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私募基金面臨成長煩惱 三大運營痛點難解決

  近年來,隨著私募資產管理規模的快速增長,券商面向私募拓展業務也呈現蓬勃發展勢頭。從簡單的託管、外包業務到建立整套私募服務體系,券商為私募提供的服務越來越豐富。不過,儘管券商的服務更加細膩,但私募仍有不少煩惱。

  私募為了擴規模往往要與多家券商合作,產品账戶分散在不同的證券公司,這樣就導致一方面交易層面操作難度增加,另一方面也要適應不同託管機構的系統差別,此外,由於產品小而分散,也很難為客戶提供及時到位的服務。

  交易系統操作難度大

  隨著合作券商的數量增多,私募基金在交易層面的操作難度也越來越大。悟空投資創始合夥人王斌介紹,一般私募在哪家券商代銷,產品就要在代銷的券商那裡開戶交易。成立20多個產品就有十幾家券商提供經紀業務。甚至有的券商,由於代銷的營業部不同,也會要求私募成立不同的產品。這些產品體量不大,如果分成3個產品,就要3個账戶同時交易,這在一家券商內部都無法協調,多家券商合作的協調難度可想而知,這大大增加了交易的工作量和內耗。

  滬上某中型私募基金董事長直言,不同的券商對應不同的交易系統,每一個都是單一終端,在產品較多的情況下,需要面對龐大的工作量。

  “如果是公募基金,假設5個產品,每個產品買同一隻股票,各買入20萬股,匯集起來就是一個100萬股的單子。但是私募基金如果要十幾個账戶合計買100萬股,沒有辦法統一下單後再拆分,只能一個個账戶地分別下單。如果有100個產品分在不同的券商,就需要非常多的交易員操作。這樣也很容易出錯,甚至會出現某個账戶多買了,而另一個账戶遺漏了的情況。”一位從業十餘年的私募基金經理表示。

  該基金經理表示,多账戶逐一下單,即便下單速度夠快,但下單先後畢竟有不同,同一標的不同账戶的下單價格也會不同,進而導致產品淨值不一致,對各個账戶來說也是一種不平等。

  另外,上述中型私募基金董事長表示,除了交易問題,券商的客戶群體的穩定性較差,頻繁申贖也會導致一些產品體量大的私募操作困難。

  不過,這一問題更集中在規模較大的私募基金上,部分小型私募表示在產品量比較小的時候,這個問題的困擾尚不明顯。另外,持股周期較長,換手率低的私募基金也較少受此影響。

  需適應不同託管機構系統

  除去交易上的不便,還有一個問題也是私募繞不過去的。按照規定,私募基金的託管人必須是有託管資質的銀行和券商。由於銀行從事私募託管業務更早,話語權更大,私募基金基本上都是按照銀行指定的系統走,並沒有多少發言權,這也讓私募在託管上更偏向券商。但在券商的託管上,私募也必須面對不同託管機構的不同交易系統,以及由此帶來的效率低下。

  “由券商代銷的產品都是單獨託管的,私募在哪個券商發產品,它的託管業務也就放在哪家券商,而每個券商的託管都是分開的,無論是合約還是條款都不一樣。”滬上某小型私募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私募如果託管在銀行,這個問題也依然成立。“銀行的流程是經過層層合規決定的,IT系統也是運作多年的,一般不敢輕易改變,一旦改變會引起很多問題。”王斌舉例說,一個私募在某銀行發一個產品,就要被指定一個系統,託管在其他銀行的話,這個銀行又會指定一個系統。

  也有私募做過努力,嘗試自主開發系統,但最後均不了了之。“券商是不會允許的,因為如果每個私募都這麽做的話,開發出來的系統肯定不一樣,那券商要相應開發很多接口了,這不現實。”華南一大型券商託管部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產品小而多致私募服務缺失

  “每年到了三四月份報年報的時候,私募基金中後台人員都累得要命。不是私募不想做服務,是真的忙不過來。”有私募人士抱怨。

  還有多位私募人士表示,在券商管道代銷的產品雖然數量不少,但規模都很小,增加了不少工作量,私募基金機構人員又不多,很難提供到位的服務。

  滬上某中型私募基金人士表示,在公司發展初期,往往為了擴大規模竭盡所能擴展管道,尋找多家券商進行代銷,但大多券商的代銷能力不足,產品規模都不大。加入合作券商有六七家,基金經理路演都做不過來,私募基金又要為了控制成本節約人員支出,服務很難覆蓋,這也是私募基金的服務缺失的原因之一。“如果深挖一個管道當然更好,可以用更多的時間服務一家,了解和信任度當然就不一樣了。”

  也有北京某百億級私募市場總監表示,如今公司規模有200多億,原先為了發展在很多小管道發了產品,現在根本服務不過來。正在考慮逐步清理一些非重點管道的產品,集中到銀行等大資金方,重點做好服務。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