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八佰》中的脆弱,只求活著

前天晚上看了《八佰》首映,影院的隔空而坐,比疫情前的影廳少了些許熱鬧。大螢幕上出現聲音前,隔壁拿東西的摩擦聲都聽得清清楚楚。當時心裡唯一的感受:靜。

影片開始前,對這部片並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是一部戰爭片,抗日戰爭。原本以為是主旋律電影,沒想到影片剛開始的色調與鏡頭就打破了我的自以為。

昏黃、泛綠的背景,殘破傾塌的建築、髒亂不齊的隊伍,一出場就帶有各自獨特的氣質,每一句別有韻味的口音,每一步泥濘行進的腳印,每一滴啪啪掉落的雨水,每一聲嚴肅、緊促的呵斥,似乎都向我們傳達著即將到來的壓抑、絕望的信號。

這本是一場國民政府主動出擊的反侵略戰爭,是為改變原本日本由北向南的戰略擴張,在上海這個租界橫行、遠東第一大都市打響,試圖扭轉為由東向西的戰略戰局,縮短補給線,盡可能提升戰爭勝局。

中方先後投入軍力80餘萬人,日方投入20餘萬人,這場被稱為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的“淞滬會戰”,歷時三個月,最終上海淪陷。《八佰》講述的既是“淞滬會戰”尾聲,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隻派駐國民革命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退守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

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靜安區中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西北角的倉庫建築,為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聯合倉庫。“淞滬會戰”打響時被當作第八十八師師部,倉庫內貯存了大量食物、救護用品及彈藥。河對岸是英國租界,因此日軍不敢使用重炮,以及重磅炸彈轟炸四行倉庫。

《八佰》中對外宣稱的八百壯士,其實只有400多人,還是很大一部分是從各地調派、收容的雜牌保安團人員。他們中有的人只是夢想著看一看大上海,有的人只想回到家守護妻兒,有的人是混戰多年的老兵油子,甚至還有十五六歲的小孩,來到這之前,並沒有感受到死亡離自己是如此之近。他們只想著逃跑,跑出這個巨型的水泥怪物,跑到對岸的燈紅酒綠中去。那裡歌舞升平,那裡美人如織,那裡有披掛整齊的戲台,那裡有人流不息的跑馬場,那裡還有渴望的平安,雖然只是隔岸相望,短短的幾十米,硬生生隔絕成兩個世界,那邊是天堂,這邊是地獄。

想逃不能逃,想留也留不久。面對日軍瘋狂的進攻,四行倉庫的西牆此時已岌岌可危。只要打開一個缺口,洶湧的日軍就能把他們啃得渣都不剩。但他們的任務還沒完成,這不僅僅是一場撤退掩護戰,還是一場直播表態戰。國民政府此時寄希望於即將召開的布魯塞爾會議,希望英美等強國看到中國不屈服的態度,製裁日本的侵略行動。所以,他們要堅持,為這個國家的渺茫希望堅持,為自己堅持,為戰友堅持。

看到牆下步步為營的日軍,丟出的炸彈碰到堅固的盾牌被彈開,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在身上綁炸藥,跳下牆近距離阻止日軍的進攻。一個跳下去了,他高喊著自己的家鄉和性命,第二個跳下去了,第三個也跳下去了,後面一個接一個排好隊,互相綁對方身上的繩子,為的是綁緊一點。

這部分是全片的第一個大高潮,看到第一個跳下去時,自己就忍不住流淚,聽見周圍也響起了抽泣、吸鼻聲。

就是這樣,悲涼的抵抗,沒有援軍的希望,沒有後退的可能,只能憑借自己全身的力氣來對抗。正如肯·福萊特所說“每一個邁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熱烈的生長”。戰爭是殘酷的,是殘暴的,每一個生命在戰火的屠戮下,都脆弱不堪,但他們都在抗爭,都在尋求生路,每一個小人物的命運鋪就了戰爭的走向與終局,是他們的熱血成就了偉大與傳奇。

他們已經抵抗了四天,傷亡慘重。此時中央下發了命令,全營官兵從垃圾橋撤退到租界內。這不是於心不忍的拯救,這是無奈壓迫的妥協。原定的布魯塞爾會議延期了,各列強也同時施壓,以免傷及無辜,放棄抵抗。這場表演需要謝幕了,這些棋子可以退出了。

在政府高層看來,這只是一場為爭取大國支持的表演,但是,它叫醒了河對岸的一些人,它讓國人看到對抗的希望,它讓列強看到了不屈服的中國。

最後影片定格在全員衝鋒過橋,不戀戰、不抵抗,全力衝刺,只求活著,是的,最後只求活著,活著就有了希望,活著就有了可能,只要熱烈的活著。

強烈推薦大家去電影院觀看

感受大螢幕帶來的視覺衝擊

感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蓬勃的生命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