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商業保理等劃歸銀保監會,“準金融”活動監管更新

盤和林 時評作者

5月14日,商務部發布《商務部辦公廳關於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和典當行管理職責調整有關事宜的通知》,稱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行的監管職責,已於2018年4月20日由商務部正式劃歸銀保監會。

事實上,之前市場早有聲音稱,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行等“準金融”機構將劃歸為原銀監會監管。這也是落實監管部門多次強調的“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經營,都要納入監管”的要求。此次政策的頒布,的確能在整合金融監管資源、疏通金融監管渠、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方面,起到不小作用。

在監管劃歸之前,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行可謂是處於做著準金融業務,卻由於有別於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一直遊離於金融監管之外的狀態。

以商業保理為例。商業保理是一整套基於保理商和供應商之間所簽訂的保理合約的金融方案,包括融資、信用風險管理、應收账款管理和催收服務。中國的保理市場可分為兩類:商業保理市場、銀行保理市場;商業保理由商務部負責監管,銀行保理由銀監會負責監管。這種監管的條塊分割,既不利於統一監管,也不利於市場的長遠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金融不斷深化,這些準金融機構的規模越來越大,其規模和風險逐漸具備了金融機構的特點,甚至風險並不比金融機構小多少。

根據商務部報告,截至2017年底,全國商業保理企業注冊資金折合人民幣累計超過5700億元,中國注冊商業保理法人企業及分公司共8261家,同比增長48%,實際開業約1600家,商業保理業務量達到1兆人民幣,融資餘額約為2500億人民幣,並且仍處於高速增長的狀態。

在這看似繁榮的數據背後,也隱藏著一定的泡沫和風險。這些數量總計超過2萬家的類金融公司事實上大多未從事實質性業務。根據商務部2016年全國風險排查情況來看,保理公司中,近八成為未開業的空殼公司,部分公司處在失聯、超杠杆經營的狀態。這也是準金融機構的另一個特徵,融資租賃、典當公司也或多或少的存在這些問題。

在金融監管部門重新劃歸的背後,其實是對行業認知的改變。從行業本質角度而言,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行都存在行業定位的模糊的問題。

雖然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行目前原則上還不屬於金融機構,甚至只被稱作“類金融”機構,但它們本質上其實都屬於債權類業務,都是基於物品流轉的金融,並逐漸在市場中卻異化為真放貸的業務,具有明顯的金融經營屬性,實際上可以視為準金融機構。按照金融監管範疇歸屬,的確應該劃歸銀保監會監管,這種劃歸是合理並正確的。

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行的監管職責正式劃歸“銀保監”,但有分析稱,未來仍可能采取雙架構模式,監管主體或落在地方金融局,由地方金融辦負責日常的監管和風險處置。但無論監管主體在誰,此舉毋庸置疑會產生積極的金融功效。該政策的頒布有利於監管的統一和規則制定,實現監管全覆蓋,形成監管合力,更好的推動準金融機構向著正規“金融部隊”轉變。

實際上,此次監管職責的劃歸並不是一次簡單的權責移交,而是意味著對準金融活動監管更新。管權統一只是監管更新的第一步,未來對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和典當行業的監管必然會更加嚴格,對行業亂象的整頓必將加快步伐。這既是當前監管形勢所迫,也是整頓金融市場不良之風、促進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