請您不要給自己加戲了。收到淘票票的退票資訊後,她表示仍在等官方影迷群和工作人員的道歉。

  河豚君微信聯繫北影節組委會兩位官方群主,管理一群和二群的susan沒有通過好友申請,三群和四群的群主包思嘉則表示,她只是在正常維護微信群的秩序,“雖然北影節是一個年輕的活動,但我們不會接受不負責任的謾罵和輕率的威脅。”當我詢問影迷具體進行了什麽謾罵和威脅,她表示,微信都清了幾波了,無法提供截圖。

  “踢人的包思嘉估計也是累的,北影節期間我有問題都是找她,態度挺好的,反饋也特別及時。”網友林it說。

  誰都委屈,爭執都因為愛電影

  “放映事故有多少場?”林思瑋在聽到河豚君報的數字後,驚訝地反問了一句,得到答案後,他深深地歎了口氣。林是此次北京電影節展映部副部長,也是中國電影資料館收集部主任。據他介紹,本次展映,資料館是協辦方,協辦是第五年,這次北影節展映影片438部,場次超過了1100場,比去年增加了20%,負責展映的工作人員不超過30多人。

  在複盤此次北影節放映事故時,林思瑋總結說,絕大部分的事故時跟設備相關的。畫幅問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放映員技術問題,中國巨幕是4:3,16:9看的時候會比較別扭,在小廳看不出問題來。另一個原因是不同的伺服器兼容不一樣,gdc的伺服器和杜比的伺服器就比較挑,中午測試的時候沒問題,下午就出現放映事故。資料館的三個廳的伺服器也不是一個品牌,在一個廳試片,拿到另一個廳放也可能出現問題。

  除了設備問題,DCP管道太多了也是一個原因,以往洽談的都是第一版權方,今年有一些邀請影片有了國內的版權方,資料館與第一版權方接觸之後,被告知版權已經賣給別人,第二版權方做出的DCP品質參差不齊,很多單獨燒的中文字幕放映時出了問題。有的DCP的版本和伺服器不兼容。他還表示,有七八部問題影片是放映前一天晚上搶救出來的。438部展映影片中,95%都進行了試映,由於白天晚上都有電影節的放映,試片都是後半夜,4-6位審片老師和三位放映員在半個月的時間白天晚上連軸轉,非常疲憊。

  林思瑋表示,放映事故後,電影院第一時間退票,並承諾了補放,但每次都有觀眾留下要求額外賠償。《空山靈雨》放映的Beta帶,是正規的放映帶,不是盜版,不是家庭放映帶,提前也說明了不是修複版。組委會最大的錯誤是沒有說明時長。而這是因為香港寄來的DCP時間特別晚,沒來得及進行試片,而郵件裡也沒說清楚是多長時間的版本。事故發生後,組委會當天下午發聲說明,給資料館和MoMA的影迷退票,給第三場的影迷提前打招呼說可以退票,但影迷在影迷群裡說,要看完了再退。

  最後一場《火花》的放映時,林思瑋就在現場,當天試片的時候沒有任何問題,放映的時候卻跳幀了。他對觀眾表示歉意,宣布放映取消,安排觀眾退票並在5月13號重新放一場,並且承諾如果當天看不了的話可以看資料館5月份任何一部電影,但仍有影迷喊話,“別bb了,趕緊給我放出來。”

  林思瑋對影迷的態度表示委屈,他承認組織放確實有不到位的地方,但影迷這樣刁鑽,這不是良性的溝通方式,影院覺得北影節要賠償,以後就不願參加北影節了。另一位組委會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如果影迷都這樣,那麽以後的展映活動就會在更多考慮安全而失去更多熱門展映片。“如果一個經典的片子,DCP當天才能到,沒有時間試,我們要不要邀請?”他說。

  對於組委會的辛苦,柴雲樂、林it等幾位影迷都表示理解,也很感謝工作人員的付出。但是柴雲樂認為,這並不是組委會不在官方管道道歉和說明原因的理由。“就好像老師遲到了,解釋說我之前很忙,為你們付出了很多,但這不是你遲到的理由啊。”柴雲樂說。

  反派影評主播波米也在節目中表示,不認同那種“得饒人處且饒人,放映的也不容易”的想法,“你容易嗎?”他說。

  “空山靈雨退票是絕對不夠徹底的,他需要對觀眾道歉。不管什麽組織來進行的,每場都賣五六十甚至上百塊錢,那我是花錢的,我不知道這個錢流向哪,我只知道,電影節的票價比我平常看院線片還貴呢,我享受的服務卻遠遠低於院線片的服務,那從消費者的角度我就是應該主張(維權)。

  要道歉也是精神上的補償,不是說我非得訛你要報銷路費,而是說你本來造成的損失就不止一張票價的問題,這個其實是一種尊嚴。北影節現在的解決方式是我給你退票但不給你道歉,其實就是我給你錢,但是我不給你尊嚴,所以這個事情不止是一張票價的問題。” 波米說。

  而對於影迷強烈要求的在官方管道道歉和說明責任方的訴求,林思瑋和北影節組委會工作人員都表示,他們不會逃避責任。而且還北影節結束後,展映方正在總結分析之前所有的放映內容和細節,近期會有妥善安排。

  河豚君詢問北影節組委會為何不第一時間在官方管道說明原委時,兩人都表示,在放映密度極高的情況下,他們的當務之急是保證下一場放映的安全,無暇抽調人力去調查之前發生的事故原因。至於“讓影院背鍋”的說法,林思瑋表示,來參加展映的所有影院都是主體部門,讓他們發表聲明是沒有問題的。在沒有明確事故原因的情況下,第一時間組委會沒有辦法立即表態,之前《空山靈雨》發了官方微博,影迷還是不依不饒,到後來采取現場解釋,這是過渡的方式。

  影評人隱形呼籲,北影節需要建立常態化,專業化的機制,專門應對消費者溝通反饋的管道。幾位影迷也都表示,維權是因為在乎,愛電影,愛電影節。

  “我參加了四屆電影節了,今年看了33部,真心希望北影節可以好。”,一位被踢出群的影迷說。當河豚君把組委會的解釋告知幾位影迷時,他們表示,這樣是可以接受的,期待回應,也強烈譴責那些提出過分要求,辱罵工作人員的影迷,“真正損害電影節形象,玷汙電影的是這些人。”柴樂雲說。

(責編:YY)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