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介“包裝”、父母代勞?國際學校面試官一眼就看穿

隨著國際教育的不斷升溫,國際學校的申請名單越來越長,有些熱門的學校甚至出現了成百上千名學生排隊申請的盛況。家長們普遍反映,好的學校入學門檻很高,必須下苦功夫準備才行!甚至還有人為了孩子能申請到名校,不惜把尚在幼稚園的孩子送進補習班補課。

國際學校入學那麽難嗎?

為了入學,真的需要把孩子“包裝”起來去接受招生官的“檢驗”嗎?

為此,菁kids對話北京兩所知名國際學校的招生官,請他們來談談到底什麽樣的學生能入得了他們的“法眼”,以及面試時家長們需要避開哪些“雷區”。

采、文|曹新星 部分翻譯|羅雯

圖|unsplash、受訪者提供

申請“前哨戰”:

提前了解學校,不打“無準備之仗

申請任何一所學校都是一個麻煩並且冗雜的過程。如果把申請學校比作一場“戰役”的話,提前了解學校就是這場戰役的前哨戰。雖然北京的國際、雙語學校每年都在遞增,但想要進入這些學校就讀的學生人數也在逐年遞增。

因此,正式遞交入學申請前,家長要提前做好功課,盡可能全面地了解目標學校以及它們與孩子的匹配度。“說到底,擇校是一個雙向的選擇,需要家校兩方彼此契合。”哈羅北京招生總監Rohan Kara老師說。

“我建議家長們把擇校時重點關注的方面和要求列出來,和孩子一起討論意見是否一致,然後多瀏覽目標學校的官網,關注學校定期發布的簡報,也可以跟周圍認識的在校生家長交流,從而全面了解學校的校風、課程、錄取要求等等。

家長最好是能夠安排時間來學校參觀,實地了解校園環境,走進教室看看真實的課堂,以及師生是如何互動的。雖然探校時不能見到學校裡的每一個人,但是可以和校長或是老師聊聊你最關心的擇校問題。”北京德威英國國際學校招生部總監梁詩琪(See Kay Leong)老師說。

參加學校的開放日是近距離了解學校最有效的方式。

參觀學校時,家長們一定會有很多疑問,比如,學校的課程設定、師資力量和教師的背景如何,學校裡有哪些課外活動或是實習項目,食堂的飯菜好不好吃,學校有沒有帶學生參與的社區服務活動……

針對這些疑問,家長不妨大膽提出來,請學校相關老師予以解答。梁老師指出,“家長一定不要不敢問刁鑽的問題,比如說學校對霸凌行為的政策,對學生精神狀況方面的指導,以及學校對學生健康和生活方面的照顧等等。這些都能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這個學校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在Kara老師看來,孩子的個性和興趣愛好對擇校也十分重要。“如果孩子對某一運動項目特別感興趣,最好是選擇能為孩子提供該運動訓練項目的學校,那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幫助他/她發揮天賦。我們希望孩子有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這個內在驅動力,孩子會自發地探索那些他們感興趣的領域,從而帶動他有目標地主動學習。”

申請“攻堅戰”:

入學測試+面試是重點

總的來說,國際學校的申請流程大同小異,一般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提交申請材料。

二、申請材料通過後,參加入學考試。

三、入學考試通過後,申請者和/或申請者父母參加入學面試,有的學校會對年齡小的申請者進行“隨堂考察”。

四、面試成功,學生按和學校商議的入學時間入學。

每個學校的官網都會羅列詳細的申請材料及申請流程,家長和學生可在官網查閱。

入學考試通常為學術能力測評,用於初步篩選申請者,考試形式大多為機考,即學生在電腦題庫中隨機抽取考卷,回答一些常識性問題。因試卷語言為英語,故對學生的英語水準有一定的要求。

此外,有的學校會要求申請者進行寫作能力測試,英語非母語的學生還需參加英語水準測試。學齡前的申請者無需參加學術能力測試,但需通過學校相關的生活能力測評。

“針對年齡小(2-10歲)的申請者,我們一般不會用‘面試’那麽嚴肅的字眼,我們會安排他們進入一個班級,有的孩子會緊張,有的孩子看到玩具會很興奮,我們會觀察他們在這個班級的表現,是否能適應班級環境,是否會和其他孩子相處,並由此評估孩子是否適合在我們學校學習和生活。”

