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易綱面臨8大挑戰 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應頒布監管辦法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文章導讀: 易綱行長首先面臨的將是世界各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趨向正常後中國“兩率”(利率、匯率)政策如何協調運用的挑戰。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

  《中國經濟周刊》 特約撰稿人 | 余莽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13期)

  3月19日,周小川在此前記者會上關於繼任人選的一句“你猜呀”有了答案,1997年加入央行系統工作的易綱成為新一屆政府的央行行長。

  與以往的一些央行行長比,易綱的經歷有兩點不同,一是有多年在美國深造、執教的經歷,二是一直在央行系統工作。雖然易綱沒有像戴相龍、周小川那樣在其他金融領域工作的經歷,但過去20余年他既是中國貨幣政策制定、中國金融改革工程設計的參與者、謀劃者,又是這些政策、工程實施的推進者,加之在央行、外匯管理局主要長官崗位上的多年歷練,同時又在中央財經長官小組辦公室擔任職務,可以說是對中國經濟、金融業以及西方經濟、金融業有較深系統認識的央行管理者。中國央行行長由一位“海歸”擔任,也表明中國是全球化的堅定支持者,易綱的國際視野無疑有助於提高中國在全球金融發展和治理中制度建設的話語權。

  因此相信易綱就任央行行長後,一方面會延續過去一段時間央行所確定的方針及政策框架,同時又會因應社會經濟發展對央行工作提出的種種要求做出新的努力。必須承認,易綱任行長的央行與周小川任行長時的央行無論在職能上,還是在面臨的挑戰及壓力上都有了很大的不同,這些挑戰和壓力有的來自中國內部,有的則來自國際社會。隨著國家機構改革的推進實施,央行將成為集金融改革、發展、開放、監管、調控經濟、引導效率等多功能於一身的超級金融管理機構,或者說是“超級央行”,也將是世界僅見的具有如此多功能的央行。而外部則伴隨著後危機時期全球經濟回暖必然帶來的貨幣政策正常化所引發的國際資本流動變化、金融市場結構變化、金融制度變化等挑戰。毋庸贅言,在央行職能進一步增加、資本市場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挑戰與日俱增的背景下,央行行長這一角色也勢必面臨多方面挑戰。

  挑戰一 協調運用“兩率”政策

  易綱行長首先面臨的將是世界各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趨向正常後中國“兩率”(利率、匯率)政策如何協調運用的挑戰。

  經過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衝擊後的多年掙扎、波動,包括美國、歐元區等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已重拾升軌,迫使這些經濟體逐步退出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具體表現在兩方面:收回流動性、提高融資成本。3月初新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發表證詞時表達了漸進加息傾向,並提到了2018年將加息3~4次的可能性。美聯儲隨後便加息。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發表講話表示對未來的通脹達標更有信心。

  某種程度上說,過去數年中國的貨幣投放也是寬鬆的,在各主要經濟體收緊貨幣流動性的背景下,中國也存在是否同步而行的挑戰。例如當佔人民幣匯率形成權重較大的貨幣啟動加息進程後,人民幣必然面臨是否加息的壓力,若不加息,自己的貨幣必然要承受匯率走軟及資本外流潮重啟的壓力;而要加息,又不得不考慮中國企業、政府甚至居民的債務和杠杆水準還處在高位,資產泡沫“堰塞湖”的警報尚未完全解除,需要考慮因金融整頓所帶來的資金盤面趨緊的實際情況。對中國這樣長期依賴貨幣過量投放推動經濟增長的經濟體,如何在經濟、貨幣外向度提升的條件下實現貨幣對內及對外價格的平衡,對央行行長來說無疑是一項極具挑戰的工作。

  挑戰二 金融發展與穩定

  易綱行長將要面對的第二個挑戰是央行如何承擔起金融穩定與發展的職責。去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已明確要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2017年11月金穩會第一次會議提出: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統籌協調金融穩定和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議事協調機構。其主要職責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審議金融業改革發展重大規劃;統籌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協調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相關事項,統籌協調金融監管重大事項,協調金融政策與相關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等。央行履行金穩會辦公室職責,這意味著未來事關中國金融發展及穩定的基礎工作一定程度上將由央行完成,這既包括中國現代金融體系的建立,又包括行業及市場的發展,還包括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防範及效率控制等。這些工作央行過去可能有所涉及,如巨集觀審慎監管,但從未像現在這樣系統明確,要求央行在傳統職責外,承擔起金融發展和穩定雙重職責。這對央行來說,既是一項新使命,更是一項新挑戰。

