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檔案君 | 耳熟能詳的旋律,鮮為人知的故事

《國際歌》到中國

1888年6月16日,工人作曲家皮埃爾·狄蓋特為巴黎公社戰士、詩人鮑狄埃的詩歌譜好了旋律,《國際歌》誕生。當月23日,裡爾工人合唱團在賣報工人集會上,首次演唱了這首歌,引發熱烈反響,隨即印刷發行了6000份單頁歌譜。

1923年,瞿秋白從蘇聯回國,擔任《新青年》主編。他在蘇聯出席了第九次全俄蘇維埃大會,見到了列寧。在那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裡,他受到了蓬勃發展的各項事業和革命精神的鼓舞。瞿秋白下定決心,要讓《國際歌》的中譯版在中國廣泛流傳,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首戰歌。當年6月15日,他翻譯的中文版《國際歌》發表在《新青年》上。

這是一段足以讓聽者熱淚盈眶的華章。有網友評論:當我意志消沉的時候我就聽國際歌。當我鬥志昂揚的時候我還聽國際歌。

在中國,也有眾多膾炙人口、直擊人心的紅色經典歌曲。抗日戰爭背景下的《黃河大合唱》體現了中華兒女保家衛國的英雄氣魄;抗美援朝背景下的《我的祖國》在對祖國河山的歌頌中展現了樂觀深沉的愛國情懷;新中國萬象更新背景下的《歌唱祖國》則詠唱了全國各族人民攜手共建美麗祖國的豪邁情懷。這些歌曲都成了久久傳唱的經典。

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

保衛全中國!

1944年,陝甘寧邊區政府交際處贈給國際友人愛潑斯坦的《黃河大合唱》總譜。1981 年,由愛潑斯坦捐贈軍事博物館。

第一個故事,要從上面這份總譜說起。

這份歌曲《黃河大合唱》的總譜,現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1944 年 6 月,國際著名記者、波蘭人愛潑斯坦隨中外記者團到訪延安,從陝甘寧邊區政府交際處得到這本總譜。後來,他把這首歌曲帶到了美國,並舉辦了演唱會,《黃河大合唱》的高昂之音傳遍海內外。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穿越歷史時空,當這首歌曲的旋律再次響起時,我們仍然感到熱血湧動。

《黃河大合唱》是用音樂吹響的警號。

1938年,抗日戰爭正處在危急關頭。這一年10月,青年詩人光未然帶領著抗敵演劇三隊的同志們準備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經壺口瀑布時,光未然被黃河的磅礴氣勢震撼了。他聯想起黃河的船夫拚著性命和驚濤駭浪搏戰的情景。這不正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抗戰精神嗎?

1939年,輾轉到達延安的光未然,下定決心要把黃河的精、氣、神寫進詩中。經過一個月的創作,一首長詩《黃河大合唱》誕生。整詩以黃河為背景,痛斥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生動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

黃河震撼了光未然,光未然的詩也深深打動了作曲家冼星海。

在看到詩歌的那一刻,冼星海潛伏許久的創作激情一下子被激發了出來,在延安的窯洞裡立刻開始了創作。創作過程中,他常處於一種無法自抑的興奮狀態,腦子裡湧動著樂符,輕易不願意停下來。

據冼星海的夫人錢韻玲回憶:早春延安的夜是很冷的,我們用一小盆炭火取暖。我有時看他寫累了,就煮一點紅棗給他吃。那時候,延安的木炭還是很短缺的,夜深人靜時,炭火熄了,窯洞裡非常冷,但星海的創作熱情卻比火焰還要熾熱!

終於,用了整整6天6夜的時間,冼星海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這部大型音樂作品。《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河邊對口曲》《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8個樂章,匯成了壯麗的交響史詩。

《黃河大合唱》演出後,轟動了整個延安。1939年5月11日,在慶祝魯迅藝術學院成立一周年的晚會上,毛澤東觀看了冼星海親自指揮的演出,連聲稱讚。同年7月,周恩來也觀看了《黃河大合唱》的演出,並親筆給冼星海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

冼星海指揮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學生練唱《黃河大合唱》(1939年)

很快,《黃河大合唱》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開來,成為時代的最強音,激勵著許多熱血青年奔赴抗日戰場,對抗日民族解放鬥爭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如今,當年激亢高昂的歌聲猶在耳畔回響,《黃河大合唱》曲譜上的音符,是中華兒女保衛祖國的一聲聲呐喊,激蕩在每一個中國人心間……

