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愛上端午,就是愛上家的味道

從戰國時代開始,端午節至今已經存在了兩千多年。在如此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它伴隨著人類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發展而變化。端午節到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滿滿的文學情懷和民俗意趣,今天我們一起來品味端午文化。

端午節到了,你是否想念你的家鄉?在你的家鄉,端午節是怎麽過的?有哪些特別的風俗?每一個傳統的節日,我們都會因為家人的團聚而心生力量。愛上端午,就是愛上家的味道……

風俗意趣,品味端午

吃粽子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品讀詩詞,守望端午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賞析

端午節起源的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屈原。詩人感歎屈原作為忠誠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

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

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

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

果然奪得錦標歸。

賞析

“競渡”就是現在賽龍舟活動的前身。為了衡量競渡的勝負,唐人創造了“錦標”的比賽制度,指在龍舟劃到終點的時候,以搶奪浮標來判斷勝負,搶得頭標的人就是比賽的冠軍,鼓聲擂動,船隻齊發,爭先恐後,驚嚇得水鳥亂飛,只為奪得錦標。

表夏十首(節選)

【唐】元稹

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

哀哉徇名士,沒命求所難。

賞析

“浴蘭”指古人端午節“浴蘭湯”的習俗,用草藥煎湯淋浴。因為粽子用絲線纏裹,所以說“彩縷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稱粽子為“角黍”。唐代開始用糯米代替黍米來製作粽子,色澤變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為“香粳白玉團”。

乙卯重五詩

【宋】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賞析

這首詩具體描寫了當時人們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平淡的閑言瑣事在詩人的筆下變得瑰奇純粹。詩人把生活的真味都寄托在端午生活的描寫中,仔細閱讀,方有所悟。

漁家傲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酈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賞析

五月裡石榴花兒紅豔豔,綠楊雨中默默站立,絲線纏裹的粽子盛放在金盤裡,扇子上面畫著雙鳳凰,正是端午時節,浴蘭湯,喝菖蒲酒,樹葉叢中黃鸝的叫聲驚醒了朦朧中的好夢。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裡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賞析

五月五日端午節,你贈與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到,新結交的知己在萬裡之外。往日為國盡忠的人,現在白發蒼蒼。儘管三湘和這裡相隔很遠,仍然想要從屈原那裡獲得慰藉和力量。

名篇記憶,感受端午

四十餘年前,我鄉端午節過得很隆重。

端陽憶舊(節選)

豐子愷 | 文

我幼時,即四十餘年前,我鄉端午節過得很隆重:我的大姐一月前製“老虎頭”,預備這一天給自家及親戚家的兒童佩帶。染坊店裡的夥計祁官,端午的早晨忙於製造蒲劍:向野塘采許多蒲葉來,選取最像寶劍的葉,加以劍柄,預備正午時和桃葉一並掛在每個人的床上。

我的母親呢,忙於“打蚊煙”和捉蜘蛛:向藥店買一大包蒼術白芷來,放在火爐裡,教它發出香氣,拿到每間房屋裡去熏。同時,買許多雞蛋來,在每個的頂上敲一個小洞,放進一隻蜘蛛去,用紙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煙的火爐裡煨。煨熟了,打開蛋來,取去蜘蛛的屍體,把蛋給孩子們吃。到了正午,又把一包雄黃放在一大碗紹興酒裡,調勻了,叫祁官拿到每間屋的角落裡去,用口來噴。噴剩的濃雄黃,用指蘸了,在每一扇門上寫王字;又用指撈一點來塞在每一個孩子肚臍眼裡。據說是消毒藥的儲蓄;日後如有人被蜈蚣毒蛇等咬了,可向門上去撈取一點端午日午時所製的良藥來,敷上患處,即可消毒止痛雲。

邊城所在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是端午、中秋與過年。

邊城(節選)

沈從文 | 文

邊城所在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是端午、中秋與過年。三個節日過去三五十年前,如何興奮了這地方人,直到現在,還毫無什麽變化,仍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義的幾個日子。

端午日,當地婦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任何人家到了這天必可以吃魚吃肉。大約上午十一點鍾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把飯吃過後,在城裡住家的,莫不倒鎖了門,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劃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腳樓門口邊看,不然就站在稅關門口與各個碼頭上看。河中龍船以長潭某處作起點,稅關前作終點作比賽競爭。因為這一天軍官稅官以及當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

劃船的事各人在數天以前就早有了準備,分組分幫,各自選出了若乾身體結實手腳伶俐的小夥子,在潭中練習進退。船隻的形式,與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體一律又長又狹,兩頭高高翹起,船身繪著朱紅顏色長線,平常時節多擱在河邊乾燥洞穴裡,要用它時,拖下水去。

每隻船可坐十二個到十八個槳手,一個帶頭的,一個鼓手,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持一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為節拍,把船向前劃去。帶頭的坐在船頭上,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手上拿兩枝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隻的進退。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隻的中部,船一劃動便即刻蓬蓬鐺鐺把鑼鼓很單純的敲打起來,為劃槳水手調理下槳節拍。

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聲,故每當兩船競賽到劇烈時,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紅玉老鸛河時水戰擂鼓,牛皋水擒楊么時也是水戰擂鼓。凡把船劃到前面一點的,必可在稅關前領賞,一匹紅,一塊小銀牌,不拘纏掛到船上某一個人頭上去,皆顯出這一船合作的光榮。好事的軍人,且當每次某一隻船勝利時,必在水邊放些表示勝利慶祝的五百響鞭炮。

賽船過後,城中的戍軍長官,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個節日的愉快起見,便把綠頭長頸大雄鴨,頸膊上縛了紅布條子,放入河中,盡善於泅水的軍民人等,下水追趕鴨子。不拘誰把鴨子捉到,誰就成為這鴨子的主人。於是長潭換了新的花樣,水面各處是鴨子,同時各處有追趕鴨子的人。

船與船的競賽,人與鴨子的競賽,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來源 |綜合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