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登革熱和重症登革熱

重要事實

  • 登革熱是一種蚊媒病毒感染。

  • 感染導致流感樣癥狀,有時還會發展為可能致命的併發症,稱為重症登革熱。

  • 近幾十年全球登革熱發病率大幅度增長。現在,約有一半世界人口面臨登革熱的危險。

  • 登革熱發生在全球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地帶,多在城市和半城市地區。

  • 重症登革熱在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國家是導致兒童嚴重患病和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

  • 對登革熱/重症登革熱沒有特異治療辦法,但及早發現和適宜的醫護可將死亡率降到1%以下。

  • 預防和控制登革熱取決於有效的病媒控制措施。

登革熱是一種蚊媒病毒病,近年來在世衛組織所有區域的傳播速度很快。登革熱病毒主要由雌性埃及伊蚊傳播,也可經由雌性白紋伊蚊傳播。該種蚊子還傳播基孔肯亞、黃熱病和寨卡感染。登革熱廣泛分布在熱帶,受降雨量、溫度和無序快速城市化影響,各地面臨的風險程度存有差異。

重症登革熱(也稱為登革出血熱)於1950年代菲律賓和泰國登革熱流行期間被首次發現。當今,重症登革熱影響到大多數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已成為這些地區兒童和成人住院和死亡一個主要病因。

登革熱由四種不同、但卻緊密相關的病毒引起(DEN-1、DEN-2、DEN-3和DEN-4)。感染一種病毒並恢復後,對該病毒具有終生免疫,但對此後感染的其他三種病毒只有部分和短暫的交叉免疫。隨後感染其它種類病毒會增加罹患重症登革熱的危險。

全球疾病負擔登革熱發病率最近幾十年在全球大幅度上升。登革熱病例的實際數量存在漏報情況,很多病例被錯誤分類。最近一項研究估計,每年約有3.9億例登革熱感染(95%置信區間2.84-5.28億),其中9600萬(0.67-1.36億)出現(不同嚴重程度的)臨床癥狀12

世衛組織三個區域的會員國定期向秘書處報告年度病例數量。報告病例數從2010年的220萬增加到2015年的320萬。雖然該病的全球總負擔尚不確定,近年來病例報告數劇增的部分原因是各國啟動了記錄所有登革熱病例的活動。

該病的其它特點包括其流行病學模式,包括多種登革熱病毒血清型在許多國家的超高流行及其對人類健康及全球和國家經濟的令人震驚的影響。

1970年之前,只有9個國家發生過重症登革熱流行,目前該病在世衛組織非洲、美洲、東地中海、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100多個國家呈地方性流行。美洲、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區域受影響最為嚴重。

(根據會員國提交給世衛組織的官方數據)2008年,美洲、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區域有120多萬登革熱病例,2015年病例數超過320萬。近來,報告病例數持續增長。2015年,僅美洲就報告了235萬登革熱病例,其中10200例診斷為重症登革熱,導致1181人死亡。

隨著疾病向新的地方蔓延,不僅病例數量出現上升,而且還在發生暴發性疫情。現在歐洲存有可能出現登革熱疫情的威脅,2010年法國和克羅埃西亞首次報告出現了登革熱地方傳播情況,另有三個歐洲國家發現了輸入性病例。2012年,在葡萄牙馬德拉島發生的登革熱疫情造成2000多人患病,在葡萄牙大陸以及歐洲其它10個國家發現了輸入性病例。在從中低收入國家返回的旅行者中,登革熱是繼瘧疾之後被診斷出的第二多發熱原因。

2013年,在美利堅合眾國佛羅裡達和中國雲南省出現了病例。登革熱還繼續影響到南美若乾國家,尤其是哥斯大黎加、巨集都拉斯和墨西哥。在亞洲,新加坡在經歷了若乾年下降之後,又報告出現了病例上升情況,寮國也報告發生了疫情。2014年,發病趨勢表明中國、庫克群島、斐濟、馬來西亞和萬那杜的病例數有所上升,3型登革熱(DEN 3)在經歷了十多年下降之後會對太平洋島國帶來影響。日本在度過70多年之後也報告出現了登革熱。

2015年,印度德裡暴發了自2006年以來最嚴重的疫情,病例數達1.5萬多例。美國夏威夷島受疫情影響,2015年報告有181例病例,2016年繼續發生傳播。太平洋島國斐濟、東加和法屬波利尼西亞繼續報告病例。

2016年世界暴發了大規模登革熱疫情。美洲區域2016年報告的病例數超過238萬例,僅巴西就將近達到150萬例,比2014年高出約3倍。該區域還報告了1032例登革熱死亡病例。西太平洋區域2016年報告了超過37.5萬例疑似登革熱病例,其中菲律賓報告了176411例,馬來西亞100028例,這兩個國家的疾病負擔均與前一年同期相當。索羅門群島宣布暴發疫情,疑似病例超過7000例。在非洲區域,布吉納法索報告了局部登革熱疫情,發現1061例可能病例。