在國內某檔綜藝節目中,諸多青年偶像參與合唱《黃河大合唱》,在愛國情懷與現場氛圍的感染下,不少人流下了熱淚。影片截圖

這是美麗的祖國

第二個故事,要從電影《上甘嶺》說起。

1956年,一部講述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上甘嶺》拍攝完成,導演沙蒙找到熟識的作曲家劉熾,請他為電影創作音樂。劉熾向沙蒙舉薦了詞作家喬羽,讓他來為電影插曲作詞。

那個時候,為創作一部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蘇區少年兒童生活為題材的電影文學劇本,喬羽在贛東南、閩西一帶原中央蘇區體驗生活,搜集素材,正處在採訪的緊要階段。然而,沙蒙一封接一封的電報卻一直催著喬羽,讓他趕往長春電影製片廠,為電影《上甘嶺》創作插曲。

放不下手頭工作的喬羽再三拒絕,沒想到卻收到了沙蒙一份長達數頁的電報。在這份電報中不僅為喬羽安排好了啟程的路線,電文最後還一連用了三個“切”字、加三個驚歎號。預感到事情緊急,接到電報的當晚喬羽便連夜出發了。

到了長春,沙蒙一見到喬羽便把情況和盤托出:為了這首插曲,攝製組停機坐等,即使什麽也不乾,每天也要耗費2000塊錢。沙蒙擺出這一切的意思,是催喬羽快寫。

喬羽問沙蒙,你認為這首歌應該寫成什麽樣子呢?沙蒙回答說,想怎麽寫就怎麽寫,只希望將來這部片子沒有人看了,這首歌還有人唱。

時間緊迫,喬羽馬上要來試映片,鑽進了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小白樓裡,翻來覆去看了整整一天。

他想到了自己在太行山裡經歷的3年戰爭歲月。太行山的生活,既有槍炮相伴的日子,也有歡聲笑語,喬羽是最有感受的。他想用這首歌表現戰士們在殘酷戰爭面前的鎮定、樂觀、從容;他想告訴人們,戰士們能贏得這場戰爭不是僅憑血氣之勇;他要尋找一個新的角度,這首歌要體現戰爭,更要體現出戰爭之後的和平,硝煙彌漫後的江山如畫……

寫歌詞的這段時間,長春下了一場大雨。雨過天晴後喬羽在外溜達尋找靈感,忽然,幾個雨點打在他的臉上,靈光一閃間一個畫面出現在了喬羽的腦海裡——一條長而寬廣的大河波光流淌,水很清,天很藍,點點白帆點綴在河面上,一直延伸到天邊——那是喬羽去中央蘇區江西坐輪渡經過長江時的情景,在北方長大的他第一次見到長江,見到南方魚米之鄉的景象,那個壯觀畫面他一直不曾忘記……喬羽匆匆趕回房間,拿起筆,“一條大河波浪寬”便從筆尖“蹦”了出來……

歌詞創作出來了,喬羽拿給沙蒙看。沙蒙一聲不吭地看了半個多小時,一拍腿說,“就它了!”喬羽心裡想,怎麽這麽容易,也不討論討論?

果不其然,第二天沙蒙拿著歌詞又回來找喬羽,問喬羽一條大河寫的是不是長江。喬羽說是。沙蒙當即反問,既然是長江,為什麽不用“萬裡長江波浪寬”或者“長江萬裡波浪寬”,那樣不是更有氣勢嗎?

喬羽說他以前只見過黃河,沒見過長江,印象之強烈便引出了這首歌詞,但這只是一種引發,不能代替別人的親身感受。而用‘一條大河’就不同了,每個人心裡都會有一條故鄉的河,無論將來你到了哪裡,想起它來一切都如在眼前。沙蒙思考了片刻,“就它了”,拿起稿子就走。

定稿後,沙蒙將歌詞交給劉熾,請他譜曲。詩情畫意的歌詞把劉熾帶進一個新境界。怎樣才能讓全國人民愛唱這首歌呢?劉熾經過調查,統計出1949年至1955年間人們最喜歡的10首歌曲,然後,他把自己關在房子裡整整一個星期,一遍遍地唱這10首歌,唱累了就用笛子吹,以分析它們的旋律。

