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十而已”的女人,也是平凡的俗女!

最近,《三十而已》真的是太太太太爆了!

火爆到隔壁頂級資源配置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其話題和熱度幾乎都被完全覆蓋了。

顧佳何時離婚、林有有被扇耳光,

陳嶼和鍾曉芹何時複婚、王漫妮和海王何去何從;

顧佳的香奈兒包包,在全體愛馬仕中的合影被剪掉,王漫妮一張上百萬的單子,都成為了今年國產劇的名場面。

這些話題,幾乎每一天都在輪番著上熱搜,

雖然《三十而已》大爆,但是評分從開局的8.3已經降到了現在的6.9,

這也說明了此部號稱新時代現實主義、女性主義的劇集,還是無可奈何的走向了以爽劇模式吸引人的結局。

原本是顧佳飾演的全職太太,如何在家庭、自己的追求中做到平衡與取捨,

中產階級又是如何一步步帶著“屈辱”晉升,或是一失足,而一敗塗地,

原本是代表了千千萬萬的滬漂、京漂、深漂的王漫妮,

在大城市努力卻“艱苦”的生活,一邊是付出了青春、不捨,一邊是必須要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境況;

多少年輕人在大城市裡奉獻了青春,卻無法立足,表面“精致”,內裡卻是“窮”。

原本是缺少交流、精神層面也不契合漸行漸遠的相親的現代夫妻生活……

結果,原本耳目一新的顧佳故事線結局,只能靠正宮與小三這樣的爆點來吸引觀眾,

王漫妮的故事線也是不切實際的帶著十萬元去英國深造,鍾曉芹成為網絡小說家、追妻火葬場更是脫離了現實。

又一部高開低走的劇集,本意是講述女性的生存現狀,

最終,卻一步步滑向了“正宮打小三”、“追妻火葬場”、“網絡小說爆火”這樣的爆點收尾。

2019年,有一部台版的“三十而已”卻收獲了豆瓣9.1的高分評價,

雖然,《S女養成記》的劇名,有些勸退觀眾,但其高口碑的評價,就足以說明了它的高質量、高品質。

既有東方式的質樸、溫馨本質,也有家庭和社會給人無形的難以逃脫的壓力,

還有台灣省鄉土的幽默與本土梗,笑中帶淚,溫馨又真實。

39歲的陳嘉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還丟了工作,

正式加入女loser的行列,這是什麽意思呢?

這表示當年不惜引發家庭革命,也決心要離開家鄉的她,在台北奮鬥了近二十年,到頭來是一場空。

說到俗女,就要先從她的家庭談起,

台灣淳樸的鄉下,三代同堂,全靠阿公的中藥行衛生,爸爸是個老好人、媽媽怎怎呼呼、心地善良,

身為長孫女的陳嘉玲,和台灣時代建設差不多時間出生,與台灣經濟同步成長,

小時候的陳嘉玲,沒有人陪她玩的時候,她就自己找樂子;

沒人陪她說話的時候,她就自己跟自己對話,

她是這麽寶貝她自己,想盡辦法讓自己開心。

而長大後,即將邁入四十歲的陳嘉玲,

雖然一路跌跌撞撞,也是貨真價實地活了大半輩子,

愛過人,也被愛過;被人辜負過,也辜負過人,就算現在一無所有,天也不會塌下來,

她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要怎麽走,但他告訴自己,接下來的每一天,她至少不違背自己的內心和感受,

平凡而誠實,普通為理直氣壯的往前走,做一個接受自己的俗女。

今年的《三十而已》,雖然也讓很多在都市打拚的年輕女性看到了自己,

但其實並沒有獲得大部分中國女性的共鳴;愛馬仕包包、奢侈品店櫃姐、海王、網絡小說、追劇、下午茶、無糖蛋糕……

這些物質主義的精致生活,可能是當下都市女性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村婦、早點鋪的母親、三線城市的普通女性的生活與煩惱並沒有那麽“光鮮亮麗”。

而《S女養成記》非常可貴的一點是:

它用倒敘和正敘交叉的手法,將那些久遠的台南小城生活與繁華都市的生活一同講述,

既可以讓觀眾感受到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和無可奈何,又可以讓大家追憶起那些質樸溫馨的兒時時光,