2017年(截至第11個流行病學周),美洲區域報告了50172例登革熱病例,比前一年同期有所減少。西太平洋區域報告該區域若乾會員國暴發了登革熱疫情並存在血清1型登革熱病毒(DENV-1)和血清2型登革熱病毒(DENV-2)傳播情況。

據估計,每年約有50萬人因患重症登革熱需住院治療,約2.5%的感染者死亡。

傳播

埃及伊蚊是登革熱的主要病媒。病毒通過已感染雌蚊的叮咬傳染給人類。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時獲得病毒。經過4-10天潛伏期後,被感染的蚊子終生均能傳播病毒。

有癥狀或無癥狀的被感染人員是病毒主要攜帶者和增殖者,是未受感染蚊子的病毒源。感染登革熱病毒的患者在出現最初癥狀後,也能通過伊蚊傳播感染(4-5天,最長12天)。

埃及伊蚊生活在城市棲息地,主要在人造容器中繁殖。與其它蚊子不同,埃及伊蚊在白天進食,其叮咬高峰是在早上或黃昏前。雌性伊蚊每次進食會叮咬多人。

亞洲登革熱的次要病媒白紋伊蚊已經傳播到北美和逾25個歐洲國家,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國際廢舊輪胎(伊蚊的繁殖場所)貿易和貨物(如幸運竹)流動造成的。白紋伊蚊適應性極強,在歐洲較冷的溫帶地區也可生存。其傳播是因為能夠適應低於冰點的溫度、冬眠和在微生境中找到隱蔽處。

特徵

登革熱是一種嚴重流感樣疾病,影響嬰兒、幼兒和成人,但極少引起死亡。

如果高熱(40°C/104°F)伴隨以下癥狀中的兩種,則須考慮登革熱:嚴重頭痛、眼球後疼痛、肌肉和關節痛、噁心、嘔吐、腺體腫脹以及出疹。癥狀通常在被感染蚊子叮咬之後經4-10天潛伏期後出現,持續2-7天。

重症登革熱是一種有可能因血漿滲漏、積液、呼吸窘迫、嚴重出血或器官損傷導致死亡的併發症。最初癥狀出現3-7天后會在溫度(38°C/100°F)下降的同時出現一些預警跡象,包括:嚴重腹痛、持續嘔吐、呼吸急促、牙齦出血、全身乏力、煩躁不安、嘔吐物帶血。隨後24-48小時為治療關鍵階段,患者可能死亡,需要進行適當醫護處理以避免併發症和死亡風險。

治療

沒有針對登革熱的特異治療方法。

對於重症登革熱,具有經驗,並且了解該病情況和進程的醫生和護士可以挽救生命,把死亡率從20%多降低到不足1%。重症登革熱醫護的核心在於保持患者的體液量。

免疫

在2015年末和2016年初,由賽諾菲巴斯德公司開發的首個登革熱疫苗Dengvaxia(CYD-TDV)在幾個國家註冊,供流行區的9-45歲居民使用。

世衛組織建議,只有在那些有流行病學數據表明存在較高疾病負擔的地理環境中(國家或次國家層面)才應考慮採用CYD-TDV登革熱疫苗。完整建議可見世衛組織登革熱立場檔案:

其它類型的四價減毒活疫苗正在開發之中,處於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其它候選疫苗(基於亞基、脫氧核糖核酸和純化滅活病毒平台)正處於臨床開發的較早階段。世衛組織向各國和私營部門夥伴提供技術建議和指導,對疫苗開發和評估給予支持。

預防和控制

目前,控制或預防登革熱病毒傳播的唯一方法是與其蚊媒作鬥爭,包括:

  • 通過環境治理防止蚊子獲得產卵地;

  • 妥善處理固體廢物,防止人為製造蚊蟲棲息地;

  • 為家庭儲水容器蓋上蓋子,並每周清空和清潔;

  • 對室外儲水容器施用適當殺蟲劑;

  • 使用個人家庭防護,如紗窗、長袖衣服、經殺蟲劑處理的材料、蚊香和噴霧式殺蟲劑;

  • 改善和動員社區參與,實現持續病媒控制;

  • 在疾病流行期間,實施緊急病媒控制措施,包括廣泛使用殺蟲劑;

  • 積極監測病媒情況,以確定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 對登革熱患者進行仔細的臨床檢查和管理可以顯著降低重症登革熱的死亡率。

1 Bhatt S, Gething PW, Brady OJ, Messina JP, Farlow AW, Moyes CL et.al.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and burden of dengue. Nature;496:504-507.

2 Brady OJ, Gething PW, Bhatt S, Messina JP, Brownstein JS, Hoen AG et al. Refining the global spatial limits of dengue virus transmission by evidence-based consensus. PLoS Negl Trop Dis. 2012;6:e1760. doi:10.1371/journal.pntd.0001760.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