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奪走熊頓生命的 淋巴瘤治癒率 正在提高

一提起淋巴瘤,很多人會想起那些因此去世的名人:央視播音員羅京、演員李鈺、香港企業家霍英東……《滾蛋吧!腫瘤君》的原型漫畫家熊頓也因淋巴瘤離世。這種癌症真的如此恐怖嗎?今年9月15日是第15個「世界淋巴瘤日」。近日,一場關於淋巴瘤的科普宣傳活動在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舉行,專家指出,淋巴瘤其實並不可怕,反而是最有治癒希望的癌症之一。

腦侵犯病人成功抗癌

34歲的金先生,2009年5月因反覆高燒、右側扁桃體腫大到醫院就診,被醫生確診為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已然是晚期(IV期)。

看過電影《滾蛋吧!腫瘤君》的人都知道,主角原型漫畫家熊頓患的就是這一類型的淋巴瘤,屬於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見的一種,央視播音員羅京也因此離世。

據中國腫瘤登記中心年報2016年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惡性淋巴瘤每年新發病例數超過8萬例,居全部腫瘤新發病率第八位,居女性腫瘤新發病率第十位。其中霍奇金淋巴瘤佔淋巴瘤的9%-10%,是一組療效較好的惡性淋巴瘤;約90%的淋巴瘤為非霍奇金淋巴瘤,分類較為複雜,療效比霍奇金淋巴瘤相對較差,治療方案更為複雜。

金先生比熊頓君幸運。在經歷了化療、放療、自體乾細胞移植等多種治療方式後,已經出現腦侵犯的他,最終成功對抗癌症。2015年,金先生一家人迎來他們的第二個孩子。

「淋巴瘤具有高度異質性,分型不同治療方案就不同,治療效果也會有很大差異。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包括化療、放療、靶向免疫治療、手術治療、骨髓和造血乾細胞移植。霍奇金淋巴瘤按照規範化療治癒率可以達到90%以上。」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黃慧強教授告訴記者,非霍奇金淋巴瘤雖然預後相對較差,但隨著近年以美羅華為代表的一系列新葯的發展,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癒率有了明顯提高。如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見的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過去通過常規化療手段,患者長期無病生存(可視為臨床治癒)的概率約為50%。近年來化療搭配美羅華等新葯,患者長期無病生存的概率可上升到70%-90%。即經過規範治療,大多數的患者可以達到治癒的療效。」

類似像金先生這樣出現腦轉移的淋巴瘤病人,過去醫學界普遍認為治癒機會渺茫,「但近20年來隨著自體骨髓移植的技術在中國逐漸發展成熟,這部分過去認為結局相對較差的病人在經過化療及自體乾細胞移植後,很大一部分比例同樣達到了治癒的療效。」黃慧強教授說。

無痛淋巴結腫大要警惕

「淋巴瘤的發病原因並不明確,感染、免疫缺陷、遺傳傾向等都可能是潛在的致病因素。」黃慧強教授指出,淋巴瘤臨床表現為無痛性、漸進性淋巴結腫大。由於淋巴瘤細胞侵犯部位及範圍不同,臨床表現很不一致。原發部位既可在淋巴結內,也可在淋巴結外的淋巴組織。

雖然早期淋巴瘤沒有特異性癥狀,但大部分淋巴瘤患者有發熱、體重下降、盜汗、乏力、消瘦、食慾下降甚至皮疹等癥狀。專家提醒,如果出現長期不明原因反覆發燒,或者發熱呈現不規則時,要高度警惕,及時就醫。

「淋巴瘤確診的『金標準』是病理診斷,也就是在顯微鏡下尋找惡性細胞。」黃慧強教授指出,淋巴瘤發病部位不一,臨床表現多樣,與其他腫瘤相比,診斷更為困難。即便再有經驗的醫生,化驗和儀器檢查再先進,都不能替代病理診斷本身。「病理診斷對於確診淋巴瘤是不可缺少的,即便過去曾經患過淋巴瘤,再次出現淋巴結腫大,考慮複發時也要盡量再取組織進行病理診斷。」

淋巴瘤的精準診斷對治療非常關鍵。近年來,PET/CT全身顯像在淋巴瘤檢查時應用頗多,但因其價格昂貴,也引起不少非議。對此,黃慧強教授解釋,PET/CT在淋巴瘤診斷、分期和療效監測上有重要價值,優於常規影像學檢查做出的綜合評價。全身PET/CT對淋巴瘤治療前分期和治療後殘餘病灶上明顯優於常規的CT掃描,可能發現常規CT發現不了的危險病灶。醫生不僅可以通過PET/CT初步判斷病灶是否為腫瘤,還可以通過病灶的葡萄糖代謝增高判斷腫瘤的生長速度。因此除了小部分淋巴瘤(如惰性淋巴瘤等),醫生都會推薦病人在診斷及治療期間規範做PET/CT檢查。

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

實習生 李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