就那麽柔軟的戳中了我們內心最純真、最久遠的那一塊回憶。

不管“二十不惑”還是“三十而已”或者“年方三十九的陳嘉玲”,

我們每個人都是白天穿著襯衫、包臀裙、高跟鞋在辦公室裡對老闆賠笑的都市女,

但在夜晚的夢裡,我們又回到了那炎熱但是溫暖的鄉間生活,

寬敞的鄉下大屋,一邊搖著蒲扇,一邊給自己講故事的奶奶,那些菜園子摘好的新鮮絲瓜,還有雖然不健康但是美味的豬油飯,

沒有媒體和網絡的大肆入侵,記憶是和鄰居小孩一起玩球和母親、奶奶的吵吵鬧鬧。

在現代生活裡,陳嘉玲是俗世觀念裡的女loser,

三十九歲高齡,還在做著毫無上升潛力的女秘書工作,監督肥胖的上司吃藥、吃蔬果盒,還要幫他周旋在妻子和小三之間,

就連新來的年輕漂亮的女員工都說:

“我想去銷售部門,因為我還年輕想去更有挑戰的部門!”

而穩定無挑戰的秘書工作則被默認為“中年女性”的工作。

在大學時落魄、邋遢,但是如今發達的前男友的婚禮上,喝的伶仃大醉,

心不甘、情不願的包出大紅包,被抱著孩子的大學女同學評價為:

“二十歲喝醉是可愛,三十歲喝醉是可憐!”

和男朋友同居了四年,在幾乎絕望的時刻,終於等到了男朋友接受自己的求婚!

卻還要在選婚紗時苦笑、滑稽的應對男朋友母親老土的眼光:

一件長袖、寬鬆、包身的白色紗裙......

這才是平凡女性的生活,高不成、低不就,雖然有的是心酸和委屈,但是總有那些閃光的時刻。

工作時偶然放放空,

幻想自己將口紅塗在老闆的肥頭大臉上,也是現代人苦中作樂的黑色幽默;

而留在心底最美好的部分,永遠是讓她開朗生活下去的理由,

是小時候看到二姑姑不願意結婚,默默的哭,還是選擇一個人抗下所有虧損的彩禮,

小小的陳嘉玲就懂得在二姑姑不高興的時候說笑話逗笑她;

這種同性之間超越年齡和境遇的共鳴是讓人動容的。

從大城市回來的姑姑,帶著全科滿分的小表姐回家,

媽媽和自己一樣都比不上人家,但是仍然自給自足的快樂,

雖然表姐會說英語、全科滿分,但是戴著眼鏡,一點都不漂亮;

雖然表姐成績好,但是我踢球從來都不會輸,

陳嘉玲到39歲,生活過得越來越麻木,心情越來越浮躁,

對曾不在乎的婚姻越來越渴望,對世俗的眼光越來越害怕時;

當故事閃回到自己小時候時,那些溫暖的部分,還是像光一樣照進有裂痕的生活。

小小的女孩陳嘉玲,從小觀察著自己小城家族裡普通的女性,

內向、隱忍又超前的二姑姑、委屈又樂觀、善良,還有點暴躁的媽媽,

刀子嘴豆腐心的奶奶、回到老家開始炫耀自己大城市成就的姑姑……

作為成年女性,她們都有自己的缺點,她們不成功,也不算漂亮,但是陳嘉玲還是毫無保留的愛著這些女性,

三十九歲的陳嘉玲,到頭來,還是沒能成長為自己理想中的大人。

好像這個時代女人們,面對年齡和時光,總是有或有或無的焦慮或者膽戰心驚,

《三十而已》裡已經堪稱完美的顧佳,在去了一趟富太太家裡就開始想“我們十年後是不是也能過上這樣的生活”;

三十歲的王漫妮想要找到一個鍾情自己,又有趣又有錢的金龜婿……

在焦慮盛行的時代,幾乎每個年齡段的女性,都希望自己能活成一個模板的樣子,

不斷地去考慮自己缺失了什麽,一個優質的老公、完美的家庭、獨立的工作、抗住歲月的“少女感”臉蛋還有纖細的身材,

但是卻忘了自己擁有的是那麽耀眼,沒有成為理想的大人的自己才是真實的自己。

不斷的焦慮年紀增長,不斷焦慮未來的自己,

能不能成為自己理想中的那個人,能不能像社交網絡裡三十歲、四十歲的女性那樣,成功而完美,

是這個時代販賣給女性的焦慮,和很多女性的膽戰心驚的感同身受。

但是《俗女養成記》卻告訴我們:

學會接受三十九歲依然一事無成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好好愛自己,

即使沒法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大人,但是自己仍然擁有無與倫比的童年,

我們終究無法成長為父母所期待的樣子,但他們依舊毫無保留的愛著我們,

我們要做的只是與自己和解,接受一個世俗眼光裡不成功的自己。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

轉眼都飄散如煙,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