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茶學堂 | 太平猴魁的製作

太平猴魁乃中國歷史名茶,創製於1900年。其產於安徽省黃山市北麓的黃山區新明、龍門、三口一帶。該區土質肥沃,常年低溫多濕,雲霧籠罩。茶葉原料選用安徽省省級良種茶樹「柿大茶」製作加工,每朵茶葉可達5-7厘米

「刀槍雲集,龍飛鳳舞」用來描素太平猴魁最合適不過了。每一片茶葉都是兩葉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翹,不曲,俗稱「兩刀一槍」,素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之稱。其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沖泡,芽葉成朵,或懸或沉。聞其味甘香如蘭,嘗其滋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用後,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於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

太平猴魁屬於六大茶類中的綠茶。其工藝原理與普通綠茶無異,但其具體制作卻極為考究。

採摘

一般在穀雨前後開園,清晨朦霧中上山,霧退即收工,立夏前停采。採摘標準為一芽三葉初展,並嚴格做到「四揀」:一揀山,揀高山、陰山、雲霧籠罩的茶山;二揀叢,揀樹勢茂盛的柿大茶品種的茶叢;三揀枝,揀粗壯,挺直的嫩枝;四揀尖,採回的鮮葉要進行「揀尖」,即折下一芽帶二葉的「尖頭」,作為製猴魁的原料。

「尖頭」要求芽葉肥壯,勻齊整枝,老嫩適度,葉緣背卷,且芽尖和葉尖長度相齊,以保證成茶能形成「二葉抱一芽」的外形。「揀尖」時,芽葉過大、過小、瘦弱、彎曲、色淡、紫芽、對夾葉、病蟲葉不要(即「八不要」)。「揀尖」時,剔除的芽葉、單片,均製「魁片」。一般上午采、中午揀,當天製完。

揀尖

揀尖是太平猴魁製作中的一道特殊工序,即將所採的一芽三、四葉,從第二葉莖部折斷,留下一芽二葉,俗稱「尖頭」 。「尖頭」要求芽葉肥壯,勻齊整枝,老嫩適度,葉緣背卷,且芽尖和葉尖長度相齊,尾部留下1厘米唱的尾巴。此為製猴魁的上好原料。

攤放

即將精心挑撿出的鮮葉原料攤入竹匾或竹墊上。短時間的攤放,實際上是一種輕度萎凋,使其少量失水,便於殺青,同時也有利於內含物的轉化,對猴魁香氣、滋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殺青

即高溫炒製,滅活茶葉中活性物質。翻炒時要求「帶得輕、撈得凈、抖得開」。殺青葉要求毫尖完整,梗葉相連,自然挺直,葉面舒展。

理條

即將出鍋的殺青葉一根一根用手捋直,均勻、整齊的鋪放於特製的木質鐵紗網盒上。捋直時,要求用手指將兩葉包裹住嫩芽,形成太平猴魁獨特的兩葉報一芽的特徵。

壓製成型

理直的茶條放到特製的成型機上,用木製滾筒輕輕滾壓,手工壓扁成型。

毛烘

毛烘又稱頭火,用炭火烘焙。按一口殺青鍋配四隻烘籠,火溫依次為100℃點90℃、80℃、70℃。邊烘邊捺,至六、七成乾時,下烘攤涼。

足烘

火溫控制在70℃左右,用錦製軟墊邊烘邊捺,固定茶葉外形。經過5一6次翻烘、約九成乾,下烘攤放。

復烘

又叫打老火,在60℃左右火溫下,邊烘邊翻。足乾後趁熱裝筒,筒內墊箬葉,以提高猴魁香氣,故有「茶是草、箬是寶」之說。待茶冷卻後,加蓋焊封。如此,一片樹葉便完美轉身為美味的太平猴魁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