為了防止被干擾,那段時間劉熾不會客,連吃飯都是讓人送進屋裡,甚至還在門上貼了一個“劉熾死了”的條子。最終,曲譜寫成,聽者無不叫好。

隨後,沙蒙找來民歌歌手郭蘭英來演唱歌曲,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進行了錄音,第二天,電台便播放了這首歌,迅速火遍全國,歌裡的“一條大河”成為了人們口口相傳的經典——不管你是哪裡的人,家門口總會有一條河,河上發生的事情與生命息息相關,寄托著你的喜怒哀樂。只要一想起這條河,就會想到故鄉,想到祖國……

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第三個故事,要從上面這份報紙說起。

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首歌曲《歌唱祖國》的歌詞——“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麽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這首歌曲現在仍在廣為傳唱,表達了中華兒女對祖國繁榮昌盛的深深祝福。

說起這首歌曲的創作歷程,還要追溯到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刻。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正式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當時,在現場參加開國大典的作曲家王莘熱淚盈眶,激動的心情不知該如何表達。回到天津的家後,他告訴妻子王惠芬,自己一定要寫一首歌頌祖國的歌,並開始構思,如何將心中的感受用音樂表達出來。

轉眼一年過去了,1950年國慶節前夕,王莘去北京購買樂器,再次來到天安門廣場。此時,廣場上已經開始裝點準備迎接新中國成立一周年。金色晚霞籠罩著的廣場,抬頭看,一面鮮紅的五星紅旗在霞光中高高飄揚;平視四周,鮮花如海,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令人心潮澎湃。此情此景,頓時王莘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激情,他靈感突現,“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麽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四句歌詞,脫口而出。

王莘非常興奮,邊走邊哼唱,思緒如飛。在從北京回程的火車上,跟著火車行駛的節奏譜起曲來,邊唱邊寫邊打拍子,歌詞與曲譜幾乎同時噴湧而出:“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這首《歌唱祖國》的第一段歌詞和曲譜在回津的列車上一氣呵成。

不知不覺,列車到達天津已經凌晨兩點,王莘一口氣跑回家,把妻子王惠芬叫起來,在鋼琴前彈唱他創作的新歌。王惠芬聽完後,情不自禁地叫起好來。於是,王莘連夜寫完第二、三段的歌詞,並進行了反覆修改,很快就完成了整首歌曲。

《歌唱祖國》最初由14歲的鋼琴手靳凱華和19歲的男高音王巍彈唱,在耀華中學首演後,又傳到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漸漸的,這首歌從天津傳到了北京。

1951年國慶前夕,王莘接到從北京打來的電話,中國音樂家協會秘書長孫慎詢問他《歌唱祖國》的作者是誰,王莘笑了,說那首歌詞曲作者正是自己。

9月,《人民日報》《人民文學》相繼刊登了《歌唱祖國》的歌詞,繼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放了中央樂團大合唱《歌唱祖國》,這首歌開始廣為流傳。

1965年周總理和群眾共同高唱《歌唱祖國》,指揮者為王莘

10月,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毛澤東主席見到王莘談到《歌唱祖國》時說:“這首歌好”,並特地送給王莘一本剛出版的《毛澤東選集》並為其簽字留念。這本書,王莘一直珍藏著。2007年10月,王莘因病逝世。

2008年8月8號晚8時,《歌唱祖國》唱響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空,歌聲傳向了全世界,讓全世界見證中國的繁榮昌盛,讓全世界傾聽全國各族人民為建設美麗祖國而不懈奮鬥的心聲!

2017年6月30日晚,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香港會展中心觀看《心連心·創未來》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文藝晚會。晚會最後,習近平走上舞台,同主要演職人員一一握手,並同全場一起高唱《歌唱祖國》,祝願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祝福香港明天更加美好。

每一首紅色經典歌曲背後,都是創作者們嘔心瀝血的付出,理應受到尊重,絕不允許任何人去惡搞。近期正式實施的《英烈保護法》對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傳承弘揚英雄烈士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發揮重要作用。最高人民法院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法院正確審理涉及保護紅色經典傳承和英雄烈士合法權益糾紛案件,依法保護紅色經典傳承和英雄烈士合法權益。惡搞凝結著家國情懷與時代記憶的紅色經典歌曲的跳梁小醜,終將受到法律製裁。

▎整理:檔案君

▎參考: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不忘初心——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陳列” 《光明日報》 新華網 人民網 環球網

▎責編:馬珊

▎審發:吳楚 盧冠瓊

▎中國青年網(ID:youthzqw)綜合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