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藥和西藥是朋友,而不是對手!

導讀:中醫和西醫的理論體系不同,因此,正好可以互補的。在各自的理論指導下,正確地運用中藥和西藥,以及正確地聯合用藥,才是中國醫學的獨特之處呀!

當今醫學,疾病譜在不斷地改變,臨床處方用藥亦日益複雜,藥物製劑漸趨多樣化,多葯聯用已成為臨床實踐中的一大方向。隨著中西醫結合工作的迅速發展,中西藥聯用更加廣泛,就此對中西藥聯用的臨床優勢,提出個人看法。

1理論互補

中西兩種醫學由於形成的基礎不同,探索疾病本質的方法各異,造成它們臨床實踐具有完全不同的特色。

西醫對疾病的認識,在外表觀察的基礎上採用實驗研究的方式,藉助先進儀器完成實驗研究的各個環節;

中醫對疾病的認識全部採用邏輯推理的方式,除了觀察疾病的外在表現和詢問病史外,醫生的思維活動貫穿於整個辨證論治的始終。

就現狀而言,西醫偏重於微觀認識,中醫則偏重於宏觀認識;西醫偏重於局部認識,中醫則偏重於整體認識;西醫注重病原的病性,中醫則注重機體的反應性。

因此,臨床治療中,凡以局部表現為主的或以病原致病改變為主的疾病,西醫較中醫優勢大,如某臟器局部病變、急性傳染病、感染性疾病等;

凡以全身表現為主的以機體反應性改變為焦點的疾病,中醫中藥往往比西醫西藥略勝一籌,如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征、膠原系統疾病等。

另外西醫注重疾病的局部表現,善於治標;中醫則注重疾病的局部現象與整體的聯繫,善於治本。

基於上述理論基礎,中西藥聯用使宏觀與微觀、治標與治本充分相結合,充分體現治療優勢。

2協同作用

中西藥聯合應用,起源於清末張錫純之石膏阿司匹林湯,隨著疾病複雜性不斷增加,而中西藥物各有局限性,故中西藥聯合應用越來越受到臨床各級醫生的重視。

臨床實踐已證明,聯用確實可使療效增加,並在許多疑難重症的治療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是中西藥聯合應用的協同作用所在。

即在臨床用藥中,中西藥配合應用,可使療效較單一用藥有顯著提高,這很可能是各中西藥的化學成分進入人體後相互作用所致。

如甘草與氫化可的松在抗炎抗變態反應方面有協同作用,因為甘草甜素有糖皮質激素樣作用,並可抑製氫化可的松在體內的代謝滅活,使其在血中濃度升高且持續時間延長。

故臨床常用大量甘草中藥合劑配合激素治療某些膠原系統疾病,取得比單用激素更好的療效。

當然,並不是所有中西藥聯用均能起到協同作用,相反如毫無顧忌的中西藥配伍,不僅起到拮抗作用降低療效,而且會產生毒副反應。

總之,中西藥必須合理聯用,才能起取得協同促進作用,這有賴於大量的臨床實踐及藥理學實驗研究。

3降低毒副作用

臨床中西藥聯用,不是中西藥味簡單的重疊堆砌或藥物的機械相加,而應在中醫辨證論治及西醫辨病治療的基礎上,取兩種藥物學理論體系之長,對病人作出中醫的辨證診斷,與西醫的辨病診斷,然後進行詳細辨證論治,有目的地加以選擇中西藥,使其相互製約,以降低毒副作用,發揮最佳療效。

還應掌握配伍禁忌,充分發揮中醫的「君臣佐使」、「相反、相使、相殺」等配伍組方理論的作用;

同時,又要以西醫藥學的藥理及藥物理化性質為基礎,注意藥物的協同、拮抗、分解、沉澱、變性以及生物利用度等,特別是含有鞣質的中藥,易與很多藥物形成沉澱,影響藥物吸收,從而降低療效。

最後應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個體差異、地域等,適當調整中西藥比例,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癌症患者在接受聯合化療過程中,往往因白細胞下降或嚴重的噁心嘔吐、納差等消化道反應而終止化療,故我常用四君子東加黃芪、枸杞子、雞血藤、山楂、法半夏來消除副作用,從而使病人保持一定的身體素質來堅持化療。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藥理及臨床實踐報導,活血化瘀中藥與化療葯聯用能促進癌細胞擴散,這可能是因為這些藥物擴張血管,加速血液循環,而使癌細胞得以擴散轉移。

因此各級醫生應高度重視藥物聯用後,出現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4主次兼治作用

所謂主次兼治作用,即在使就診疾病得到有效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中藥或西藥兼顧治療患者所表現的其他次要疾病或癥候,從而達到更滿意的臨床療效。

由於疾病的錯綜複雜,臨床上往往出現一個患者表現多種疾病,或表現為就診疾病伴隨諸多併發症,或表現為複雜的症候群,此時由於中西藥各自的藥效局限,或個體差異,及耐葯情況的不同,單一應用中藥或西藥,是很難全面解決其錯綜複雜的疾病或癥候。

合理的中西藥聯用可以取得全面的治療作用,但機械堆砌用藥,往往取到拮抗作用,甚至會加重或誘發併發症。

故臨證時,本人認為應採取以下幾種聯用方法:

1. 西醫西藥治主病,配以中藥治兼症或併發症。

2. 中醫中藥治主病,西藥治兼病或兼症。

3. 中西藥各治其所長。

5緩急同治作用

西醫注重病原的致病性,有關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導致了各種抗生素的產生,從而對大多數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有異常顯著的療效;

但到疾病的後期,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植物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及代謝系統失調時,西藥則不能取得滿意療效。

中醫注重調節機體的反應性,善治慢性病,通過整體辨證,治以「扶正固本」、「活血化瘀」、「調理氣血」等法,通常能對上述各系統的失調達到調節作用從而取得滿意療效。

目前臨床上有相當數量的患者為急性病與慢性病共存的複合病患者,此時可發揮中西藥各自的長處,採取中西藥聯用,使急性與慢性病同時得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總之,在中西醫結合的臨床工作中,只有深入了解中西醫各自之理論特色,以取長補短,充分發揮中西藥聯用的優勢,避免不合理的聯用,才能使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高。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