  挑戰三 擬定金融業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

  三是面臨央行承擔起金融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擬定職責的挑戰。此次銀監會與保監會合並,把兩個監管機構原來擬定行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央行。這樣的安排從方向上說無疑是正確的,解決了監管部門自己制定規則、執行規則的程式失當問題,避免了監管機構可能出現的任性表現。這樣一種在央行和專業金融監管機構的分工安排,其實也等於明確了一項工作,就是未來一些金融業的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由央行統籌擬定,監管機構的職責就是一個:專事監管。這項分工改變給央行起碼帶來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金融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擬定,二方面是對各監管機構監管功能、監管邊際、監管效率的協調。此次銀監會與保監會合並很多人給予了積極評價,認為機構合並能提高效率,其實這有點一廂情願,關鍵在於監管機構內部建立了怎樣的工作流程,對權力的運用有什麽約束。在這兩個機構的合並過程中,央行首先要解決銀行保險業合並監管的重要制度設計問題,同時更要考慮如何保持和提升兩個機構合並後的監管效率問題。

  挑戰四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四是面臨如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挑戰。2015年“8·11匯改”是在國內金融市場急劇波動、美元匯率上升、出口阻力漸大的情況下作出的重大調整,但因人民幣貶值幅度超過了國內外市場的普遍預期,加之其後央行又放棄了實行了一段時間的匯率形成機制,有分析甚至認為,這次匯率調整不僅導致相當規模的中國外匯流失,同時也使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受挫。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而貨幣的國際化程度高低無疑是一國經濟實力、綜合競爭力的集中體現。一國貨幣的國際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一定要走過由區域化到全球化、由結算貨幣到投資貨幣再到儲存貨幣的過程,其實現速度的快慢並不取決於該國經濟總量的大小,而取決於該國經濟對外部經濟的影響力、該國市場的開放程度及其穩定性、經濟活動效率及經濟增長品質以及技術創新能力等。

  匯率的相對穩定是央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前提,央行於國內應充分發揮自身對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資源管控和支配功能空前強化的優勢,從效率上對金融機構和金融資源使用作出約束和引導,促進金融業在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實現高品質發展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按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在全國兩會期間作出的表述,中國央行是世界大國中唯一常態化地動用基礎貨幣,或常態化地動用信貸政策指引,來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央行。如何做得更加深入、科學,要進一步加強研究,並加強力度。同時,希望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一定要取得實質性突破。另一方面央行於海外需要積極拓展人民幣國際收支、結算的網絡和系統,不失時機地抓住“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人民幣計入SDR、互聯網金融應用技術領先一步等機會,鼓勵人民幣的國際貿易結算和跨境投資,積極打造以人民幣計價、交易、結算的海外資本市場,從人民幣國際化的不同層次多端發力,適時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挑戰五 提高市場開放效率

  五是央行將面臨提高市場開放效率的挑戰。在明確重要金融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擬定由央行負責後,其實就等於明確了未來中國金融業的開放規模及節奏也將由央行統籌負責。過往多年的中國金融業開放基本是通過增多金融機構數量來推動行業競爭,進而達到提升市場服務效率的目的。但由監管的法律基礎和監管取向所決定,這樣的市場開放很難在促進行業差異化發展和提高行業供給品質上有所貢獻。在中國致力推動經濟發展向高品質增長轉變的今天,提高金融供給的品質水準無疑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也應該成為未來央行考慮金融業開放的一個重要方面。第一是要鼓勵那些能帶來更優質產品和服務的金融機構進入市場,第二是要積極引導和鼓勵現有金融機構努力進入新的服務領域,致力提升服務供給層次。對央行來說,提升金融業開放效率還有一個進一步打通國內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聯繫及優化中國資本市場結構的客觀要求,以資本市場供給內容的完善及供給效率的提升為中國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全面的直接融資支持。易綱在之前曾表達過金融業開放要與監管水準相適應的觀點,從經濟發展角度看,金融業開放還有一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客觀要求。

