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彰武:沙子和沙區重塑當地工農業

雙手黝黑粗糙,十指布滿老繭,指縫間沙土沉積的深褐色清晰可見。這是一雙女性的手,手的主人叫馬輝。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阿爾鄉鎮,一個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緣的鄉鎮。馬輝是阿爾鄉鎮副鎮長,也是長年活動在一線的三北造林人。

彰武是遼寧的沙化大縣。全縣24個鄉鎮,有23個分布在沙區,沙化面積達524.2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96%,佔全省的1/4。

彰武沙化

1996年的阿爾鄉林木資源匱乏,山上僅有零星的雜草,剛畢業的馬輝被分到了這裡。“剛來的時候,整個人都傻了。春天狂風可勁刮,吧嗒一下,嘴裡都是沙子,有時刮起大風,沙子都能把家門堵上。”馬輝說,阿爾鄉是彰武風沙危害最重的鄉鎮。

“防風固沙就得靠植樹造林,只有把樹種好了,才能不受沙子氣。”這場曠日持久的對峙,最終是人類勝出。馬輝所在的阿爾鄉,幹部群眾在遼寧內蒙古邊界營造防護林46公里,植樹1000餘萬株。

馬輝說,記不清在這片沙地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苦,但她清晰地記得,栽下的沙棘、旱柳和松樹長大了,特大沙塵暴沒有了,糧食產量翻了三番。

在三北地區,馬輝的經歷代表著許多人。

新中國成立前,彰武縣有林地面積不足18萬畝,森林覆蓋率僅為2.9%,北部與內蒙古相鄰的7個鄉鎮形成了東西長50公里、南北寬15公里,以流動、半流動沙丘為主的沙荒區130萬畝。如果刮起7級-8級大風,彰武的沙塵僅需1個多小時就可抵達東南方向的沈陽。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嚴峻的沙漠化程度,使彰武成為遼寧土地荒漠化、生態較脆弱的區域。固科爾沁風沙、建第一道生態屏障、興縣域經濟,是全縣人民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彰武縣委副書記楊羽告訴記者。

如今,走進遼寧內蒙古邊界林,林木成片、樹木成行,到處是滿坡滿眼的綠。彰武縣成功固定6座萬畝流動沙丘,黃沙瀚海的荒涼景象早已不見蹤影。

不僅當地綠肥黃瘦,彰武還為三北地區作了貢獻。

1952年,遼寧固沙造林研究所在彰武成立,中國的第一片樟子松人工林就在彰武建成。如今,樟子松在三北地區大種特種,西部適生區已擴展到內蒙古鄂爾多斯,經度比彰武足足西移了15度。

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相比,彰武林地面積由18萬畝增加到17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9%提高到34.5%。科爾沁沙地綜合防護林體系初見雛形,築起了遼西北第一道生態屏障。12.5萬畝農田防護林,使166萬畝農田得到保護,全縣糧食產量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億公斤增長到目前的13.8億公斤,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

隨著三北治沙造林面積日益擴大,彰武逐漸成為林業資源的富集區。全縣林木蓄積量達496.2萬立方米,通過實施林下經濟綜合開發,促進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增加就業人員20.9萬人次。

彰武不僅治住了沙,還妙用起沙。

彰武是全國三大天然矽砂主產地之一,目前已探明儲量8.49億噸,遠景儲量在30億噸以上,佔東北地區總儲量的10%。全縣現有矽砂企業30戶,其中有規模以上企業7戶。矽砂產業已成為彰武四大產業之一,2017年生產了近300萬噸矽砂,佔國內鑄造用砂市場份額的1/10。

沙子都含有二氧化矽,含量達到工業利用標準就成了矽砂。

“到2020年,彰武矽砂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0億元,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矽砂加工基地。”彰武縣縣長楊敬忠介紹,下一步,彰武將探索尾礦再利用,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做大做強彰武鑄造用矽砂產業基地。

2016年,彰武確定沙工業、沙農業、沙保健和沙旅遊業四大沙產業發展領域。北部產砂區流動沙丘及不能綠化的區域用於開採矽砂,工業采砂產生的水面用於沙農業灌溉,廢棄礦坑綠化發展特色農莊,種養殖業為遊客提供優質食材,沙醫療保健、沙地景觀、沙地賽車賽馬項目吸引遊客入駐。

彰武正謀求打造現代沙產業體系,建設“中國砂都”。共築沙之夢,彰武在行動。(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