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再給張居正15年,大明王朝會走上截然不同的歷史路線嗎?

歷史提問

再給張居正15年,大明王朝會走上截然不同的歷史路線嗎?

答:筆者相信,如果再給張居正十五年,大明王朝煥發的,必然是延壽百年以上的黃金時代!

然而這個問題,在很多看低張居正的學者眼裡,多年來並不看好。一個非常流行的觀點是,哪怕張居正的政治生命,也能多延續幾年,等待他的恐怕是更大的悲劇——已經成年的萬歷皇帝,不會容忍張居正繼續執掌大權,必然會對張居正發起反擊。張居正死後遭到的清算,也似乎驗證了這一點。但事實上,這些都只是表象。

因為,明朝政治體制的製衡特點就決定了:一個活著的張居正,絕不會和萬歷皇帝爆發你死我活的權力流血政變。

說到這一條,就要說說明朝的高層政治結構特點,所謂的明朝封建君主專製,發展到張居正時代,其實就是一個互相製衡的雙軌制結構:皇權之下,文官集團的權力與宦官集團的權力互相製約。在這種情況下,皇權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鞏固。放眼整個明代,無論是大權獨攬的張居正,還是囂張成九千歲的魏忠賢,其實從沒有一個人物,可以對皇權構成實質威脅。一旦被認為觸及到皇權的底線,瞬間就是滅頂之災!

所以,放在張居正十年改革年代裡,他做的所有的事情,無論曾經多麽風光,其實都是在文官集團允許的範圍裡,並未出現“出圈”的情況。同樣的道理,皇權雖然穩固,但明朝的皇權,同樣也遭到文官集團強力的製衡。這個政治平衡,只要是有頭腦的政治家,都不會主動去打破。而以萬歷皇帝親政以後的表現看,這個頭腦他是有的。

所以,如果張居正真能多出十五年的執政時間,隨著萬歷皇帝的成熟,以張居正的政治智慧,主動出讓權力謀求全身而退,應當是他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政治的軟著陸。應該比他突然去世後慘遭清算,結局要好的多。

那麽另一個問題是,倘若張居正繼續把改革推行下去,明朝的國運又會是什麽樣呢?這一條,只要看看明朝最終滅亡的原因就知道,透過饑荒與李自成清朝等外部原因,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卻是真實而殘酷:內部黨爭加劇造成吏治的癱瘓,外加經濟的徹底破產,終於叫明朝從此歇菜!

而黨爭與經濟破產,這兩個最終導致明朝滅亡的頑疾,到底是怎樣加劇的呢?其實只要看看張居正改革的內容,我們就能看到事情的真相。張居正改革的宗旨,正如他在隆慶六年,明穆宗初駕崩時提出來的一樣:省議論、振紀綱、重沼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之後的十年改革,就是圍繞著這六條,力行一條鞭法和考成法,隆隆推進革新,不停取得成效!

如果比較一下萬歷皇帝執政晚期的情況,就分明感到張居正情何以堪:薩爾滸之戰開打前,張居正時代廉潔高效的明朝行政風氣,已經蕩然無存。曾經橫掃東亞的軍隊,竟然到了火銃手不開操作火銃,戰車擋板都已經腐朽不堪的地步。朝野上更是拉幫結派。這所有的雷人現象,放在張居正時代,簡直是不可想象。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奇特現象,其實就和吃藥治病一個比喻,一個生病的人一直在吃著苦口的治療藥物,但是突然間半路停藥,那麽非但剛剛好轉的病情會出現反覆,痼疾更從此無可救藥。萬歷皇帝在張居正去世後,犯的最大錯誤就是這個:清算了張居正後,連帶張居正生前諸多改革措施也一並廢除,尤其是著名的考成法,更是給整個官場解了綁。

缺少了考核的明朝官場,從此務虛風氣大起,貪汙腐化也就無法遏製。而張居正取得改革成效的軍隊,也從此原地踏步。直到萬歷三大征之後,老本徹底耗光。

所以,張居正延壽會不會給明朝續命的問題,並不是一個空想,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教訓:任何一個王朝的變革,除了需要眼光與勇氣,同樣需要的,更有理智傳承改革思想的頭腦。尤其是這一條,才是中外很多國家民族,為何人亡政息的症結所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