  挑戰六 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

  六是面臨如何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風險的挑戰。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都是通過在市場上流動配置風險和收益而兌現功能目標和盈利目標的媒介和平台,經營風險和控制風險是金融業的天然職能。按周小川較早前的觀點: 金融系統不斷出現大大小小的危機才是常態,不出現危機不是常態,金融市場是在摔跟頭中不斷前進的。鑒此,央行需依各金融領域的風險形成機理和表現特點,分門別類地確立各行業、各市場的風險監管及風險緩釋原則,設計、建造抑製風險過度衍生的監管框架和機制,重點防範由點狀風險衍化成塊狀風險或鏈狀風險。當前開展的金融整頓的一大目標應是通過破除金融嵌套、剪短金融鏈條而最終達到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目的,這些金融亂象的出現並非一日之寒,有著深層次的制度原因和市場原因,故對這些亂象的消除也非一日之功。對某一時間段因某種或多種原因所形成的超過預期的金融風險,央行要責無旁貸地介入這些風險的消化緩解,統籌化解風險的節奏和力度,避免顧此失彼的狀況出現。而圍繞約束、規範金融控股集團、影子銀行、房地產金融、互聯網金融、高杠杆金融活動等,央行應盡早頒布有關的監管辦法。

  挑戰七 引導規範金融新業態

  七是面臨如何引導、規範金融新業態成長的挑戰。技術對經濟活動的滲透能力不斷提升、技術與經濟發展融合程度不斷加深,這既是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準的必然體現,也是經濟增長效率趨向質變的一個重要標誌。這種技術與經濟活動的融合發展必然帶來新的經濟活動業態的產生,在金融領域既會促進新的需求產生,也會帶來新的供給服務的誕生。在中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技術創新動力不斷上升、中國經濟向高品質發展邁進的過程中,相信中國會不斷湧現新的金融業態,央行應利用洞察金融全局、掌握金融供給數據全面、清楚國內金融供給長短板及與外國先進市場的供給差距的情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呵護、鼓勵金融新業態的出現和發展。對因經濟增長以及因各種要素融合衍化,特別是金融與技術相結合所出現的金融新業態,央行必須因勢利導、順勢而為,適時加以引導、加以規範。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對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支付形式也按傳統金融監管方式去管理,那中國也就不會出現以互聯網技術應用為基礎的第三方先進支付方式向全球滲透的可喜局面,假以時日,相信中國的這種金融創新業態必將對全世界的支付格局產生顛覆性影響。

  挑戰八 保持政策獨立性權威性

  八是央行將面臨如何保持政策、制度獨立性和權威性的挑戰。央行功能的增加意味著自身要兼顧的方面在增多,要協調的利害關係也在增多,這一方面要求央行制定的政策、制度要具備相當的前瞻性和科學性,一方面也要求央行各項政策、工具的運用要具有及時性和針對性,要以自身的高效率運行來引領整個金融系統的高效率運行。

  在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漫長過程中,一些居於決策位置的人常習慣於把貨幣政策當成促增長的常規工具使用,在中國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的當下,在強調貨幣政策中性穩健的今天,這是尤其需要改變和摒棄的一種習慣,不能動輒就搞“大水漫灌”,以“發票子”刺激經濟增長。央行有責任明確:貨幣政策屬事關經濟增長的總量政策,無論如何變化都會有利有弊,不當地運用貨幣政策不僅會影響到經濟增長效率,更會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重重隱患,而飄忽不定或者過快、過大地調整貨幣政策更會引起資本市場和經濟增長的劇烈波動。

  綜上,由易綱任行長的中國央行無論從功能上,還是從職責範圍上,以及所面對的國內外經濟變化局面上,都與以往的中國央行所擁有的職能、所面臨的環境存在較大的不同,這必然會對未來的央行帶來種種壓力和考驗,但也會給易綱提供極大的發揮專業才華和政治智慧的太空。挑戰者乃使命也,希望中國央行運籌帷幄,不負使命,審時度勢,見端知本,見危於無形,辨禍於未萌,精心謀勢,相機取勢,疾步行穩,全面開創工作的新局面。

  祝福易綱!

責任編輯:劉萬裡 SF01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