Kara老師表示,“我們知道,面對招生官時孩子們難免會緊張,會有些不知所措,所以我們會通過對話、觀察等多種方式來多了解申請者,而不是簡單通過筆試或面試就判斷他們是否合格。”

專家支招:

如何避免面試雷區

既然面試如此重要,那麽家長和學生該如何準備才能在面試中脫穎而出呢?通過採訪兩位招生官,我們總結了以下典型的“雷區”及“避雷攻略”,希望能對家長們有所啟發。

>>>雷區一:遲到

好的時間觀念非常重要,考試或面試,遲到是大忌。Kara老師給父母的第一條建議就是“準時到場”。提前規劃好您和孩子的行程,筆試、面試時才能從容不迫地面對。

>>>雷區二:過度準備

兩位老師在採訪中都提到了“過度準備”這個問題,可見這是申請者在面試中最常出現的問題。在國際學校的入學考試中,筆試部分通常考察的是通識問題,由題庫隨機出題,需要學生調動知識儲備,並沒有所謂的“模板”或“樣卷”,因而不需要學生為此多做準備。

面試環節,除一些基本的能力測試題外,招生官通常會問申請者與其學習、生活相關的問題,學生只需根據自身情況作答即可,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然而,在實際面試中,不少學生會提前預設問題,並背好某些問題的“答案”,導致要麽答案過於死板,一看就是精心準備的“正確答案”;要麽就是急於“對號入座”,反而沒有真正地理解問題,導致“答非所問”。

當然,不要過度準備並不意味著申請者不需要為面試做準備。“我們面試的初衷是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申請者,了解他們的性格、習慣、愛好,以及他們面對事情會如何思考和解決,所以他們自然地表現自己就好。家長可以在家和孩子多用英語對話,盡量讓他們習慣用英語表達自己,不要緊張,就是最好的練習和準備了。”Kara老師說。

梁老師也建議申請者:“面試時不要緊張,做自己就好。考試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學校也會全面地評估學生,考慮學生的潛力等等。”

>>>雷區三:找中介“包裝”自己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中介機構聲稱他們可以幫助申請者申請到學校。兩位老師雖然有所耳聞,但都不認為學生需要中介的幫助。

梁老師坦言:“我不太鼓勵家長這樣做,大部分的錄取資訊在網上都可以找到,如果家長還有其他的問題,他們可以給我們打電話或面對面谘詢。另外,入學面試的結果會根據學生回答的實際情況而定,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交流或是閱讀幫助他們提升自信心。家長直接和學校聯繫可以幫助雙方建立關係,及時傳遞資訊和有效地溝通。”

Kara老師則指出,“請中介來幫助學生準備面試我覺得沒有必要,因為精心設計過的答案掩蓋掉了孩子的‘個性’,而這恰恰是我們在面試中最看重的部分。迄今為止,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申請者無一不是個性鮮明,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有獨到見解的學生。”

>>>雷區四:隻回答不提問,不積極不主動

比起被動回答問題,招生官往往對於那些帶著問題來的申請者印象深刻。在面試環節,如果申請者裝作自己什麽都懂,或者隻回答問題,對面試的學校沒有好奇心,也是很難打動面試官的。

“上次我面試過一個學生,很有個性,仿佛不是來接受我們的面試,而是帶著問題來面試我們的。在他身上,你能看到他不僅對能否成功申請上學校感興趣,而且對未來的學習生活感興趣。他會關心學校會不會教他喜歡的體育項目,食堂的飯好不好吃……你會發現,他對自己將來的學習生活有種‘主人翁’的精神,這是長官力的一種表現。真正的長官者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而面試時向我們拋出他感興趣的問題恰好體現了這一點,我們很高興能在申請者身上看到這樣的特質。”Kara老師笑著回憶。

>>>雷區五:父母代替孩子回答

兩位招生官還提到,雖然會聽家長談他們對孩子學業的看法和期望,但他們希望孩子能自己發言。

家長的意見很重要,但作為學習生活的主要參與者,尤其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青少年學生,他們需要有自我判斷的能力,才能在將來的社會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梁老師就建議,“讓學生自己回答問題,家長不應該替孩子回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