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施一公:籌建西湖大學是我這輩子最想做的事

揭牌儀式。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杭州10月20日電(謝盼盼 童笑雨)“我的一生做了三件事。成家立業、幫助母校清華大學發展生命學科是其二,籌建西湖大學是第三件事,也是我最想做的一件。”規規矩矩的板寸頭,一如既往的眼鏡,即使在西湖大學正式成立的日子,施一公的裝扮也與往常無異,只有那一句略帶自豪的心跡吐露,讓人感受到這位校長內心對西湖大學發展規劃激蕩起的陣陣漣漪。

10月20日,西湖大學正式成立,標誌著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問世。為了這一天,施一公準備了3年有余。

2015年3月11日,施一公與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王堅等7人正式向國家長官人提交了《關於試點創建新型民辦研究型大學的建議》,並獲得批示支持。2018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複同意浙江省設立西湖大學。此後,施一公當選為西湖大學校長。

他說,西湖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次探索。

以前民辦教育以職業技術教育為主,談不上追趕國際水準,而施一公希望創建一所國家支持的民辦研究型大學,不為大學創收,而是希望為在中國的土地上創建有望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成為世界一流的小型研究型大學。

施一公發表講話。主辦方供圖

“大學之大,不在大樓之大,而在大師之大。”施一公在成立大會上的這一句話,擲地有聲。他認為,中國要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不僅要引進一流的教授隊伍,還要為他們創造培養人才、進行尖端科學研究的“軟環境”。

而如今,西湖大學由基金會籌集社會資源的辦學模式和“教授治校”的理念無疑是施一公邁向目標的第一步。

“職業的行政服務使教師免於事務性工作的繁文縟節,高效的科研平台保障了尖端科學研究的順利進行。”施一公說,目前該校來自13個國家的68位優秀科學家教師已投入到物理、化學、工程、資訊、生物、基礎醫學等學科的建設和研究中,這是西湖大學在管理體制上為他們構建的“桃花源”。

此外,在學術體系評價上,施一公也有自己的考量。“現在的學術評價體系過於看重各種數字,包括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這不是沒有意義,但過於強調則會被帶入到一條狹窄的路線。而研究本身是否處在科技前沿,卻被忽視了。”

基於此,西湖大學摒棄了傳統的學術評價體系,對每位科學家的學術評價主要看其研究是否劍指相關領域的最前沿以及實質性進展。“我希望,西湖大學能成為一個學生、學者的‘家園’,科學家們能在這裡心無旁騖地做研究,學生們也能在這裡實現自己的夢想。”

施一公心目中關於西湖大學的定位有高瞻遠矚的一面,也有溫情、柔軟的一角,而萬變不離其宗的,是為社會培養拔尖人才的任務。

談及成立大會上“將於2022年小規模培養大學生”的決定,他坦言,這也是著眼於高校和社會需求。

“西湖大學來自於社會,服務於社會,也完全屬於社會和人民大眾,它的發展,也必將受社會的牽動。”他表示,今後十年,學校將聚焦理學、醫學、工學三個學科門類,實質推動跨學科交叉,為世界和人類探索未知、開創未來。

他說,如今的杭州因西湖而聞名,在不久的將來,希望來杭州的人不僅來看西湖,還能來看西湖大學。(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