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明聯合抗清的計劃為何最終會流產

作者/喬吾 本文系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南明永歷政權成立後,成了名義上的抗清複明核心,隨著各路抗清勢力的歸附,出於戰略的考慮,南明軍隊嘗試聯合其他抗清大軍共同抗擊清軍。

大西軍余部在張獻忠死後堅持獨立抗清,後來迫於艱難形勢才與永歷政權聯合,孫可望、李定國等主要將領奉永歷政權為正朔,將永歷帝恭迎到貴州保護。大西軍成了南明軍隊的絕對主力,實力強勁,但只能盤踞在雲貴川,外圍都是清軍的勢力範圍。南明軍隊多次北伐收效甚微,難以突破,與清軍形成相持之勢。李定國決定聯合鄭成功抗清,鄭成功在隆武政權覆滅後就改奉永歷政權為正朔,永歷帝冊封其為“延平王”,因此李定國對鄭成功抱有很大的期望。

在父親鄭芝龍降清之後,鄭成功出走金門,堅持高舉抗清大旗。鄭成功在沿海各地招兵買馬,收編鄭芝龍部分舊部,逐漸發展壯大。鄭成功在沿海多次襲擊清軍,還與各路反清勢力攻打清軍,一定程度上牽製了清軍。在攻打廣東的潮州失利後,士氣低落,糧餉緊缺,鄭成功決定返回佔領廈門。此時鄭成功的族兄弟鄭彩經營廈門,橫征暴斂,民不聊生。鄭成功設計奪取了廈門,兼並了鄭彩的軍隊,自此鄭成功以廈門和金門為抗清基地。鄭成功不僅打仗厲害,做生意也特有一套,鄭家本來就是做海上貿易起家的,鄭成功將家族經營海上貿易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他廣泛開展與日本、東南亞國家的海上貿易,以及對北京、蘇杭、台灣等地的國內銷易,搞得有聲有色,把賺來的錢都充作抗清大業的經費。鄭成功繼續招兵買馬擴充軍隊,增加戰艦,全力武裝軍隊。鄭氏軍隊擴充至十萬餘人,雄霸東南沿海,成為一支強大的抗清武裝。

李定國運籌帷幄,將目標指向廣東,清軍在廣東的兵力薄弱,李定國認為佔領廣東可以解救南明困守一隅的局面,進而聯合各路抗清勢力北伐,攻佔贛、皖、蘇各省,複興明朝大業有望。李定國聯絡上鄭成功,希望鄭成功能從福建出兵配合,自己則從廣西出兵,東西兩邊共同夾擊清軍,是為廣東之役。鄭成功同意了作戰計劃,與友軍一起在廣東夾擊清軍。1653年初,李定國按計劃領兵從廣西出發,首先攻打肇慶,邊打邊翹首以待鄭家軍的到來,李定國望眼欲穿,可惜鄭家軍放了鴿子,據說此時鄭成功正與清軍“和談”,李定國只得退兵回廣西。李定國堅定目標,再次遣使聯絡鄭成功,希望明年再次合攻廣東,而且還盡力遷就,將會師地點改在沿海的新會,以方便鄭家軍登陸。翌年,李定國再次領兵從廣西進發廣東,發動了新會戰役。鄭成功私心太重,擔心出兵後清軍會來偷襲自己大本營廈門,所以遲遲沒有出兵,過了幾個月才命令部將林察帶領一支水師出發,但這軍隊走走停停,未能如期到達新會。李定國孤軍奮戰,抵擋不住清軍的攻擊,全線潰敗。鄭成功這樣的配合比小學生還坑,李定國見到輔助遲遲未出,不可再送人頭了,只得撤回廣西,之前的精心謀劃全部付之東流。

就在李定國進行廣東之役的時候,孫可望與錢謙益等人也在謀劃長江戰役。錢謙益借口水太涼不敢跳江自盡,降清後去北京為滿清當官,官至禮部侍郎。錢謙益雖然沒骨氣自盡殉國,但在投降後秘密從事反清複明活動。他與姚志卓等人秘密謀劃反清大計,聯絡抗清大軍。他們想發動長江戰役收復人口最密集、最富庶的江南地區,進而控制整個長江以南地區,扭轉反清頹勢。最後,孫可望決策定下發動長江戰役的計劃,讓原大西軍部將劉文秀領精兵東下,而東南沿海的水師乘機進入長江,合擊在長江流域的清軍。

1654年,明宗室魯監國的部將張名振與張煌言得到鄭成功的支援,三次進入長江,騷擾掠奪清軍,沒有與清軍進行正式交鋒。劉文秀被任命為“大招討,都督諸軍”,但始終沒有出兵合擊清軍,因為他擔心孫可望發動宮廷政變。大西軍余部奉永歷政權為正朔並保護永歷皇帝,但孫可望仗著戰功卓著、威望甚高,政治野心越來越大,與李定國、劉文秀的間隙日益增大。孫可望在當了秦王之後,軟禁了永歷帝,一直想自己稱帝代之。正是這些內部紛爭與矛盾,令劉文秀不願意領兵發動長江戰役,合擊清軍,錯失良機,浪費一眾抗清志士的努力。

這兩次戰役計劃的流產只是南明內部混亂與矛盾的縮影,各種勢力此起彼伏,各路人馬勾心鬥角,為利益紛爭不斷,本來還坐擁大半壁江山,卻被清軍一點點吞滅,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