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身臨”考古現場,感受中都生活

當博物館人在不斷思考遺址類博物館的價值和業務特點之際,良渚古城的申遺成功,必定會引發公眾對遺址博物館新一輪的關注。遺址博物館如何在保護、研究、展示遺址本身的同時,開展與遺址內容密切相關的工作呢?遼金城垣博物館的“金顏永晝”展或許會使人有所感悟。

標題解讀:金顏永晝

本次展覽標題中的“金顏”,來源於契丹民族一種特殊的喪葬習俗——金銀覆面。據北宋文惟簡撰寫的筆記《虜庭事實》記載,契丹貴族死後有“以金銀為面具,銅絲絡其手足”葬俗。至今,考古發現中的各類契丹面具的數量已達百面,但是純金面具只有3面。除了此次展出的康平張家窯林場長白山I區墓群4號墓金面具外,另兩面出自大名鼎鼎的陳國公主及駙馬合葬墓。

金顏

“金顏永晝”不僅象徵著這件雕刻著墓主人面容的面具在千年之後重現世間,還通過考古發掘、研究和博物館闡釋,向觀眾介紹了十世紀中期至十一世紀中期康平地區契丹貴族和平民階層的生活,使得這一“顏面”也栩栩如生。雖然整個標題隻與展覽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對應,但足夠具有代表性,實則無傷大雅。

展覽內容:還原考古現場

康平張家窯林場契丹貴族墓,作為入圍“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考古成果,除4號墓的金面具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金色記憶——中國14世紀前金器特展”展出過以外,其余均為走出考古工地後的“首秀”。由於展覽目的在於以考古發現、豐富契丹人的生活狀態和喪葬習俗的歷史細節,於是“金顏永晝”便採用了考古報告式的兩級展覽體系。

序廳中,策展人利用展牆地圖、地面衛星地圖和墓葬形製模型增加觀眾對“考古現場”的融入感。簡潔而不簡單的展示手段幫助觀眾迅速獲取康平張家窯林場四座契丹貴族墓的地理環境、相對位置、墓葬形製等信息。此後,整個展覽便圍繞考古發掘所見的遺跡與遺物展開。

展覽序廳

如“M1”這一單元,陶瓷器、馬具、蹀躞帶三組文物組合展現了契丹貴族青年的日常用度。

M1櫃內文物

“M2”的墓主人則為一位契丹貴婦,海獸葡萄鏡、琥珀、瑪瑙飾件、圍棋、陶瓷器的組合使得契丹女性的活潑與可愛躍然眼前。

M2琥珀猴子吊墜

“M3”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契丹女性墓葬,透過若乾陶瓷器和三條鎏金、玉等不同質地的蹀躞帶,觀眾如同與一位衣著華麗、英姿颯爽的契丹女子在對話。“M4”作為純金面具的出土部門,本次展覽對其進行了重點展示。櫃內文物共七組,分為遼國本土瓷器、定窯瓷器、秘色瓷器、金面具、金銀玉質生活用具、身體裝飾、馬具,極盡展示契丹高級貴族的奢華生活。“柳條通墓區”是康平地區發現的低等級契丹墓葬,其墓主人的身份很可能是平民,簡單的陶瓷、銅鏡等隨葬品,體現了契丹下層百姓的生活面貌。

柳條通“平民”墓區文物

雖然展覽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較為精彩的契丹文物解讀,內容框架緊扣“墓葬所反映的契丹貴族生活”這一展覽主題,但是筆者認為,其中有些問題似乎令人難以忽視。

首先,最突出的問題是展板的圖文內容與展品相關度不夠。例如“M1”單元“銅絲絡身,臉覆面具——靈魂不朽的強烈追求”、“M3”單元“金銀遍身,雙手戴滿戒指”“契丹人天下第一的馬具裝飾”的說明固然是考古發掘的客觀事實,但是均與展櫃內文物無關。筆者認為,可能是策展人最初展覽構想與借展文物的實際情況的變化有關,從而導致這一現象。

其次,展覽對一般文物的解讀不夠充分。對文物相關信息的深入挖掘是闡釋展覽的最重要手段。本次展覽雖然對於蹀躞帶、馬具、玉臂鞲、金面具、重要瓷器等,均採用展板或說明牌表述的方式予以解讀;但是缺少對於常見的雞腿瓶、雞冠壺、陶器等的詳細介紹。因此,如果就其製法、用途等進行說明,就可使一般文物不再一般,改變其在展櫃中的尷尬地位。

對於“金顏”解讀

除了對一般文物應給予更多關注外,作為考古成果展,解讀文物的原生情境包括其在墓葬內的組合和作用,是獲取文物關鍵信息的重要手段。例如M3的墓主人是女性卻為何隨葬了不同質地的蹀躞帶?從文物的原生情境角度來看,展覽介紹中提出區分“生活用具和喪葬用品”的思路,但是除了金面具和其他文物的不同性質外,這一思路似乎沒有得到貫徹。

展後思考:如何講述考古的故事?

考古成果展在提供文物信息之外,更需要還原考古工作現場。有人認為,一個完整的考古展覽如同考古發掘工作匯報一樣,要包括考古工作的緣起、主要工作、墓葬基本情況、主要器物。從考古發現到歷史解讀,從文物的出土、保護到研究,這樣才能全方位地向公眾講述“考古的故事”。如此一來,博物館展覽似乎成為展示考古工作成果的場所。事實果真如此嗎?這需要我們不斷的思考。

此外,“逐一解讀墓葬”的展覽框架雖然能給觀眾走入考古現場的代入感,但不能讓其影響了展覽內容的闡釋。筆者認為,如果將展覽體系改為貴族男性(M1、M4)——貴族女性(M2、M3)——平民(柳條通墓葬區),將文物按照種類(田獵、起居、身份)重新排列,或許可以進一步增強觀眾對契丹貴族生活的印象。

最後,受文物數量、場地規模和研究水準的限制,一個展覽所承載的信息很難全部表達出來,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館,受到硬體條件的製約更甚。因此,展覽信息的館外延伸顯得異常重要。很遺憾,“金顏永晝”還沒有類似的環節。

壯闊的契丹世界,不只是一個平面的展廳凹形走廊,也不僅僅是展廳中平靜放置的文物,安葬於康平張家窯林場的契丹貴族來了,我們似乎更應該讓他們作為傳播契丹文化的使者而來,讓人們真正感受到遼代貴族的生活,使中都之上,金顏永晝。

瑕不掩瑜,作為建立於金中都水關遺址之上的一座小型遺址博物館,遼金城垣博物館在展現金中都水關遺址、北京地區遼金遺跡和遺物之外,以遺址所處的“遼金時代”為特色,先後舉辦了“西京印跡——大同遼金文物展”“鐵鳳風鳴——遼金東京地區文物展”和“墨拓千秋——館藏遼金精品拓片展”等以遼金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展覽。這些展覽既有對北京地區遼金文物的解讀,又有與其他遼金文化核心區的交流,已成為北京地區了解遼金文化的最重要平台,這對於其他中小型遺址博物館的研究與宣傳可以起到借鑒作用。

1

【觀展】

欄目介紹及征稿啟事

走出展廳,

你是否思緒萬千?

你是否迫不及待地需要分享自己的思考?

你是否想要自己的聲音能夠被博物館聽到?

你是否期待自己的文字可以擁有改變的力量?

現在有一個機會,你是否願意拿起筆來,記錄下你的觀展體驗,分享你對博物館展覽的點滴想法?

征稿啟事

圖片來源於作者

編輯:miyagi#onema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